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严肃的事,做有趣的人
文 | 六角橘狂魔
大家好,我是六角橘。汉堡的卡洛琳街区(Karoviertel),是我的最爱。
这里是汉堡独立服装设计师的聚集地,很多店里还摆着缝纫机。有客人来了,店主们才匆匆地从缝纫机上下来,招呼两句。
同样是文青聚集地,比起临近的珊泽区(Sternschanze),这里多了一份清净和淡定,有那么一份与世无争、特立独行的味道。
走在卡洛琳街区的Glashütten大街,你会遇到一家“奇怪”的店。第一眼看上去,这明显是一家服装店。但再仔细看,橱窗里傲人的模特架子的脚下,摆着几本书。顺着窗户往店里望,你会发现半面墙的书架,架子上摆的绝大部分是中文书。
这样,你就来到了卜卜书斋。卜,这里念bo,书店老板Isaac是广州人。他告诉我,粤语里“卜卜斋”是“私塾”的意思。为书店取这个名字,表达了他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和思念。另外,卜字的笔画比较少,也方便外国人记忆。
我和Isaac算是半个网友。我一直记得微信朋友列表中那个想开书店的人,没想到,三年后,真开起来了。
以我粗浅的认知,总觉得开书店不是一件赚钱的事。国内有微信读书等电子阅读工具,在德华人也可以通过便捷的集运途径从国内运书过来,为什么仍然要开一家客户群体这么小众的中文书店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Isaac。
在他回答之前,我曾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过多种想象。比如,他来自书香门第,有着父母的影响; 比如,他自己喜欢看纸质书,苦于在德国买中文书的艰难,干脆自己开一家; 比如,他是一名文艺青年,有着开书店的梦想。
然而,我都没猜对。他的答案最简单不过,“因为没有”,他喜欢“挑战没有的事情”。
这个答案当然不能让我过瘾,在我的“诱导”下,他才说,书,虽然是一个产品,但不是一个普通的产品,里面凝聚了作者或译者的思考力。在卖书时,能与三两个读者就这些思考力进行深度交流,是他喜欢的事情。
可能也正是没有被“梦想”、“情怀”牵绊住,整个采访下来,我更觉得他是一个头脑十分清晰的、善于解决问题的产品经理。
无论开什么店,弄清目标群体的需求是第一步。Isaac在这里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帮在德华人运书。他自制了电子表格,大家可以在表格里填写自己需要的书。在国内购买后统一寄到德国汉堡,然后再从汉堡分寄出去。
这是一个不赚钱的搬运工的工作。那时还是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的他每次都会收到十几箱的书,然后自己一箱一箱地搬到地下室。再从每个箱子里把每一个人订的书挑出来,包好后再送到邮局。
回想起这段日子,Isaac说自己都把自己给感动了。但这种辛苦是值得的,他很快就弄清了德国华人群体的买书重点和需求。四个月后,线上书店开张,读者群也积累了700多人。
202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可以在柏林开三个月的“快闪书店”。说干就干,他立刻马上把书寄到柏林,在管培生小伙伴们的配合下,开了三个月的实体书店,自己也每两个星期跑一次柏林。
实体书店的体验和线上书店完全不一样,正是柏林这次快闪书店的经历,让Isaac终于走出了这一步:在汉堡——自己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开一家实体书店。
店面是在德国最受欢迎的二手交易网站ebay kleinanzeigen上找到的。服装店主Natascha在上面登了帖子,希望和人共同分摊自己的店铺和费用。这和Isaac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汉堡卡洛琳区的这家店。
Isaac是有一份全职工作的。他在德国一家大的保险公司从事IT战略项目管理,手下领导着三个德国人。我问他怎么做好时间管理,以兼顾工作和书店?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精力无限的人。平时只睡六个小时就够了,早晨6点就自然醒。采访的当天,一个星期六,书店11点开门。在书店开门之前,他已经跑了一个小时的步、做了份甜品、溜了狗。在等甜品的时间,还定时了洗衣机、洗碗机,给房间吸了尘。
书店最琐碎的工作,即在国内各大出版社的订书群里沟通,完成选书、订书,然后安排书店图书上新,都是在地铁上解决的,充分利用上班路上的40分钟。
图书寄到汉堡后的上新工作是最消耗时间的。每本书都要拍照、修图,一本大概需要15分钟,拍到麻木。
他不想用网上现成的图片,修图是和当设计师的弟弟学的。步骤一步步记下来,有时忘了还得查阅一下,他笑笑说,“像个刚学会用电脑的老人。”
拍完照后,在系统里录入书名、作者、出版社、年份、量长宽高、重量、最后做欧元定价。这一系列工作下来,最后只想躺平。所以,周日是自己的躺平日,打打游戏,什么都不做。
开书店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很多。除了拍照、修图这样的小技巧外,比如书店应该注册什么样的公司形式,做线上书店的软件应该用Wordpress还是Shopify。
开线上书店时还招过迷你工,即使是迷你工,也有繁琐的税务程序要走。对这些,他都是从零开始,边学边做,积累了很多做初创企业的经验。
一次,当邻居聊天时说起想要成立公司时,Isaac侃侃而谈自己对各种公司形式的了解。邻居惊呼道,“你都可以当顾问了!”
