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布,人们似乎突然开始正视和意识到——人工智能(AI),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惊艳”和“温柔”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得应了那句“目光所及皆是你”。
但也冒出很多“杞人”,大肆宣扬AI或将和人类“抢饭碗”的反乌托邦观点。更遗憾的是,三人成虎,还是有很多人听进去了。
在过去的三四个月里,在与数十位卫生系统技术决策者的交谈中,他们确实承认,AI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效率和成本效益,但也同样担心AI会“取代”他们。
另外,医疗保健领域还有一群有着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情绪的人,他们迫于老板的压力,需要AI协助工作,什么都行,反正得用,因为其他人都在用,我可不能落后!而这些看起来在“漫无目的”地使用AI的人,尤其是一些医疗决策者,其实也对“AI将如何如何改变医疗保健格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些医疗保健领域的资深人士以前听过太多对于一些AI技术的过度炒作,所以现在对其也越来越无动于衷,但实际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仍然存在。
(图片来自千图网)
不论是那些“杞人”还是受FOMO困扰的人,他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AI依然“稳稳地”、越来越“密切地”陪伴着我们,无论他们怎么看、怎么想。未能成功分到AI“这杯羹汤”的组织机构势必落后,因为人手不足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仅有的员工已经被积压的临床管理任务淹没。
最近对医护人员的一项调查表明,当下医疗保健领域正处于“多事之秋”——人手不足、人员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不足。2024年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人员配置不足,37%的人对从事医疗保健事业表示遗憾,28%的人承认医疗护理质量下降。
更糟糕的是,随着婴儿潮一代的大部分人达到退休年龄,需要更多护理和更高护理成本的慢性病病例“堆积成山”,这颗“人口定时炸弹”正在袭击医疗保健。已经不堪重负且人力资源短缺的医疗服务机构正面临一场风暴。
因此,现实就是,如果没有AI,专业护理机构、初级保健诊所和儿童医院等任何医疗保健组织和机构,都无法及时处理所有临床信息,因为医疗保健数据在不断生成。
在上述的那份调查中,77%的受访者表示,AI等新兴技术可能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所以,即使很多组织/机构的领导者担心AI会取代人类,但也阻挡不了AI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因为更多的医护人员欢迎AI提供帮助。
医疗保健组织/机构管理者可以寻找实用、安全的方法来应用AI,这些方法完全可以负担得了,还能够减轻临床医生的行政负担。性价比这么高,何乐不为?
环境倾听(Ambient listening,一种语音识别技术,通过AI来记录、解释和分析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对话,并转换为可添加到电子病例中的临床记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医护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接诊病患,所以通常只能在下班后整理和归档电子病例。而“环境聆听”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行政工作流程,免除此类加班时长,从而减少倦怠,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图片为网站截图)
AI在医疗保健中的另一个主要贡献,就是从电子病例中提取数据。通常人工提取一个病例的数据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效率非常低。然而,合适的AI技术在几分钟内便可以完成数千个病例数据的提取。所以放着“工资低、效率高”的“员工”不用,等啥呢?
很多人确实会在炒作和一些“末日预言家”的鼓动下,反应过度,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自认为的“未雨绸缪”,实际上只是“杞人忧天”。这就是为什么明明现在的医疗卫生系统已经陷入人力资源极度缺乏的漩涡中,却还在害怕使用AI。
请这样想,AI只是一种比你现有的工作方法更优化的软件算法和工具。它并不会“吃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这些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的“家伙”其实已经陪伴我们许久,基于AI的这些产品带给我们的便利、快乐并不会被一些所谓的“预言家”污名化。转换场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挪到医疗保健领域,是同理的。
AI只是帮助临床医生节省了一些数据和文件整理的时间,让专业的人有更多时间去做只有他们才可以完成的更专业的事。所以,AI只是一件称手的工具,“野心勃勃”的只有人类。
(图片来自千图网)
随着美国乃至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护人员的严重短缺预计会加剧。相关组织/机构有必要及时且合理地应用AI技术,从而让临床工作人员有更多精力优化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最后,AI时代已经来了,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https://www.chiefhealthcareexecutive.com/view/the-ai-genie-is-out-of-the-bottle---and-there-s-no-going-back-viewpoint
本文首发:世易医健(eChina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