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刘文瑄
单位 | 武汉慈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小组背景
Q区精神障碍人群在过去一年,有近一半的服务对象有过一次及以上的复发,尽管在链接多家专业医疗资源开展讲座,帮助服务对象认识了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好处、复发因素等知识,但在实际康复过程中,服务对象很难将理论学习用于实际康复中。
为提升服务对象的预防和应对复发措施的能力,社会工作者组织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一同参与“一米花园:园艺之旅,筑防复发之盾”精神障碍患者园艺康复小组,通过进行园艺小组活动,帮助小组成员树立时间观念,学习处理负面情绪方法,提升生活兴趣等,帮助小组成员在实践中,学习预防复发知识,提升药物管理能力。
二、需求分析
(一)疾病管理的需求
招募的9名服务对象中,5名患有精神分裂症,3名患有精神发育迟滞伴随精神障碍,1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均在家中进行社区康复。其中有4名服务对象在过去一年有过一次及以上的复发,其中主要复发原因是服药不规律,具体体现在服药时间不规律、服药种类不规律和服药剂量不规律。
比如,一名服务对象经常忘记固定时间服药,原定中午需要服药,有时候晚上才想起来需要服药,长此以往服务对象体内药物浓度不稳定,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培养时间观念、计划观念等,进而帮助服务对象稳定服药、控制病情。
(二)社会交往的需求
精神障碍服务对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比如言语构建困难、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等。
通过园艺疗法福祉效益评估表可以发现,在“我有良好的社交关系”选项中,1名服务对象选择“完全不同意”,5名服务对象选择“不同意”。这5名服务对象希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更好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处。
“人在情境中”理论也强调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交互作用的状态。小组服务通过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康复环境,增加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服务对象能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同伴也能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帮助服务对象降低病耻感,促进服务对象提高疾病治疗、康复的依从性。
(三)提升自控力的需求
入组的服务对象对自己冲动和欲望的控制能力较弱。日常生活中服务对象倾向于选择急于求成、及时行乐的事物。种植类的园艺活动因为植物生长限制,服务对象必须花费一定时间才能看到直观的成果,其中服务对象需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在一定时间内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然可能导致一些植物无法顺利生长或者无法收获更好的成果。服务对象自主照顾植物的行为,能够获得植物生长情况的反馈,有利于服务对象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控制力。
三、小组基本信息
(一)小组名称:园艺之旅,筑防复发之盾!精神障碍患者园艺康复小组
(二)小组时间:2024年8月18日-2024年9月19日
(三)小组对象:康复服务站点内的精康人群
(四)小组规模:11人
(五)小组性质:预防复发性小组
四、服务目标
1.服务总目标
通过园艺治疗帮助服务对象稳定病情,提升康复信心。
2.服务分目标
(1)提升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植物照养的时间管理,提升认知能力、时间观念和服药规律性。
(2)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引导服务对象探索人际交流方式、学习自我表达、面对人际交往的多种情景。
(3)提升服务对象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训练延迟满足能力,体验目标导向的生活状态,提升生活掌控感。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五、理论依据
1.园艺治疗理论
园艺治疗是利用植物栽培种植和园艺操作活动的形式,从社交、知识学习、心理调适以及身体活动等方面起到治疗效果,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的社会技能、认知机能、身体机能、心理机能和健康水平。
