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周云兰 汤梦洁 郑碧
单位 | 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龙华区观湖街道鹭湖社区、龙华区消费帮扶特色街区党群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本个案为家庭个案,故案主为服务对象家庭,服务对象是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一对7岁双胞胎兄妹、一个3岁半的弟弟。其中双胞胎哥哥医学诊断为徐动性脑瘫,妹妹医学诊断为痉挛性脑瘫,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智力残疾一级、肢体残疾二级。
妈妈,全职宝妈,主要负责三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双胞胎兄妹俩的康复训练。爸爸在D市私营企业工作,月薪约6500左右。
(二)个案背景资料
2023年2月20日晚,双胞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并伴有物品打砸、肢体冲突等行为,其邻居发现后报警,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处理。
了解到妈妈长期独自照顾三个孩子,感到身心疲惫,与丈夫沟通时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导致情绪失控。而爸爸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异地通勤的时间成本很高,下班回家看到家里到处一团糟,觉得心力交瘁。夫妻之间隔三差五发生争吵,此次最为严重。社工疏导其情绪后,与夫妻俩达成协议,对这个家庭开展个案服务。
二、问题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资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并且认为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其应对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网络涵盖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且网络的规模、强度等会影响个体获取资源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1.在个人身心健康方面:一方面妈妈全职照顾三个孩子,尤其要兼顾双胞胎兄妹的康复训练,精力消耗巨大,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很容易引发自身的健康问题,比如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等;爸爸异地通勤,加上长时间工作,本身工作压力大,身体也面临着过度劳累、缺乏休息等潜在的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妈妈长期独自承担照顾三个孩子的重任,面对孩子的特殊情况,却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内心的压力和委屈不断累积,最终情绪失控,容易陷入焦虑、无助、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日常照顾的心态。爸爸工作的压力以及通勤的辛苦,回到家看到混乱的场景,缺乏对妻子辛苦的体谅,也陷入心力交瘁的状态,易产生烦躁、不满等消极情绪。
2.在家庭成员关系及成长方面:一方面由于双胞胎兄妹分别患有徐动性脑瘫、痉挛性脑瘫以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智力残疾一级、肢体残疾二级等情况,这对孩子自身的身体机能发展、正常生活自理带来极大阻碍,身体行动和智力等方面都需要持续的专业干预与照顾,对于整个家庭而言无法像健康家庭的生命周期一样按照正常规律实现家庭内部关系和阶段的成长。
另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关系方面,夫妻之间经常争吵,甚至出现物品打砸、肢体冲突等行为,夫妻关系紧张,同时整体家庭氛围也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使得整个家庭缺乏应有的情感支持和团结协作的氛围来共同应对孩子的特殊情况及生活压力。
3.在社会支持方面:一方面家庭非正式支持不足,缺乏来自家庭亲戚朋友日常帮忙照顾孩子、分担家务等实际支持,夫妻二人无法获得喘息的空间,导致家庭在面对诸多困难时只能内部消耗,矛盾不断升级;
另一方面外部正式支持不足,一是缺少专业机构主动对孩子康复等方面提供长期系统的指导与协助,社区部分虽有少量政策支持但整体力量还不足,使得服务对象家庭处于一种现实层面的少支援状态。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夫妻关系,最终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具体目标 | 跟进计划 |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与需求评估
介入重点:与服务对象家庭建立信任关系,深入了解家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需求,收集更详细的信息,同时让家庭成员了解个案服务的目标与大致流程。
主要内容:社工通过亲切、耐心的交流,进一步熟悉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及日常相处模式。与夫妻双方单独沟通,引导他们倾诉内心真实想法和情绪,详细了解之前争吵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各自对家庭现状的期望。观察双胞胎兄妹及弟弟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评估未必能无目前在康复、生活照料等方面实际所需的帮助程度。向服务对象解释开展个案服务的意义、目标以及后续大概会采取的服务方式,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随后于服务对象家庭确定整个个案服务的重点在于疏导夫妻二人的心理情绪,提升双方身心健康状态,改善家庭内部关系提升家庭内部支持系统力量的发挥以及链接多方资源给予外部支持,获得夫妻二人认可。
(二)第二阶段:情绪疏导与健康意识提升
介入重点:着重帮助夫妻双方管理情绪,促进他们之间的理解,同时提升便宜的健康意识。
主要内容:按照计划组织首次家庭会谈,运用专业的沟通技巧引导夫妻换位思考,帮助他们认识到对方的不易,学习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举办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护人员为全家讲解长期劳累对身体的危害、合理饮食搭配等健康知识,提高服务对象的健康认知水平。鼓励夫妻双方尝试在日常中运用所学的情绪调节和沟通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作业”练习情绪管理及沟通技巧,夫妻二人激烈争吵的频次显著减少,丈夫逐渐能够耐心倾听妻子的倾诉,在获得丈夫的正向回馈后妻子也能够体谅到丈夫通勤及工作压力的不容易,双方关系亲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家庭内部氛围也变得更轻松和谐,患病双胞胎及三岁半弟弟的状态也明显变得更为平静。
(三)第三阶段:资源链接与能力提升阶段
介入重点:积极为双胞胎兄妹链接专业康复资源,开展家长培训课程提升服务对象照顾孩子的能力,同时持续巩固夫妻间良好沟通与情绪管理效果。