我问Isaac开书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是通过书店认识的各种温暖的人,以及与人的连接。而他的书店的座右铭也是:做有温度的书斋。
采访的当天,我走到店里,正碰到他和一位读者聊天。读者走后,他指着手里的一个纸袋子说,这是读者自己烤的饼干,带来给他吃。
在书店里经常会遇到这些温暖的人,有人知道他喜欢喝黑咖啡,就带一杯给他,顺便聊一下自己的近况。
除了卖书外,这里还经常举办读书会、读诗会,形成一个小小的社交团体。
通过书店,他遇到过自己国内大学时的师妹、来德旅游慕名而来的华人同胞、还有从丹麦、挪威、英国来的游客,这些“老外”意外地发现在汉堡这个德国城市,竟然有一家中文书店,颇为好奇。
并不是每个进店的人都知道自己想买什么书。曾经有一位德国长大的华裔女孩来书店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女孩中文并不好,在各种书中一头雾水。最后,在Isaac的推荐下,她买了《在小山和小山之间》、《千里江河图》、《我本芬芳》这三本。
“推荐《千里江山图》是因为她妈妈喜欢看宫斗剧哈哈啊哈”,Isaac笑道。
还有一位来德国旅游的中国背包客导演,他要买一本书在路上读,最后买了《流俗地》。
大家来买书,只要是他接手的,他都大概能记得。
Isaac选书的途径有几种,看书评、豆瓣、出版社新书独立出版社征订或者读者推荐等等。除了中文书外,书斋还卖亚洲主题的外文图书,刘慈欣《三体》的德语版就赫然在列。
采访中,他特别提到了《汉字王国》,是他自己选的。有一位做品牌设计的读者看到这本书,说这个瑞典作家把汉字研究得很棒,夸他选书真棒。
“我想,如果我在汉堡居住10年,那这10年里,我会遇到多少有趣的人和故事啊。真的有《深夜食堂》的感觉。”
我问他,总体来讲,图书阅读人数是呈下降趋势的,中文可能更甚。怎么看待这个难题?
他想了想说:“来国外学习或生活,谁的行李箱里都不会首先放一批书。但如果看到有一家这样的中文书店存在,然后买一本书回去,也许慢慢的能帮大家把阅读习惯捡回来。”
从2023年7月开店到现在,书斋逐步进入良性的发展趋势。甚至有家德国大型连锁书店以及一家专业书店,不知道从哪看到了书斋的消息,找Isaac批量订购中文图书。
我问Isaac有没有all in的想法,专职开书店?
他很坚定地摇了摇头。目前,他对自己任职的公司非常满意,还进入了公司的人才培养计划,准备接下来带十多个人的团队。
他说,他很享受自己当前的状态: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书店老板。
对书斋未来的发展,他的愿望是,能找到一个更适合书店发展的空间。目前栖身的这家服装店,无论从内容还是大小来看,都局限了书斋的发展。
他更希望能找到一个店铺,里面可以卖文创产品,可以搞活动。而共享店铺的人,可以卖咖啡或者开工作坊,这样大家在内容上更容易合作,在调性上更匹配。
采访完后,一天和德国同事聊起我采访一家中文书店的事。德国同事问,在国外开一家中文书店会不会很危险,是否有什么政治意义?
我把问题转给了Isaac。他说,他想做一家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独立书店。他只想以最直接、确切的方式,让大家接触到中国文学和文化。
包括做文创产品,也只是想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这样简单的知识。而不是说起中国来,就是模糊的一团。
Isaac的书斋让我想到了北京前门的一家小啤酒馆,10平米见方的地儿,里面卖世界各地的啤酒。吧台上方挂满了世界各地客人的照片。吧台里就一人,也是老板,把啤酒吧从兼职做成了全职。
我还想到了西藏林芝我住过的民宿。一个来自包头的小伙子和他的两只猫,守候着一家装修简洁的民宿,携程评论区里是全国各地的住客对民宿的赞美。
我突然想到了“城市会客厅”这个词。无论是北京前门的小啤酒馆,还是西藏林芝的民宿,或是德国汉堡的卜卜书斋,在我看来,都满足了会客厅的意义。
Isaac的书斋,就是一间有温度的给中文读者的城市会客厅。
作者:六角橘狂魔
END
你的转发,标星,点赞和点“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加入读者群深度交流,有机会参加线上活动!
上方扫码,备注:入群
👇 猜你喜欢👇
德国市场的中国面孔:她为德国人治愈焦虑
在德国职场“迷失自我”之后,她成立了华人女性互助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