园艺活动之所以有效,由于它具备三个治疗性因子:互动(Interaction)、行动(Action)、反应(Reaction)。所谓互动,就是园艺治疗活动一般采用团体小组的方式进行,服务对象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交流经验,可以实现社会性互动;所谓行动,就是园艺治疗功效的发挥要求服务对象从事某种实践操作活动,也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之中,比如对植物的呵护、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园艺操作活动,能实现体验式学习;而应对则指的是各类园艺治疗的实际运行活动,植物的改变及其他实践操作的推进与完成,可导致服务对象在行为上产生不同反应。
在本次小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引用室内栽种、手工艺品、芳香疗法等工作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训练时间观念,进而促进康复者养成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习惯;同时参与园艺活动也能帮助服务对象训练延迟满足。
2.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每个人做出选择和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理论提出人有3种需求,自主需要指个体希望拥有自己做出决定的自由,而不是被迫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胜任需要指个体希望感觉有能力自己完成工作,而不是不能理解任务。关系需要指个体想要体验一种归属感、被需要的感觉,而不是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或像个外人。
本次园艺活动小组服务能够满足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的需要。服务对象通过自主照顾植物,获得植物生长情况的反馈,满足自主需要;通过学习新技能,看到自身的能力,获得胜任感,增强自我照顾的信心;通过组员互动、互助,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归属感。
六、小组计划
第一节:建立关系,认识园艺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13日 | 服务对象之间建立团体关系 | 9:00-9:10 | 破冰活动:社会工作者自我介绍及小组内容,然后进行“我是……植物”的自我介绍游戏,包括姓名、兴趣爱好、自己选择什么植物、为什么选择这个植物。 | 素描纸、记号笔 |
对园艺治疗产生初步认识 | 9:10-9:20 | 知识问答:社会工作者利用知识问答的形式介绍园艺治疗的定义、理论依据、疗效因子等内容,阐明园艺治疗对精神疾病康复的作用。 | 无 | |
明确小组目标,规范组员的行为。 | 9:20-9:30 | 小组契约制定:服务对象商讨自己对小组的期待,明确小组的共同目标,制定小组契约,规范组员行为。 | 素描纸、记号笔 | |
拉近小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 9:30-9:45 | 芳香疗法:服务对象两两组队,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用植物精油按摩他人手部肌肉和筋膜,放松身心,拉近成员凝聚力。 | 薰衣草精油 | |
第二节:园艺初尝试——扦插绿萝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15日 | 认识绿萝种植的知识 | 9:00-9:10 |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使用网络信息学习绿萝种植相关知识,包括绿萝生长、土培绿萝养护事项等。 | 笔记本电脑、手机 |
操作体验,熟悉园艺种植流程 | 9:10-9:30 | 扦插种植绿萝:用水将营养土打湿呈易结团状,再将营养土装进花盆(中号),将绿萝苗的根部埋入土中,覆盖一层薄土,再浇透水。在花盆上用丙烯颜料绘制个人图案或名字。 | 绿萝苗、水盆、花盆(中号)、营养土、铲子 | |
植物认领,激发服务对象自主性 | 9:30-9:35 | 服务对象对自己栽种的盆栽进行认领,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醒服务对象自行照顾认领盆栽。 | 标签牌、记号笔 | |
分享交流 | 9:35-10:00 | 1.绘制观察日记:社工准引导组员观察盆栽,组员用彩铅在A5本上绘制自己种植的盆栽样子。 2.分享观察日记内容。 | 彩铅、A5本子 | |
第三节:浸泡小麦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19日 | 制作小麦草种植流程图,增强时间观念;增强自主性 | 9:00-9:20 | 服务对象根据先前种植经验,利用网络信息绘制小麦草种植的流程图,包括催芽、覆土、浇水时间点等。 | A4纸、彩铅 |
