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从绘本到AI:一位地质队员的亲子阅读革命

文摘   2024-07-09 19:32   美国  

点击蓝字

即可关注

本篇文章,是凯翔在【 AI 破局】担任第一期 AI+教育行动营,做教练时写的手册。


有不少学员反馈刷新了对阅读的理解。并使用文中提供的智能体完成了AI+教育的实践。


经过共创者们的集体决定,我们把手册全部开源,希望能支持到更多家庭❤️


ps:本文较长,共 17000 字左右,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我会分成 3 篇发布(第一篇侧重方法论,第二篇侧重 AI 与方法论的结合,第三篇侧重更好玩的阅读方式),并在每一篇文章的末尾提供下一篇文章的链接。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凯翔,一名地质队员,足迹踏遍浙江大地,海上漂泊几百日夜,同时也是一个 5 岁男孩的爸爸,提示词领域深耕者。我爱好阅读、写作和带娃,曾主管一家国企的宣传工作,在《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媒体多次发表稿件。

这次阅读能力养成探索的重心在于易读性和完整性,文章中我探索了学龄前儿童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策略,并配上简单易懂的实例讲解。手册中的图片皆由我个人绘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哦。

全文主要围绕以下 3 个问题展开讨论:

Q 1:儿童读什么?


Q 2:儿童怎么读?


Q 3:儿童如何坚持读?


期待你读完本文后,能得到以上答案哦。



一)怎么都学不会的阅读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到小学,看看小学生和家长们,面对阅读时是怎样的情景。

各大教育机构基本都会开设「小学生阅读课」,什么阅读伴读、大阅读课程。不少家长蜂拥而至,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爱上阅读,甚至为此还买了很多书。各种绘本,从科普到童话,从经典故事到现代绘本,应有尽有。

上完课程后,心想这下孩子的阅读应该能过关了,回学校老师应该不会再说了吧。

但没想到的是,校内语文老师依然说:娃要多阅读啊...要朗读、要通读、要精读...等等。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从未停止,家长也不知道什么才是老师所想要的「多阅读」。

遇到过一位妈妈,孩子读三年级,有天她和我们分享孩子很喜欢的一本书(“哈利波特”系列的一本,书本很厚),小朋友把那本书读了 3 遍,故事概要都能和我们分享出来,其中还夹杂了一点他自己的想法。我们觉得他好厉害!


可小朋友却说:我妈妈说我这叫通读,没有精读,所以不算阅读。



当时我就惊呆了,赶紧去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对孩子有这样高的要求,妈妈说:那不是教育机构都宣传要精读,然后学校老师也说他阅读能力不行嘛...

我这才意识到:

在不理解儿童阅读的时候,家长们对孩子的阅读焦虑,应对策略往往是「以量取胜」,以为读的书够多,或者重复的遍数够多,就可以了。可事实却告诉家长,这还不够!


可到底什么才是阅读?又要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二)「阅读」应该被重新定义




在讨论「阅读能力」之前,让我们先来一起说道说道这个我们每天高频提到的词汇——「阅读」。你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这样:

阅读,不就是看书吗?
如果只是这样的定义,那我想,「阅读」这个词就被狭窄地定义了,我们更没必要来讨论,到底什么是 「阅读能力」了。


「阅读」这个词儿。在中文里,「阅」和「读」虽然经常一起用,但它们其实有点差别。

先说 [阅] !


这个字儿的意思就像是咱们平时说的「看」比如说,你走在街上,眼睛一扫,看到了路边的商店、招牌,瞅瞅天空、瞅瞅路过的人,这都是「阅」。它就是用眼睛去扫一眼,看看都有些什么。


不过啊,「阅」不局限于用眼睛看,耳朵、手,其实都是「阅」的一部分,「耳朵」就包含了听读、讲读、讨论(孩子和父母一起亲子阅读);「手」则是孩子多翻阅书、早期会有一些指读行为、或用手触摸一些物品,这是孩子们来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


那「读」呢?


这个字儿就稍微有点不一样了。「读」通常是指咱们不仅看了,还得去理解、去思考


就像是你看到个路标,上面写着「小心滑倒」,你不光看到了这几个字,还得明白它的意思,知道得小心点儿走,别摔着了,这就是「读」。



01

阅读



所以,咱们把「阅」和「读」放一起,就成了「阅读」,它不光是看书本上的文字,其实还包括了感受这个世界,然后去理解它们背后的知识和规则


比如,孩子们看动画片,他们懂得了里面的故事是啥,人物为啥这么做,从看动画片这个行为开始,到理解故事的内容,他们完成了对动画片的阅读


比如,孩子们看妈妈的脸色,知道妈妈是不是高兴,从观察面部表情开始,到理解情绪,他们完成了对大人情绪的阅读


再比如,孩子们观察到水倒了之后回不到杯子里,东西总是会往下掉,从观察,到接受,他们完成了对一种世界规则的阅读


「阅读」的意思



不光要看,还得理解,更要应用


就像咱们看菜单,不光要知道上面写的是啥字,还得知道这些菜是啥味儿的,这样才算是真正「阅读」了菜单。



所以说,孩子们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就是让他们能够看懂、理解他们眼睛看到的一切。

