国内高峰期的交通指挥,让我明白了啥是无效内卷

文摘   2024-10-25 20:01   湖北  
讲严肃的事,做有趣的人

文 | 此舒非彼叔

一颗住在身体里,随时想要裸奔的自由灵魂

大家好,现在是晚上8点,你们到家了吗?

又是一个下班晚高峰,我缓缓汇入一条内部路上的车龙,放眼望去,连成串的红色尾灯旁边,隔几十米就站了一个萤绿制服的交巡,手上红蓝闪烁的指挥棒左右挥舞,吹哨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段500米的内部路没有红绿灯,纵横交错了四个路口,到了下班时间,各个方向的车都急着回家,经常要堵上几十分钟,安保部门因此加强了管理。

经过第一个T字路口,一位女交巡伸直了她的指挥棒,示意停车,空出路口留给横向来的车。前面的电车照做了,我也停下来找音乐,让等待的时间不那么无聊。一个恍神,前车开走了,我还在原地。

“嘘嘘……”一声尖锐的哨子声响起,混杂着催促和命令的味道,女交巡朝我大喊:“跟上!跟上!”

我认识她,戴着黑白卷檐帽,脸上晕染着两朵偏橘色的腮红,是这一片巡逻交通的人里非常敬业的一位。一次我正在上班,手机响了,“你的车挡住人行道了,赶紧下来迁走。”

我停车的位子是在人行道旁边,前一辆车留给后面的位子不多,停进去后车尾微微盖住了斑马线边缘。当时我正处在孕晚期,爬楼梯很吃力,就告诉她:“我现在有点不方便,车停的没有挡住人走路,能不能通融一下呀?”

“不行,这是规定,要么现在下来挪走,要么就贴黄单了。”她的语气非常坚决。

当我像鸭子一样蹒跚着出现她面前,她看了一眼我的肚子,腼腆地笑着说:“哎哟,不知道你怀孕了,不好意思啊!”

但那一刻的人情味儿再次消失殆尽。我心里嘟哝着,也就耽误了几秒钟,又不是故意不走,不情愿地踩了一脚油门。

#

车流在缓缓地挪动,没有人不想早点回家,每辆车都紧紧地跟着前者。但后面几位交巡似乎感受不到这些,机械地吆喝:“快点快点!”哨子声像赶人一样,更准确地说,像赶一群牛马出圈……

路过一个停车场出口,有车要从里面拐到对向的路上,但没有车把路口让出来。我自诩一个好司机,踩着刹车,留出一个缺口。

这时,又过来一位高个子男交巡,伸出一只大手掌,快怼到挡风玻璃,一边对我说,“等一下!”一边指引停车场的车从空隙里开出来。

假设一下,如果我是一个不礼让的司机,堵住出口,他的指引相当有价值;但我明明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而右侧的车即便没有人指挥也知道见缝插针开出来,他做的似乎没什么必要。

#

一路在五六位交巡的“护送”下,并没有比平常更快地出了大门。门口的路况更复杂,行人、电动车像石头缝里的水一样在车的前后左右路过,我停下来留出两三米的间距,让他们从我的车前过去。

咚咚咚咚,有人在敲我的窗户,一个穿制服的大叔俯下身,朝着车里喊,“跟紧跟紧!”

我不明白了,两米和一米的间距,唯一的区别只是看上去队列整齐一点,并不会让堵车的时间减少,况且前面还有一个外卖小哥,正准备骑着电动车过去。

我按下车窗喊回去:“你是要我撞人吗?!”

他后退了半步,目光有点躲闪,往前指指:“跟紧一点。”

完全无效的对话。

调头之后,离开了那段路,我的心情像终于像撒开腿跑的车一样欢脱。

#

回头想想,为什么每天走这段路让人很不舒服,甚至看到交巡走过来就有种应激反应?