浸泡小麦种子 | 9:20-9:35 | 服务对象根据流程图,清洗小麦种子,倒入足够的水覆盖小麦种子,并用报纸盖住水盆,防止小麦见光。等待浸泡24小时再种植。 | 水盆、小麦、报纸 | |
分享交流 | 9:35-9:50 | 服务对象分享当天活动感受与期待。 | 无 | |
第四节:我的盆栽,我照顾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20日 | 增强集体意识 | 9:00-9:15 | 手解千千结:服务对象围成一个圆圈,服务对象记住自己左右手拉住的成员。社会工作者播放音乐,服务对象在场地里自由行走,音乐结束后,服务对象重新握住原本自己左右手的成员。服务对象通过沟通互动,调整自己的位置,还原成圆圈。游戏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询问服务对象的感受。 | 无 |
感受生命的力量 | 9:15-9:30 | 绘制观察日记:服务对象根据种子的前后变化,绘制观察日记,分享观察感受。分享内容可侧重于生命、活力、心情的话题。 | ||
树立自主意识 | 9:30-9:45 | 自行种植小麦草:服务对象根据前一天制作的种植流程图,自行种植小麦草。种植过程如遇到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服务对象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尽量减少直接提供协助。 | 营养土、花盆(小号)、发芽的种子、电脑 | |
9:45-9:55 | 社会工作者引导树立服务对象自行照顾植物的意识,并每天在绘本上更新植物生长情况。观察结束后,将盆栽放在避光处。植物生长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再进行协助。 | 彩铅、A5本子 | ||
第五节:时间的魅力——收获小麦草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21日
| 看到自己的能力 | 9:00-9:20 | 服务对象记录自己种植小麦的生长变化,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感受发挥自己能力,收获成果的情绪。 | 彩铅、A5本子 |
锻炼感受的表达能力 | 9:20-9:40 |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在小麦草成长过程中绘制好观察日记后,让服务对象用语言分享自己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服务对象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并分享自己观察的结果,促进服务对象发挥人际学习功能。 | A5本子 | |
时间管理分享 | 9:40-10:00 | 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对连续几天的种植经历进行分享,了解做事情的前后顺序,轻重缓急,时间安排,同时结合复发预防中的吃药缓解,及时进行时间管控和服药管理,形成习惯规律性服药。 | 无 | |
第六节:等待会不会有更多收获?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26日 | 发挥服务对象自主性 | 9:00-9:20 | 自主学习:服务对象自行用网络搜索水发豆芽的相关知识、教程和视频。社会工作者尽量不提供直接协助。 | 电脑、手机 |
9:20-9:40 | 水发豆芽实操:服务对象根据自行搜索的视频内容,自行种植水发豆芽。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服务对象没有注意到/完成的环节进行提问,引导服务对象自行解决问题。服务对象种植结束后,在豆芽盒外写上自己的名字。 | 绿豆芽、水发盒、记号笔、水桶 | ||
分享小组体验、强化服务对象自主性 | 9:50-10:00 | 分享总结:服务对象分享当天活动的感受和想法,社会工作者注意识别服务对象关于自主性/自控力的感受,引导服务对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服务对象未提出自主性话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问,进行引导,如“现在完全由自己种植植物和我之前带你们种植植物相比,有什么区别?” | ||
第七节:收获等待的成果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8月30日 | 园艺成果收获,分享体验 | 9:00-9:30 | 服务对象通过连续几天对豆芽生长环境、水培豆芽养护、豆芽成熟摘取等一系列操作,对收获的豆芽种植经验分享交流,并讨论后续豆芽的做法和烹饪。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与家人分享自己园艺活动的成果与感受。 | 豆芽种植成果 |
社会工作者注意识别服务对象关于自主性/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等话题,引导服务对象通过园艺成果深入讨论自我能力,帮助服务对象重新审视自身能力,提高对生活的掌控感、胜任感。 | ||||