这不仅限于书本里的故事,还包括生活中的各种信号、标志、表情,甚至是爸爸妈妈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规则。


这样的阅读能力,能帮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也能让他们更聪明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所以,咱们教孩子阅读,就得让他们既能 「阅」又能 「读」。就是说,不光要看,还得思考,还要应用,这样才能从书里学到真东西。

而这,或许才是老师给家长们反复强调 「孩子需要阅读」的核心,难怪以前孩子看了很多书,老师还在说孩子需要阅读,原来是咱们都没明白:

「阅读」到底是什么

而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阅读」,那怎样去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去培养他的阅读能力,或许就更有方向了。

补充:


关于阅读力的构成,学界一直都在研究。在 23 年 12 月《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分级标准指南(试行)》中,定义了三种关键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理解把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阅读力是在 learn to readread to learn 这个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阅读策略和提升的阅读素养



三)AI 时代,能在家更低成本「阅读」了




过去

孩子们的阅读方式比较简单,大多是通过纸质书籍来学习新知识。家长们可能还记得,小时候想看书得跑去图书馆,或者在家里的书架上翻找那些珍贵的纸质书。


那时候,阅读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活动,孩子们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世界,学习新事物。

现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购让买书越来越容易,各类学习机和在线教育平台,也让孩子们有了在家就能跟名师学习的机会。

将来




随着 AI 时代的逐渐降临,阅读的形式或许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娃的阅读培养也能更加个性化,咱们家长也能在家更低成本地陪娃阅读了。


在 AI 的帮助下,家长们可以在家里以更低的成本,让孩子们接触到更丰富的阅读材料。


比如说,现在可以结合 AI 和搜索引擎,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也可以结合 AI 的语义理解能力和绘画能力,和孩子共同创作儿童绘本。



AI 还能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孩子们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来控制故事的发展,甚至可以让故事角色根据他们的选择来改变故事走向。这样的阅读体验,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更神奇的是,AI 还能帮助孩子们理解那些复杂的词汇和概念。有些 AI 阅读助手能够自动分析文本难度,并在孩子阅读时提供实时的帮助,比如提供更有趣的解释,增加所学概念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他们可以更流畅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嘿,有没有发现,看到这儿,好像啥都说了,又好像啥都没说,到底咋用 AI 低成本培养娃的阅读能力,具体如何做?咱们继续往下看。
















二、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










我们想要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入手:「read to learn」「learn to read」


learn to read:


这就像是教孩子们学习走路的过程。刚开始,孩子们可能什么都不懂,我们需要耐心地教他们如何站立,如何迈出第一步。

在阅读的世界里,这意味着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字母、学习发音,理解单词和句子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比如理解预测推理等,让他们能够自己翻开书本或看各类信息的时候,知道在说什么;看到封面能够猜测故事接下来的内容。

read to learn:


这就像是孩子们学会了走路,开始去各个地方探险。他们用走路这个技能,去探索世界,学习新东西。

在读书上,在阅读上,一旦孩子们学会了基础技能,他们就可以开始用这些技能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他们可以阅读科学书籍来了解自然奥秘,阅读历史故事来学习过去的经验,或者阅读文学作品来体验不同的生活。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对应到我们的阅读上,「learn to read」是让孩子们学会阅读,「read to learn」是让孩子通过阅读学习。就像是先给孩子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然后教他们怎么用这把钥匙去开启一个个知识的宝箱。

当我们反复在说,孩子需要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希望孩子在 「learn to read」中,学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够在面对书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知道自己可以如何解析这一切背后的意义,知道自己可以如何获得新知。

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通过 「read to learn」让我们吸收历史的养分,体验前人的思考与感悟,得到属于自己的理解,培养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阅读素养。

 「learn to read」中的学习策略,来 「read to learn」,读历史,观世界,思考自己的做事,思考自己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个阶段并非完全独立

而是相互影响和渗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阅读技能的提升,「学会阅读」和 「通过阅读学习」的界限逐渐模糊,他们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循环这两个阶段。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体验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落到孩子学龄前阶段,我们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时,可以优先帮助孩子「learn to read」,相当于使用阅读策略让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

当孩子们拥有了阅读策略之后,再去「read to learn」,不断伸展枝桠,去感受无限可能的世界。但这并泾渭分明的绝对路径,下一章中娅妮的路径会带来一些别样的启示。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达成阅读能力的培养呢?我整理了一份学习地图,概括了阅读的三个阶段和 AI 的结合点




限于篇幅原因,接下来的章节让我们聚焦传统阅读,从思考儿童读什么开始,探索 AI 时代下的阅读方法。

一)思考:儿童读什么?儿童怎么读?儿童如何坚持读?




在思考之前,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个小故事,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一起思考,儿童要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坚持读?

