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在发阿伦特《重新评价卡夫卡》,发一篇轻松一点的调剂一下。
看到一个视频,一位老人已经失忆(视频字母用了dementia这个词,不太合适,用Alzheimer Disease更好一些,就好像中文现在不建议说老年痴呆,而说阿尔茨海默症或者认知障碍),女高音为他唱起《圣母颂》,唤起了他的记忆。
巴赫的音乐生涯始于唱诗班的音乐训练,后来又长期在教堂任职,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如《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等。而《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是体现了宗教般的秩序与谐和,直接被称为音乐中的《圣经旧约》。如此说来,你就能理解为何古诺在创作《圣母颂》的时候要用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来作钢琴伴奏了。
可是如果对巴赫音乐的认识止步于宗教性,那又实在是有点买椟还珠的感觉了。如果有读者看过《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这本书(这本书最早的中译本是1984年出版的《GEB——一条永恒的金带》,《走向未来》丛书里面的一本),就会知道:通过音乐十二平均律中的数学含义,可以追踪至生命的密码——DNA的结构,这时你会觉得:上帝和生命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至少,上帝和生命在音乐中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