主要内容:与社区残联联系,为双胞胎兄妹俩申请免费服务救助申请,与社区社康中心深入对接,为双胞胎兄妹确定具体的专业康复服务形式,如安排定期上门康复服务的时间、频次等,并协助家长做好相应准备。开展针对孩子康复训练的家长培训课程,邀请专业康复师授课,让妈妈掌握更多实用的康复训练技巧,课后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家长现场练习并得到指导。组织家庭参加亲子活动,引导夫妻分享参与培训课程的收获,进一步增进彼此理解,巩固良好的沟通模式,同时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情绪联系。招募爱心志愿者以及发动亲友帮助服务对象分担家务、照看孩子等服务,目前夫妻二人每周至少能有半天个人时间可以自行安排,为服务对象有效提供“喘息”空间。
(四)第四阶段:巩固强化与跟进
介入重点:巩固前期服务取得的成效,持续跟进服务对象家庭各方面情况,确保服务目标的达成,让家庭能依靠构建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地应对生活困难。
主要内容:回顾整个服务过程中家庭发生的积极变化,如夫妻争吵次数明显减少、沟通更顺畅、孩子获得了专业康复服务等,强化家庭成员对自身改变和家庭进步的认识。协助服务对象家庭总结在应对孩子特殊情况、处理夫妻关系、健康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形成家庭内部可长期沿用的方法和模式。定期回访服务对象家庭,了解双胞胎兄妹康复训练进展、夫妻关系维持情况以及全家健康状况等,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保障家庭能持续稳定地应对生活压力。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及评估内容
1.评估方法
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采用访谈法、家庭互动观察、健康知识测试、技能考试、服务对接记录审查资料等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
(1)在信任关系建立初期,观察服务对象夫妻互动情况,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家庭各方面状况及需求。
(2)在健康知识讲座结束后,通过书页问答形式,考查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对长期劳累危害、饮食搭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观察夫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情绪调节和沟通技巧的频率与效果。
(4)在康复训练家长课程结束后,通过实践操作、理论问答等方式考核服务对象对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水平。
(5)邀请服务对象填写《个案意见评估表》,了解其对社工服务的满意度情况、问题的解决情况、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等。
(二)目标达成情况
本个案跟进时段为2023年2月20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与服务对象定期进行面谈,共11次,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家长课堂5节次,邀请服务对象参与社区健康知识课程2次,邀请服务对象参与社区亲子活动3次。对照具体目标达成情况如下:
1.目标1夫妻二人身心健康方面
夫妻二人进行充分的情绪宣泄后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压力缓解,同时通过健康学习提升知识技巧,有意识通过锻炼及家庭活动提升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态。
2.目标2家庭关系成长方面
通过组织家庭会谈、引导换位思考等方式,夫妻双方逐渐学会运用情绪调节和沟通技巧,争吵频率明显降低。家庭氛围趋于平和,夫妻间的理解和情绪联系得以增进。
3.目标3社会支持增强方面
与社区残联、社区社康联系,为双胞胎兄妹俩成功申请了免费服药救助申请,每月可节省近1000元以上的药物成本。积极与社区残联深入对接,为双胞胎兄妹俩提供每月1次的专业康复上门服务,节省了服务对象就医路上的来回奔波时间。服务对象通过家长培训课程,掌握了更多实用的康复训练技巧,且在实践操作中能较好的运用。爱心志愿者及亲友每周三下午入户帮助服务对象分担家务、照看孩子,为家庭提供了“喘息”空间。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经过各阶段的介入服务,当初设定的改善夫妻关系、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生活来说侧等主要目标均已达成,家庭在情绪管理、健康管理、资源获取及家庭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极大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家庭具备了独立应对后续生活压力的能力。通过回访,目前家庭各方面运转良好,双胞胎兄妹的康复训练按计划进行,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也处于稳定状态,已不需要社工持续的高强度介入服务。
(二)结案的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与服务对象家庭进行正式的面谈,清晰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的决定,回顾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收获与改变,感谢家庭成员的配合与努力。社工将在结案后进行简单回访,了解家庭最新情况,绿色食品他们能持续稳定应对生活,若出现新问题可及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协助家庭与其他类似家庭建立联系,形成互助小组,让他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给予情感支持,进一步巩固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七、专业反思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从情绪、健康、资源等多维度制定服务策略是有效的,各阶段的介入重点明确,通过组织家庭会谈、开展培训课程、链接专业资源等具体方式,切实帮助家庭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实现了服务目标。
在服务过程中,虽然链接了部分社区及外部资源,但在整合更多元、更深入的资源方面还有空间,比如可以尝试与更多专业医疗机构、公益组织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服务,未来服务中应拓宽资源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八、督导评语
服务对象家庭面临“内忧外患”整体处于一种支持丧失的状态,社工有效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对服务对象家庭的处境进行全面分析和多维度的介入,能够从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支持的层面关注到服务对象家庭的需求,精准回应相关问题,通过围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干预及时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口,改善家庭环境氛围,丰富社会支持网络,以促进服务对象家庭能更好应对家庭的困境,促进家庭未来更好发展。
深圳资深社工督导张媚老师
“手把手”情境案例教学
讲透个案工作“通用过程模式”6步骤
助力社工提升实务技能
让你敢于接案、善于结案
新课上线,快快拿下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家庭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