议题讨论 | 9:30-9:50 | 社会工作者分享自己在小组中的观察,从种植绿萝到种植小麦草再到水发豆芽,小组成员的变化和能力,强化康复者康复信心。 | 无 | |
第八节:发挥创意,制作园艺手工品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9月3日
| 蓝晒工艺介绍 | 9:00-9:30 | 社工介绍康复者蓝晒工艺原理和历史。 | 笔记本电脑 |
蓝晒工艺操作 | 9:30-9:50 | 社工带领康复者一同操作蓝晒制作工艺,事先需要和康复者强调蓝晒工艺的注意事项。 | 蓝晒工艺工具套装;前一日活动收集的干树叶 | |
等待蓝晒作品成型 | 9:50-10:05 | 康复者将摆放好的植物作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等待15—20分钟 | 透明文件夹 | |
水洗蓝晒纸张 | 10:05-10:10 | 社工教导康复者水洗蓝晒,洗好后放在电风扇下风干 | 水桶 | |
蓝晒作品装裱 | 10:10-10:20 | 将风干的蓝晒纸张裁剪成合适的大小装裱进相框中 | 相框 | |
感受分享 | 10:20-10:30 | 康复者分享自己参与蓝晒工艺制作的感受。 | 无 | |
第九节:总结与成长 | ||||
日期 | 目标 | 时间 | 内容 | 所需物资 |
9月13日 | 看到成果 | 9:00-9:20 | 组员围坐一圈,将小组过程中产生的种植盆栽、种植日记一一摆出,相互观察、分享自己的园艺劳动成果。 | 盆栽、种植日记 |
看到议题 | 9:20-9:40 | 社会工作者提前汇总小组中产生的议题,与服务对象共同讨论从小组议题中获得的经验,并思考这些经验如何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 无 | |
畅想未来 | 9:40-9:50 |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使用绘画的方式,在自己的花盆上绘制出自己当下的感受或对未来的期待,并与其他组员一同分享。 | 无 | |
离别情绪处理 | 9:50-10 00 | 社会工作者运用再见歌等形式,引导服务对象对当前小组旅程进行道别,社会工作者注意处理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 | 无 |
七、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第一节:建立关系,认识园艺
本节活动主要是促进服务对象之间关系建立、制定小组契约、了解园艺治疗的前期阶段,服务对象之间较为陌生,对社会工作者依赖较强。
1.破冰环节
服务对象通过“我是……植物”游戏用一种植物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兴趣爱好、用什么植物介绍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植物代表自己。服务对象以熟悉的植物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让服务对象之间能加快认识。
2.园艺治疗知识问答
社会工作者运用知识问答的方法,向服务对象介绍园艺治疗的在体能锻炼、认知训练、情绪疏导、社交训练和精神疾病管理方面的作用。
知识问答:认识园艺
3.明确小组目标,制定小组契约
社会工作者邀请服务对象一一分享自己对通过本系列小组建成“一平米花园”的期待。有一位智力伴随精神障碍的服务对象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社会工作者耐心倾听协助服务对象澄清他对小组的期待。一名服务对象汇总每一个服务对象对小组的期待形成小组契约。
4.芳香疗法,拉近关系
服务对象两两组队,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体验芳香疗法。“精油的味道非常清新”“感觉是苦涩的气味”服务对象仔细感受手掌上精油的气味。气味体验结束后,组队的服务对象相互用植物精油按摩对方的手掌筋膜。通过芳香疗法,服务对象感受到身体的舒适与心灵的宁静。
植物精油按摩
(二)第二节:园艺初尝试——扦插绿萝
本次小组服务旨在帮助服务对象熟悉园艺种植流程激发服务对象参与园艺活动的自主性,同时加强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形成相对稳定、信任的小组关系。
1.操作体验,熟悉园艺种植流程
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使用手机网络搜索绿萝养护知识,总结出绿萝耐阴,喜欢温暖的环境等信息。社会工作者播放绿萝扦插视频,服务对象根据视频步骤进行填土、分苗、挖坑、栽种、浇水等园艺活动,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2.植物认领激发自主性
服务对象在标签牌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并插进土壤中,强调服务对象各自照顾好自己的盆栽,社会工作者仅协助服务对象种植,加强服务对象在园艺活动中的自主性。
3.分享交流
