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层次,1个方法:AI助你从信息碎片到深度思考

文摘   2024-08-25 00:14   美国  
欢迎关注&星标,一起做AI原住民




0

1
季清华的 ICAP 模型



我之前分享过,自己总是在信息流和信息茧房里挣扎,经常感觉大脑被极速信息流碾压成渣渣,还找不到走出困境的方向


其实解药很简单,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反人性:深度思考和阅读。


这两件事儿是越做越有复利的。但是我的豆腐渣大脑,目前只要一思考就发出抗议。所以我不得不想各种办法,把被声光电多巴胺摧残的神经一点点修复回来。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常用的和 AI 协作的深度思考技巧。我借助它慢慢在对抗信息碎片和信息茧房对大脑带来的摧残。


这个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季清华提出的ICAP学习模型。ICAP 模型把学习活动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


  1. 被动(Passive):单纯接收信息,如听讲座。

  2. 主动(Active):操作信息但不产生新内容,如读书划重点。

  3. 建构(Constructive):基于已有信息产生新想法。

  4. 交互(Interactive):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与他人碰撞观点,共同建构新观点。


图:用 Napkin 把文字变成可视化模型


听起来有点抽象?没关系,让我们用「学习光合作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这四个层次是怎么层层递进的。


  1. 被动学习就是你乖乖坐着听老师讲光合作用,看看PPT,抄抄板书。完全是被动接收,大脑基本处于睡眠状态。

  2. 主动学习稍微好一点。你开始在教科书上划重点了,「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统统用荧光笔标记起来。虽然还是在重复已有信息,但至少大脑开始运转了。

  3. 建构学习就厉害多了。你开始画思维导图,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比起来;你甚至开始琢磨怎么设计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这时候,你已经开始产生新的想法了。

  4. 交互学习是最高级的。你和小伙伴们开始热烈讨论「大气二氧化碳增加会对植物有啥影响」,甚至来场辩论赛。通过观点碰撞,你的理解不断深化,思维不断拓展。

研究表明,越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学习和思考效果越好。但问题来了,在传统环境中,要持续并随时进行高层次学习并不容易。


老师课时不够啊!父母也没时间啊!


但如果能够借助 AI 大语言模型,我们可以随时进行建构层次和交互层次的学习。




02


一个核心方式:创造互动学习



大多数人使用AI时,主要是在问问题。但你只要稍微调整一点点你和 AI 对话的习惯,你的学习效率和深度就会进入新的宇宙。


这个方法很简单:

  1. 在问AI之前,先思考并写下你自己的答案。

  2. 将你的问题和想法一起发给AI。

  3. 仔细对比AI的回答,讨论差异,探索新的角度。


本质上,就是让你的观点与AI的观点相互碰撞,从而激发新的思路。


为什么这种方法如此有效?因为它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个自我训练方法也是ICAP学习模型中最高层次的互动学习。它让你经历三个关键的思考阶段:

  • 主观先验:你最初的想法和洞见。

  • 客观先验:AI基于海量数据的回答

  • 主观后验:和 AI 讨论后形成你的新观点


借助这个自我训练方法,我也常常和 AI 聊出心流。


比如我有一天和 AI 聊,AI 时代记笔记的作用是什么,和 AI 前有何不同。我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自己的感悟是,笔记除了知识以外,还能帮我记录当下带来的冲击性的感受。这些感受会重塑我的神经元。我可以借助笔记重温这些感受。


发出去和它的观点碰撞后,产生新的观点。


借助笔记,从生产者视角来审视和欣赏我读过的书,学过的课。




一起来试试吧。感受和 AI 聊出心流的一刻。




相关阅读
追完OpenAI发布会,我说不出话,4o 确已颠覆教育
外研社培训师揭秘AI时代的英语启蒙全攻略——从零到绘本阅读
这个暑假,怎么用 AI 带娃玩转博物馆(对大人也有启发)


END


欢迎转发给你朋友圈的妈妈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培养在 AI 时代的原住民。

往期精彩回顾





1500 小时重度 AI 用户+企业 AI 培训师的全套 AI 工具箱(内有 AI 工作流)
我就是我,在柴房里的乡村小学毕业展,今年见过最感人的 AI 教育应用。





欢迎下载知识星球 APP,加入教育 AI 免费社群。

可以向我提问,深度链接我。

我也将持续分享我在教育 AI 领域的应用和个人成长感悟。 


10 万字「家庭教育 AI 手册」持续更新中……请移步合集页面📖✨



喜欢本文点个赞和在看
也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
文字|MQ  排版|木旦


MQ的AI原住民计划
关注我。我是MQ老师,用AI重新定义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