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严肃的事,做有趣的人
文 | 此舒非彼舒
大家好,我是此舒非彼舒。
前几天,我陪一个5岁的美籍华裔小朋友玩了一上午,他的父母都是北京人,一路考上名牌大学,出国深造,在纽约落地生根,成为商界精英。小男孩在美国出生长大,暑期跟着父母回国度假。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愣了一会儿,说:I can’t speak Chinese, but I can understand.
于是,那一上午,我跟他中英混杂玩给乐高火车搭桥、挖隧道,飞上太空的游戏。他的英语词汇量非常大,我不得不随时停下来查一下他说的词是啥意思,比如“Bullet train”(子弹头高速列车), 但他的中文词汇量几乎为零,一边推着小火车,一边扑闪着大眼睛问:“What is 隧道?”
过了两三个小时,我又累又疲,已经不想再听或说英语了,过几分钟就拿起手机,看看他妈妈啥时候来接。虽然我语言功底还不错,也想有个多语种的小孩,但在那个当下,还是默默地想,艾玛,幸亏不是我儿子。
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华裔小朋友,除了在家庭中能接触到中文,出门和上学都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英语成为母语,中文说得很夹生。而这并不会随着年龄的推移而改变,很多ABC即便是成年后,一张口,中文也只有小学生的水平。
有人会说,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给孩子传授中文知识呀,但系统性地教中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德国的时候,曾经给一位可爱的中德混血小朋友当中文家教,心想,我国内中文系毕业的,家里几个语文老师,这还不是小菜一碟。为此,我列了下面的计划:
第一步,激发兴趣,通过游戏建立好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去做家教的第一天,我化身金龟子和小鹿姐姐,跟他把家里的玩具都玩了一遍,从恐龙大战到医生扮演。
由于妈妈是中国人,日常用中文跟他交流,小男孩的中文大部分时候说的很溜,但不时夹杂着德语的语法,比如“可以给我把恐龙拿吗?”这种时候,我会帮他把语序理一理,请他再说一遍。
游戏的方法不错,小男孩跟我玩的很开心,也期待每一次的中文课。当我觉得时机合适,拿出一套拼音卡片说,来,我们今天来学拼音吧。
认了一会“阿啵呲嘚”,他把卡片往旁边一丢,摆出五六个恐龙的模型,说:“来,我们来打架吧。”
这,也太寓教于乐了,可是只有乐,没有教啊。
第二步,拓展场景,创造语言环境。
在家里教学,环境比较单一,能练习的语言场景只有游戏、吃饭、睡觉、日常生活,限制了词汇的积累。于是,我跟他妈妈一商量,决定带他出门去探索更多的场景,轮流去咖啡馆、餐厅、博物馆、动物园……没有语言环境?我就是他的语言环境。
在餐厅,我告诉他用中文怎么点单,每种食物的中文名字,在动物园,我们认识常见的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小朋友的词汇量进步飞快,但,这种方法就是有点费人费力还费钱,一次博物馆门票十几欧,一顿饭三四十欧,也不是每次都去。加上德国的城市就那么大,能玩的地方几下子就逛完了。
第三步,增强理解,认识词句关系。
语言不仅是字词,更是逻辑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小朋友学习语言,都是先认识名词,后动词,然后虚词的过程。怎么样让他更好地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呢?
有一天,我们在公园里玩,一直天鹅游过来,我忽然兴起教他《咏鹅》那首诗。“你看,那只天鹅,它的脖子弯弯的,仰着头叫,是不是曲项向天歌?”我用手模拟天鹅伸长脖子唱歌的样子。
“你看它的羽毛是白的,水是绿的,白毛浮绿水,就是白天鹅飘在水面的意思”,我又模拟天鹅用脚掌拨水的样子,“它用红色的脚掌在划水,水上是不是起波纹了呀?这叫红掌拨清波。”
我了解了一下新东方比邻中文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跟我的方法一致,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语言领悟程度,用情景引入的方式,进行层层递进式的启发引导,让娃娃们在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课堂不知不觉地掌握中文知识。
随着孩子学习的不断深入,级别也随之提升。为确保级别和学习能力的匹配,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新东方比邻中文把能力拓展的内容更加多元化的加入课程中。从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到名家名篇、文化传统,不断保持孩子对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孩子能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