服务对象在绘本上写上日期,给自己栽种的植物取名字,用彩铅画出植物盆栽第一天的样子。随后,服务对象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刚开始分享的语言比较简单,其他服务对象对于有趣的名字以笑声回应。倒数第三个服务对象分享完后,有一位服务对象对这名服务对象的分享内容提出问题,双方产生更多互动交流,后续两位服务对象的分享,服务对象也有更丰富的话语分享感受。
扦插绿萝
(三)第三节:浸泡小麦
本次小组服务,开始帮助服务对象锻炼时间观念,同时小组进入中期阶段服务对象之间开始产生矛盾,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和处理小组冲突,保持服务对象对整体目标的意识。
1.时间管理、延迟满足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根据上一节小组经验自行用网络搜索小麦草种植和养护的相关知识,并制作小麦草种植流程图,标明未来几天需要在哪些时间点进行种植、避光、浇水和照射太阳。服务对象根据流程图引导清洗小麦种子,用水盆接水浸泡小麦种子,等24小时小麦种子发芽。
浸泡种子时,有一位服务对象询问小麦种子能否现在种植下去,自己已经等不及了。社会工作者讲解浸泡种子可以帮助小麦更快发芽,现在等待24小时,小麦种子可能2天就能长出来,如果现在直接种植,小麦可能需要5天才能长出来,社会工作者询问组员选择哪种种植方式。该服务对象选择了更快种植的方式。社会工作者也分享了延迟满足的好处。
浸泡小麦
2.处理组员冲突
一名服务对象看到有多余的小麦时,提出想要将小麦带回家里的想法,另一名服务对象向她表达了愤怒的情绪,“你什么都想往家里带,这是大家的东西。”社会工作者澄清生气组员的表达“你现在感到生气,是因为你觉得大家共有的东西不应该被一个人占有吗?”生气的服务对象表示同意,社会工作者询问提出问题的服务对象“你有什么想要回应她的吗?”提出问题的服务对象说“我也只是问问,没有想要拿回家。”社会工作者进行澄清“我可以理解为,你想说如果大家说不能拿回家,你是不会偷偷带回家的,是吗?”提问题的服务对象点头。社工询问生气的服务对象“听到她的解释,你有什么想回应的吗?”生气的服务对象说“我误会她了”。
3.保持整体目标意识
社工对提问的服务对象解释“我理解你会提出这样的想法,因为以前你参加很多类型活动都可以带一些东西回家,还记得我们需要共同建设一个花园吗?多余的材料后续也可能会用上。”提问服务对象表示自己知道了。社工最后鼓励服务对象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是用言语表达出来,哪怕是一些过分的要求,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四)第四节:我的盆栽,我照顾
本次小组服务旨在加强服务对象的集体意识,加强自主性。
1.集体意识锻炼
社会工作者通过手解千千结小游戏,引导服务对象体会集体协作,相互合作的感受。通过该游戏,服务对象能够认识到面对集体的事务,需要靠人与人的交流、配合才能处理问题。
2.绘制观察日记
服务对象看到浸泡一天的种子发芽了,感到非常高兴,绘制了观察日记,对比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服务对象分享自己的感受“感觉好神奇”“感觉好有生命力”“好开心”。
3.自行照顾盆栽
服务对象按照前一天制作的种植流程图平铺种植、覆土、浇水。社会工作者提醒服务对象按照流程图的要求自行照顾盆栽,社会工作者不再对服务对象的养护方式进行干预,强调服务对象自行照顾自己的盆栽。服务对象需要每天绘制观察日记,持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种植小麦
(五)第五节:时间的魅力——收获小麦草
本次小组服务是聚焦于服务对象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表达感受的能力。
绘制小麦草的观察日记
1.时间的魅力,绘制观察日记
服务对象绘制自己栽种盆栽的观察日记,结合前面画的小麦生长过程,感受时间带给生命的意义。一位智力残疾的服务对象虽然不太会表达情感,但在绘画观察日记时,画了一个火箭表示自己对小麦快速生长的欣喜。
2.锻炼表达感受的能力
观察日记绘制结束后,服务对象分享自己的感受,两名服务对象以“我跟朋友一起玩,很开心”“看到植物长得很好,我很自豪”更复杂的语言表达情感。社会工作者发现这点后,与服务对象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大家以前表达感受的时候就是用,我很开心、我很高兴这种单纯的情绪表达,现在一些组员能表达自己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了什么情绪,大家的表达能力有进步。”其他服务对象意识到这点后,社工鼓励其他服务对象以这种方式重新表达自己的感受。
3.时间管理总结
服务对象表达这几天按照时间表自行照顾植物的感受。一名服务对象表示:“按照时间表照顾植物,我可以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做,帮助我更好照顾植物。”社会工作者反馈:“我可以理解为你按照时间表照顾植物,会让你更清楚自己每天需要做什么事情,是吗?”服务对象同意。社会工作者表达:“希望这几天按照时间表照顾植物的经历,也可以帮助大家用在自己的生活、吃药里,比如如果自己经常忘记服药,可以用手机设定固定时间的闹钟,提醒自己服药。”
(六)第六节:等待会不会有更多收获?