娅妮的成长故事


人物简介

王娅妮(1975——)是中国一名很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4 岁时,她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6 岁时,她已经创作了 4000 幅作品。从 10 岁开始,她的作品开始在亚洲、欧洲和美国进行巡展。


让我们从娅妮的引导者和娅妮本人这两个角度分析一下娅妮的成长过程。


引导者:父亲,职业画家,教育工作者

娅妮 2 岁半开始学画,父亲给女孩画笔和一大叠画纸,让她毫无拘束地乱画。父亲并没有教她,而是让女儿以自己的方式学画,并经常称赞她的作品。


4 岁时,父亲发现娅妮的视觉记忆惊人,教给她多达 25 个笔画的汉字,只要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她立即就能凭借记忆写出来。


为了帮助娅妮发展观察力想象力,父女两人在田间徒步旅行或爬山时,父亲让娅妮坐在肩膀上,或者一起躺在草地上,给娅妮讲关于浮云的故事。


娅妮的表现

早期:用点、线、圈来表现人物、鸟类和水果。


3 岁,她的画依稀可以辨认,会根据记忆中的形象来创作色彩明亮的作品。


3-6 岁,鹅卵石让娅妮想起动物园里的猴子,这段时间里她反复画猴子,给画中的猴子编故事。

其实这时候她画的是

自己心理的映射——


吃零食

调解朋友之间的争论

试图克服第一次去医院的恐惧


作为一名年轻人,娅妮被认为是大有前途的艺术家。很多人认为画画很难,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然而她自己却觉得绘画非常简单:


「你只需要画你所想,不必遵循任何指导,每个人都可以绘画」。


在娅妮的例子里,我们发现,她是通过「阅读」周围的环境和情感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娅妮通过观察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及对这些观察的内在理解情感反应,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非文字的「阅读」。将这种阅读力的培养与传统的书本阅读相类比,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性。

特性:


观察力:娅妮通过观察周围世界来获取创作灵感,这与阅读过程中对文字和图像的观察是相似的。


想象力:娅妮将观察到的元素转化为心中的图像,并创作出自己的画作,这与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和内化是一致的。


表达力:娅妮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与阅读后对所学知识的复述和应用是相通的。



对应到家庭树的框架上,结合学龄前(2-7 岁)这个特殊的儿童发展阶段的特性,娅妮的成长穿插了0-3 岁4-6 岁7-9 岁的三个区间。


这段时期儿童阅读力的培养,其实应该是非常多面的。


儿童心理家、认知论的创始人皮亚杰将学龄前儿童,所处的阶段命名为前运算阶段(2-7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对象和想法。他们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难以理解他人的视角,并且还没有完全理解逻辑和逆向操作。


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和该阶段孩子特有的心理特点,回答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1、儿童读什么?(素材筛选)

娅妮的父亲通过提供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创作自由,实际上是在为她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对应到传统阅读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选择图画书、互动式书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标记和符号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图画书和简单故事:在前运算阶段(2-7 岁),孩子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图画书和包含丰富插图的简单故事是理想的阅读材料。


互动式书籍:如触感书、翻翻书、声音书等,这些书籍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 AI 时代存在更多定制化的互动可能性)。


日常生活中的标记和符号:如路标、商标、颜色和形状等,这些都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阅读」的材料。

2、儿童怎么读?(阅读的方法论)

娅妮的父亲通过户外徒步旅行、讲述故事等方式,培养了她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也为她提供了理解和表达的工具。


在阅读方法论中,这相当于通过激发兴趣和预期来引导孩子深入理解故事。父亲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娅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与我们鼓励孩子通过预测阅读法和互动式亲子共读来探索故事是一致的。


激发兴趣和预期:通过对绘本的封面和封底进行预测活动的预测阅读法,引导孩子观察并提出关于故事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提问关于故事背景、人物和情境的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对即将阅读内容的初步预期。


互动式亲子共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深入理解故事,如使用 4F提问法来探讨故事的事实、感受、联系和未来应用,利用五指复述法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关键要素,包括角色、环境、情节、问题和解决方案。如果孩子大一点,有自主阅读的能力了,亲子共读也可以是孩子读孩子的,家长读家长的,但是在同一个空间里专注阅读。



3、儿童如何坚持读?(习惯养成)

娅妮的父亲通过不断的鼓励和称赞,帮助她建立起绘画的兴趣和自信,这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同样重要。如通过设立固定的阅读时间和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阅读习惯。


父亲的户外活动和故事讲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也创造了与阅读相关的美好体验,这有助于孩子将阅读视为一种愉悦的活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能力,有了世界这个处处充满惊喜的触发点。


增强动机:通过增加孩子与阅读活动的情感联系,使阅读变得更具吸引力和意义,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比如把阅读时间变成互动时间,一起读书并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提高能力:通过减少阅读的难度、提供支持性的环境、设立阅读挑战等方法,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升,从而更愿意主动阅读。


设定具体的日常触发点:设定固定的触发点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习惯。当阅读成为孩子预期的一部分时,他们更容易接受并期待这一活动。比如固定阅读时间、可视化提醒、设立阅读前的仪式等。



限于篇幅原因,我们会在下一篇中详细拆解前两个核心问题。






MQ的AI原住民计划
关注我。我是MQ老师,用AI重新定义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