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处高温多湿的亚热带,病原菌的扩展相对迅速,葡萄在栽培期间很容易受到许多病菌的侵染。根据《台湾植物病害名汇》的记载,目前葡萄作物有13种真菌与类真菌性病害、一种细菌性病害、两种病毒病害,以及多种线虫种类的侵害。根据本场研究人员多年的调查,“晚腐病”一直是限制葡萄栽培产业的因素之一。对于葡萄晚腐病的防治方法,根据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农药资讯服务网”提供的资料显示,葡萄晚腐病的推荐药剂种类繁多,共有22种药剂,并分属14种作用机制,而目前农民仍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不过,农民防治失当导致损失惨重的消息仍时有耳闻。因此,本文将针对晚腐病的病原菌特性、综合管理措施、药剂种类选择及适当施用时机加以说明,期望为农民提供更多元且有效的防治选择。
多湿环境易发病,潜伏感染难以观察。
葡萄晚腐病是由一种植物病原真菌——炭疽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目前全球已发现五到六种可引起葡萄晚腐病的炭疽菌,近年来虽然已有相关报道探讨国内葡萄晚腐病菌的种类(林筑苹等,2018),并显示台湾葡萄晚腐病菌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炭疽病菌,然而台湾目前的正式报告仍以C. gloeosporioides(中文学名为似胶黏孢炭疽刺盘孢菌,以下简称炭疽菌)为唯一引起葡萄晚腐病的病原菌。
炭疽病菌除了可能感染果实,造成果腐病症外,也被证实可能感染葡萄嫩梢、叶片及花,产生黑褐色坏疽斑或组织黄化的症状。在葡萄植株从果实采收后、清园到萌芽的这段期间,病原菌可能通过菌丝或孢子等结构残存在植株上,例如:干枯的葡萄叶、枝条及芽点处,并且在植株组织表面上不一定能看到明显病症。
炭疽菌的分生孢子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并可通过风雨传播。研究已证实该菌的感染及扩散能力与气候因素(降雨量和降雨天数)呈正相关(Chakraborty and Billard, 1995),这也解释了葡萄晚腐病容易在多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而全球性极端骤降雨的天气模式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因此在防治该病害上需要格外重视。
另外,晚腐病具有潜伏感染的特性,也就是说,病原菌在葡萄果实尚未转色时侵入后不会立即产生病症,要等到果实进入转色期,病原菌才会开始扩展,造成果腐的情况。因此,农民往往错失最佳防治时机,在错误时机过度使用药剂,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药剂、套袋与研究:晚腐病的综合防治
一、多样性的药剂防治
针对葡萄晚腐病,国内目前已有22种推荐药剂可供选择。为了让农民更了解药剂的特性,笔者从中选择十余种药剂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这些药剂对葡萄晚腐病菌菌丝生长与孢子发芽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得克利、腈硫、免得烂及腐绝快得宁具有100%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能力;扑克拉、得克利、克热净及免得烂具有100%抑制孢子发芽的能力。另外,由于病原菌具有通过菌丝残存在植株或环境中的特性,因此在清园期可以选择具有抑制菌丝生长的药剂进行防治;而在葡萄进入开花期后,田间主要的感染源是病原菌孢子,此时可使用具有抑制孢子发芽的药剂来防治病害。选择更多样且有效的药剂,可以避免因过度重复使用作用机制相同的药剂而导致菌株产生抗药性。
二、提早进行套袋处理
一般农民习惯在开花后45天再为葡萄套袋,而研究显示,提早套袋能大幅降低晚腐病感染率。刘兴隆等人(2016)研究指出,在葡萄开花后30天内进行套袋,套袋前将药剂均匀喷湿于果串,再将套袋袋口套于果串的果梗上,最后用套袋的铁线缠绕、绑牢,避免雨水带来病菌孢子流入而造成感染,就能达到极佳的晚腐病防治效果。该研究在彰化溪湖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提早套袋的处理组在60天后均未观察到晚腐病的发生,而一般农民惯行的套袋法(开花后45天以上才套袋),晚腐病发病率已达95.6%。另外,在彰化大村的田间试验结果也指出,套袋处理的区域均未发生晚腐病,而无套袋处理的区域,晚腐病的发病率则为53.8%。上述试验均已证实“提早套袋”可有效降低葡萄晚腐病的发病率。另外,套袋后便无需再施用晚腐病药剂,也能减少五成以上的晚腐病用药频率,相当于每公顷约可节省9,000元防治费用。
随意丢弃的病果或落果,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感染源。
三、研究非化学药剂资材
目前用于葡萄病害的非化学药剂防治资材仍以亚磷酸为主,亚磷酸通过“提前诱导植株产生抗病反应”来达到保护植株的效果,因此需要在病原菌感染植物前施用。经本场研究人员测试发现,亚磷酸对葡萄白粉病和霜霉病确实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葡萄晚腐病则没有。然而,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指出,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和木霉菌属(Trichoderma spp.)具有抑制作物炭疽病菌的能力,这表明此类微生物具有作为生物防治菌的潜力,只是目前国内仍少有针对葡萄晚腐病的研究,未来应值得深入探讨。
防治晚腐病的相应对策与瓶颈
综上所述,田间管理晚腐病的策略建议为:在葡萄修枝期使用药剂(如得克利、腈硫、免得烂或腐绝快得宁)清园,以降低残留在植株或环境表面的病菌密度;在葡萄开花后30天内提前进行套袋处理,并在套袋前将推荐药剂(如扑克拉、得克利、克热净或免得烂)均匀喷湿葡萄果串,并确保铁线缠绕、绑牢,防止雨水携带病原菌孢子流入果串中。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果串免受晚腐病菌感染。
笔者对本场辖区的葡萄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已普遍使用套袋防治晚腐病,但对于“提早套袋”的接受度仍有不足,推测原因可能是农民来不及在建议时间内完成套袋,或是对提早套袋的认识不足,这一情况与当前农业缺工及农民高龄化问题相关。希望未来能举办观摩讲习会并开发省力机械,在观念上提供农民关于晚腐病防治的正确认知,同时在实务方面给予农民支持。
在研究方面,由于台湾的葡萄晚腐病菌种类可能不止一种,不同种炭疽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持续投入相关研究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并分析其对试验药剂的敏感性,对未来的药剂选择将有更大益处。
【文章来源于网络,经编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