本次小组服务通过栽种绿豆的环节,与服务对象探讨是否要进行延迟满足,以及训练延迟满足能力的意义。
服务对象自行栽培豆芽
1.种植豆芽
服务对象自行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水发豆芽的视频,服务对象根据视频使用豆芽盒子浸泡绿豆种子,在豆芽盒上方加水,直到水溢出后停止加水。加好水后,服务对象在绿豆水发盒旁写上自己的名字。服务对象自行约定每天早上来到康复站先给豆芽盒换水。
2.延迟满足的讨论
一位服务对象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吃豆芽,可以不可以直接吃绿豆,自己迫不及待了。社会工作者分享了“棉花糖实验”的过程,让服务对象选择获得较少的即时满足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获得更大奖励的延迟满足,同时结合先前种植小麦草的经历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最后服务对象都决定要等待几天收获豆芽,品尝自己种植豆芽的味道。
(七)第七节:收获等待的成果
本次小组服务再次聚焦延迟满足的议题,同时小组进入后期阶段,社会工作者强调了服务对象在小组中自主性的部分。
1.收获豆芽,分享感受
经过5天的照顾,服务对象打开盒子时看到满盒的豆芽,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么多豆芽冒出来,我感觉好兴奋啊”。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了豆芽的做法,如清炒、炒肉、煮汤,服务对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种植豆芽的过程和感受,以及与家人沟通自己想要怎么烹饪豆芽。
2.强化组员延迟满足的能力
服务对象们一同探讨延迟满足的问题。上一节小组提出想要立刻吃掉绿豆的服务对象觉得经过自己照顾种出来的豆芽会更好吃,也表达自己对延迟满足获得更大奖励的认可。一位服务对象说“我觉得学习很需要延迟满足,因为学到的知识我没有办法立刻使用,有时候需要等到合适的机会才能用。”
3.强调服务对象自主性和胜任感
社会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小组设置的想法,原先种植小麦草的环节设置了三节小组活动,引导组员养成时间观念。豆芽种植的小组设置,社会工作者仅安排了首次种植和最后收获的两节小组,而服务对象也将豆芽照顾得很好,帮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能力,提升服务对象康复信心。服务对象感觉到自己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情绪状态更为积极。
收获豆芽
(八)第八节:发挥创意,制作园艺手工品
本次小组服务发挥服务对象想象力,带领服务对象体验蓝晒工艺。
1.蓝晒工艺体验
服务对象将混合好的蓝晒溶液薄涂在纸张上,待纸张风干后,用收集到的树叶,在纸张上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摆放好后,服务对象需要将自己准备好的蓝晒作品放在阳光下照射,期间需要观察时钟,等待2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行回收蓝晒纸张,并放入水桶中清洗。
制作手工品
2.问题解决
一位服务对象在水洗时,不小心将画纸洗破,她因此很烦恼。一位服务对象洗好表示很不开心,因为自己摆放的图案做出来不好看。社会工作者引导两位服务对象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苦恼,其他服务对象们给予安慰。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们反思,如果下次做蓝晒工艺,怎么做出成功的、自己满意的作品。康复者思考一会,“下次可以用轻柔的水冲洗”“下次可以先画一个稿子,再摆放植物。”
3.分享与讨论
在等待蓝晒纸张风干的过程中,一位服务对象提到等待蓝晒的过程像是延迟满足的过程一样,等待一段时间后会收获到惊喜。服务对象也一同探讨面对初次尝试新事物可能会失败的不确定性。有一位服务对象通过之前水洗失败的事情想到,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可能会失败,遇到失败了反思一下,下次再尝试。
手工品展示
(九)第九节:总结与成长
本次小组服务为最后一节,社会工作者带领服务对象回顾小组全过程,社会工作者分享服务对象在小组中呈现的主要议题。服务对象分享自己参与小组的感受与收获。
1.过程、议题回顾
服务对象将种植盆栽,制作的园艺手工品放置在桌子中央,回忆小组过程。社会工作者提出服务对象在小组中呈现的四个议题,包括时间管理、人际交流、延迟满足和面对失败的议题。一名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学会了延迟满足的乐趣,在吃饭时将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放在最后吃,自己会更有食欲。一名服务对象表示自己现在能更加耐心听家人说话,能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一名服务对象认为自己不想再追求事事完美,自己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了。
2.分享感受
小组最后,社会工作者提出最后一节小组,大家用绘画的方式,在花盆上留下自己参与本系列小组的感受或者结束后的感受并与其他服务对象分享。最后社会工作者带领服务对象一同唱“再见歌”,服务对象之间一一道别。
八、小组评估
(一)过程评估
根据过程记录及现场反馈来看,社会工作者利用园艺活动的形式,开展了包括认知训练、同伴交流、家庭交流和自我认识等内容,满足了服务对象关于提升疾病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需求。
