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翻译阿伦特的《重新评价卡夫卡》,感觉有一段话含义特别复杂(这段话在《来自尘土,归于尘土》这一篇里),跟小棣兄讨论了很久,还找出阿伦特写的对应德文来比较,他后来说了一段让我很受启发的话:“看来这也是阿伦特的思辨方式,喜欢节外生枝,双重加重否定。不是直接简单说你不行,而要说,你不行,哪怕有点行也还是不行。这可能就是德国式的思辨模式,复合型的复杂。预先知道你可能会反驳,先让步一下,再进而根本否定,把你能想到的辩驳彻底堵死。这套逻辑对中国人就特别难懂。原本就不讲逻辑,好不容易跟上你的逻辑了,你又杀个回马枪,先主动让步,节外生枝一下,然后再把你彻底否定。”
说直白点,就是“绕”,而且是提前绕到你的前面等着你。
“浏阳河 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应该是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我小时候在蒸水汇入湘江的河边生活过一段时间(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就在汇入口的河嘴上,那时从家里出来拐个弯就进去玩了),蒸水跟浏阳河一样,也是不知弯了多少道弯,所以早已见过这种弯弯绕。
中学语文老师曾经批评我写作文像证明数学定理,干巴巴的。其实如果不是正式做习题,我恐怕连证明的过程都会省略很多。前两天看到一道小学三年级的题:
问: b*b=?
小学三年级,当然不能用二元二次方程来解,三年级也还没学过根号。我给出的解答是:“由前面两式可知b=2a,所以b*b=4a*a=32”,虽说省略了好几步过程,但这个回复后面不少人点赞。
看来,不管是绕了半天并不说出最后结论也好,直接说最后结论不说中间过程也好,能看懂的,自然会心一笑,看不懂的,大概也能随心一笑。都能一笑,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