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严肃的事,做有趣的人
文 | 海漂王二姐
大家好,我是王二姐。从帝都回到阔别五年的德国已经快一年了,经历的每件事都让我感受到德国在过去几年里发生的变化。现在记录一下,这些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因为通胀,食品的价格确实比我五六年前离开德国的时候高了不少。但总体还好,没有太惊艳的感觉。德国超市物价一直都不高,即使上涨了20%以上,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比起在北京时, 我们一家三口在食品和日用方面的花销还要少一些。这是因为,大帝都的物价也不便宜,特别是一些进口食品,如奶酪等等,价格往往是德国的三四倍。另外,德国食品种类单调,没有太多美食的诱惑,自然也少了不少开支。
但超市里挑挑拣拣的德国人多了,这是以前不多见的情况。他们大多是些德国老年人。常常翻来覆去地挑拣一些水果。
还有一些老人推着助步车,在超市转了个几圈,前面篮子里还是那一两件打折的青菜。让人看了心酸。
德铁的误点和不靠谱早就臭名昭著,没想到,不靠谱也是可以蔓延的。这次回到德国,发现区域性公交系统,城市公交和地铁也频频出问题,最受影响的是坐车上班和上学的早班族。为了避免迟到,儿子每天上学,一定要提前出发,乘坐前一两班的公交。
如果坐城市公交,通常会有四个不同的时间做参考。手机交通APP显示一个时间,车站电子显示屏上一个时间,张贴的时刻表又是一个时间,而公交车则会按照它自己的时间姗姗到达。
让人郁闷的是,APP显示正常发车,买好了票,赶到站台,却发现被取消了。更郁闷的是,站台上显示晚点二十分钟,转身去买杯咖啡,车竟然提前到了,并且提前开走了。
我曾坐过开往市区的S-Bahn,正常情况下只需二十分钟。刚发车不一会,车就停了,列车长轻松地说,别担心,有只鹿跳过轨道。好,继续开,几分钟后,又停了。列车长说,有小偷,已经报警,警察在赶来的路上。
等待,开车,又停车。解释,前方轨道被别的列车占用。等待,开车,再一次停车。列车长说,线路故障,维修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请大家耐心等待。半个小时过去,让人急得差点要跳车的时候,车竟然又开了。
开了不到两分钟, 临近终点的前一站, 火车第五次停下不走了。只听列车长幽幽长叹一声, “女士们,先生们,我确实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收到停车信号。至于什么时候能走,我也不知道。反正快到终点站了,你们不如下车走过去, 也许比等待要快一些。”
真的让人郁闷加气愤,不禁怀疑,这是德国吗?德国人的准时和严谨让公共交通狠狠地打了脸。对那些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旅途充满了不确定性。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到,谁也说不准。
每次的出行安排,都有可能因为交通问题被打乱。经历了多次延误后,凡是重要的出行,我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而是改为开车出行。
我无比怀念学生时代的德国公交,那个时候无论清晨还是深夜,都可以踏着点上车和下车。我曾经为德国公交的准时(正负三十秒内,甚至更少)惊奇而赞叹不已,而这一切通通成了历史。
因为在德国换了居住城市, 我们需要重新寻找和联系家庭医生、儿科医生以及各类专科医生。
大半年过去了,几乎没有找到愿意接受新病人的诊所。让人倍感压力和无助。我确实低估了现阶段在德就医的难度。
首先寻找的是家庭医生, 根据以往的经验, 家庭医生的诊所通常最容易预约和接受新的就诊人。
按照GOOGLE的推荐,我把方圆10公里内所有家庭诊所的电话通通打了个遍。电话要么没人接, 要么打通后被心急火燎的工作人员不耐烦地告知,现阶段病患太多,他们没有能力接受新的就诊人。至于什么时候能接受,他们也不知道。
也有一两家态度和气的, 让过个一年半载再联系看看有没有空位。
至于各类专科诊所,被接受和预约的难度就更大了。即使在被接受的前提下,门诊预约数月或半年是非常正常的。充分体现了,“小病靠挺,大病靠命” 的理论。
虽然德国也有了可以在线看诊的APP,但面诊,抽血化验,打防疫针之类的事情还是需要找线下诊所。
反观中国的医疗服务在过去几年里有了长足的进展,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可以提供在线预约,手机挂号,候诊查询,自助缴费,收取报告单等服务 。
以后每年的回国行程中,除了品尝美食,做头发之外的固定项目,恐怕还要加上一项内容 —— 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因为我换了新护照, 旧护照上的居留许可需要转移到新护照上去,或者按新规定出具一张单独的居留许可证。
首先,拿着申请资料去外管局排队,提交资料后就是等待。一个多月后,外管局来信,通知两周后去录指纹和付款。
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而且无法查询进度。在毫无音信的情况下茫然等了五个月。才收到书信通知去取新的居留许可。当我在他们的法定工作时间内赶到,却又被告知,今天没有空余号了,无法受理,请改日再来。
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跑了四趟,计时七个月。
同样的情况是重新申请儿童金,正常办理时间最多不超过六周。
按照网站要求提交材料后,便石沉大海。两个月过去,收到一封确认信,只说材料收到。看来,是刚刚开始处理。
四个月又过去,毫无音讯。
打电话询问,刚报上名字。一名女性工作人员突然情绪失控,在电话里咆哮,我们够忙得了,你们的催促只能拖延办理时间!然后,电话被挂断。无奈继续等待,再也不敢询问进程。
两周后,却被通知材料不完整,并且措辞严厉,没有完整的申请材料不预受理。
我很奇怪,材料是完全按网站要求提交的,几个月前发确认信的时候,为什么不提出补交材料?为什么打过电话,才又让补交?如果不打电话,是不是还得继续无谓的等待?
回到德国快一年了,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不停地遇到困难和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期间有很多的沮丧和无奈。这里写的仅仅是窥斑见豹。
作为曾经在德国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留德华,我爱这个国家,但现在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都令人心痛。
我想知道,德国社会为什么会举步维艰,为什么会出现停滞甚至衰退的现象?
导致社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德国人口老化问题,直接造成劳动力的短缺。
虽然德国通过吸引移民和难民来缓解这一问题,但大量移民和难民的涌入暴露和加重了德国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加剧了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的紧张。同时由于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他们难以融入德国社会,整合的过程痛苦且漫长。
在德国的看病难也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短缺、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改革的失败、医疗系统数字化进展缓慢。导致很多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
而德国铁路基础设施陈旧老化, 长期缺乏足够的投资和维护,导致频繁的故障和延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持续的罢工潮,常常让长途运输路线陷入瘫痪。
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 , 形成了德国复杂的困境,让整个国家不得不负重前行。德国人的情绪充满了疲惫和悲观,迷茫和焦虑。
我也想问问读者们,你们又是怎样看待德国的变化和原因?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观点。
作者:海漂王二姐
END
你的转发,标星,点赞和点“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加入读者群深度交流,有机会参加线上活动!
上方扫码,备注:入群
👇 猜你喜欢👇
参观德国天才学校,与校长和华裔孩子面谈之后的几点感悟
在德国,他开了一家有温度的中文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