开始阶段(第一节和第二节小组)社会工作者扮演组织者、鼓励者,通过知识分享、种植绿萝的方式,让服务对象初步尝试园艺活动;转折阶段(第三节到第五节小组)社会工作者扮演了协助者、调解者,处理服务对象之间的冲突,开始设置无结构的环节,让服务对象根据先前种植经验自行搜索园艺知识,开展园艺活动;成熟阶段(第六节至第八节)社会工作者扮演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减少对服务对象开展园艺活动的干预和指导,服务对象按照第二阶段的流程自行进行园艺活动,并收获了较好的成果;结束阶段(第九节)社会工作者扮演引导者,协助服务对象保持对时间管理、人际交往、延迟满足和面对失败的经验,以及处理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与感受。
(二)结果评估
1.针对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服务对象制作园艺活动时间表/流程图,让服务对象按照时间表/流程图规定时间完成每日的园艺活动,并通过植物的生长情况获得比较直观的反馈,有效提升了服务对象的时间管理能力,有1名服务对象反馈在手机上定了闹钟以提醒自己在固定时间服药,5名服务对象也反馈自己的服药时间比小组前更规律。
2.针对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目标
服务对象参与小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人际交往情景,如鼓励支持、冲突矛盾、互帮互助、表达自我等。在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和协助下,服务对象锻炼了自己的人际沟通、人际合作能力。在第七节小组中,服务对象将自己种出的豆芽带回家中,与家人分享、交流,也获得家庭的支持与鼓励。
3.针对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在转折阶段开始强调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在小组成熟阶段实现了服务对象自行开展每日园艺活动的目标。从第三节到第八节小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多次探讨延迟满足的议题,服务对象也将该议题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提高了生活的目标感与掌控感。
九、专业反思
(一)园艺小组对精神疾病康复的有效性
本系列园艺小组对精神疾病康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知和人际互动两个方面。
认知方面,园艺种植类小组因其在时间规划方面的要求,能有效提升服务对象的时间观念,促进服务对象服药的规律性;服务对象通过等待植物生长,克制自己短期的欲望和好奇心,一段时间后收获园艺成果,训练了延迟满足能力。
在人际互动方面,服务对象参与园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人产生不同的沟通情景,如第三节小组中产生的人际冲突、第五节的言语表达练习、第八节的互助安慰等多种人际互动的方式出现,提升了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小组氛围营造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服务对象越能够真实地表达自我,就能在小组中获得越多成长,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内保持平衡、非责备的态度,引导组员共同营造一个包容的、安全的小组氛围。
参与本次小组的服务对象,在小组前,社会工作者均已经通过多次探访、社区活动的方式建立了信任关系;在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理念,尽可能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让服务对象在小组中体会到安全、尊重和自主感;随着小组进程深入,一部分服务对象也在小组展现出越来越高的自我暴露程度,这一部分的服务对象也更容易将小组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小组中收获更多体验。
(三)半结构化的小组设置有利于发挥服务对象自主性
参与本系列小组的成员有提升自控力的需求,社会工作者从第三节开展,设置了部分无结构的体验,让服务对象根据先前搜索学习植物种植视频的经验,自行搜索植物种植的知识,并由服务对象自行照顾植物。随着小组深入,社会工作者逐渐不再充当主持人的角色。
在无结构的环节,服务对象起初时常会将注意力转到社会工作者身上,希望社会工作者能提供帮助,随着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回忆过去经验并鼓励服务对象自行尝试,在小组成熟阶段,服务对象已经实现了自行完成园艺活动的目标,充分发挥了服务对象的自主性。
除此以外,社会工作者也收到了服务对象希望种植蔬菜的想法,后续再开展园艺康复相关小组,可以设置一些灵活的由服务对象自行创作的环节,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服务对象共同讨论,选择种植植物种类,社会工作者根据讨论结果再采购园艺植物或链接相关的园艺资源。
掌握园艺治疗基础技术
开启身心疗愈助人之旅
实操化教学,体验式学习,陪伴式成长
一线社工、对园艺治疗感兴趣的其他伙伴
欢迎加入第6期园艺治疗基础技术训练营
火热招募中
快快拿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