在这条路上,交通指挥者似乎都被工具化了,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如果把每一位交巡替换为机器人,履行在这个岗位上被赋予的指令,比如:要用哨子声和指挥棒督促,让车以最快速度通过,车队要保持紧凑,路口要指挥车辆让行……相信机器人也可以做到,甚至AI可以判断的更精细。

交巡在执行指令时,眼里的对象只有一辆辆车,没有考虑开车的是人,有没有自己的判断,是孕妇还是老人,驾驶习惯是急躁还是耐心,而是简单地将队伍整不整齐,有没有快速通过作为绩效指标。

他们被看不见的指令工具化了,而后又将指挥的对象工具化,司机不用自己思考,按他们指挥的走就行。

这让我联想起职场上“工具人”的自嘲,在庞大的社会运转系统中,我们都变成了岗位上的机器,机械地执行命令,你是谁,喜欢穿什么衣服,有什么个性不重要,重要的是符合岗位的人设,完成角色被赋予的职责。

而按照内心秩序开车的我,在这样的体系下一直显得自主性太强,有自己的想法,是不符合系统运转逻辑的。一个工具人,不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听指挥就行。

所以我很难受。

#

再来聊聊不同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在德国的城市道路上,我几乎没有看到过指挥交通的人,高速没有收费站,火车站不设检票口和闸机,无需验票就能上车。

规则意识是刻在德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在马路上开车,会自觉按照“rechts vor links 右先于左”的交规,让右手边来的车先走;道路变窄或者出现拥堵,也会自觉按照拉链式行进的交规,左右一辆辆地并进车流。如果绝大多数人都遵守统一的规则,交通警察和红绿灯在很多地方都是多余的。

为什么在中国需要很多的交警,很多的闸机和检票人员?也许是因为中国不遵守规则的人太多了。很多次在高速路上堵车时,眼见一辆辆车从应急道上呼啸而过,最后把应急道也堵了,再千方百计往主道上挤,更加剧了拥堵。

平常被一些车主加塞,用闪光灯催促更是家常便饭。不守规矩的人多了,维持规则的人也跟着增加。即便这样,交警还是不够用,路边乱停乱放的车辆多到贴不完罚单。

有人说这样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也有人说增加了就业岗位,我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究竟是成本更高还是收益更高。只希望增加的成本和时间别摊到遵守规则的人头上,比如我,明明在自觉给车辆和行人让道,为什么还要被敲玻璃命令停下来或跟紧呢?

#

最后,我想说说最近的大环境造成的无效内卷。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单位,这几年明显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让每个人都更“忙”了。当业务不再高速运行,向外拓展,很多部门就开始向内整理内务,让行政管理更加细节化,制造出了很多无效的工作。

比如这条路上,管理人员过于密集,但车就那么多,如果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会被怀疑工作量不饱和,有被辞退的风险。于是一定要做点儿什么,显得自己很忙碌。

接连不断的哨子声,和毫无意义的吆喝“快走快走”,除了让人开车时分心,听不出任何信号,对缓解堵车也没有半毛钱帮助。当我仔细观察这些交巡的状态,很多人其实没有在看车流,只是表演性质地随便吹吹,不时喊一喊,证明自己在认真工作。

连车主往前多开半米还是一米都要管,不是闲的没事儿,真搞不出来。

就像前阵子争议很大的大学宿舍不准在床位上挂窗帘,教室里装摄像头随时调取画面,监督有多少人抬头听讲……都是这种内卷下过度管理的体现。

#

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下班都在这条路上被搞emo了。终于有一天,似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行车的速度和心情都通畅了很多。

我数了数,指挥交通的人从八九个减少到了5个,站的位置也都是关键的交叉路口,引导不同方向的车通过。也许是因为精简了人数,每个人真的在做有效的工作,这条路的节奏有序了起来,也不再有人指挥着往前一米或是退后一米。

我又看到了那个经常打电话让人挪车的女交巡,夕阳照着她的脸,橘色的腮红其实还挺美的。

作者:此舒非彼叔

编辑:非严肃De说团队


END

你的转发,标星,点赞和点“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加入读者群深度交流,有机会参加线上活动!

上方扫码,备注:入群


👇 猜你喜欢👇

和韩国朋友一起旅游,被中国的厕所黑科技给整不会了

35+遭裁员,他们如何重启人生

欢迎转发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非严肃De说
坐标德国的跨文化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