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王雨辰◆文
哲学观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它决定了对哲学所有其他问题的回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分析当代生态问题和解决当代西方人实现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工具,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系统揭示和研究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特质和价值,对于我们深化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分析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工具
生态中心论者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等部分西方绿色思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秉承的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的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不承认自然的限制问题,因而与生态思维是对立的,不能作为分析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理论工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能够作为分析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理论工具,而且比西方绿色思潮解决生态问题更具优势。
第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与生态思维不矛盾,而且是分析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工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出,与马克思始终强调历史观与自然观的辩证统一不同,西方绿色思潮割裂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必然会忽视社会思想与自然、物理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秉承的是一种辩证决定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始终反对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问题上的机械决定论观点,认为二者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强调正是二者的辩证运动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受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关于人口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和物质生活资料呈算术级数增长的矛盾,必然导致贫困的结局,进而提出“自然的限制”问题的观点的影响,西方绿色思潮强调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自然的限 制”的思想,并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秉承技术乐观主义思想,否定人类 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的限制”问题,因而与生态思维是相矛盾的。福斯特反复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和重视自然的限制问题;佩珀则强调不能像西方绿色思潮那样把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解放”理解为不受限制的随心所欲,因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解放是以承认自然的界限为基础和前提的,它不仅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而且也受制于外在的历史环境。
第三,对于西方绿色思潮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的观念与生态思维是相对立的理论观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强调不能脱离人类的利益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谈论生态危机,另一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支配自然”观念的内涵,并强调“支配自然”的观念并不一定与生态相矛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与生态学重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在他们建构生态批判理论过程中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的,他们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建构其生态批判理论的。具体地说:一个维度以福斯特、佩珀、休斯、奥康纳和本顿等人为代表,他们比较重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阐释或重构,在此基础上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功能,并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批判的;另一个维度以莱斯、本·阿格尔、高兹等人为代表,则是通过展开对技术理性批判和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从而共同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完整内容。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特质与西方绿色思潮的理论弱点,决定了在解决生态问题上它比西方绿色思潮更具有优势。佩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具体地说:第一,马克思始终坚持社会物质生活是历史的逻辑起点和社会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这就意味着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应当立足于社会生产方式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演变;第二,由于人类与自然 的关系的性质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这就决定了不能像西方绿色思 潮那样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人的贪婪个性和对自然的看法,而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应当为生态危机负责;第三,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西方“深绿”和“浅绿”生态思潮各执一端的二元论观点,坚持人类与自然是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有机一元论;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坚持自然的工具价值论,但反对像“浅绿”生态思潮那样仅仅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工具性关系,强调自然还具有道德和审美价值,并且把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既包括物质上的自由和解放,也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道德观。
休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机械论、还原论的方法,坚持整体性、有机论
和相互联系的方法,与生态学方法论具有完全一致性。他进一步强调历史唯
物主义理论完全符合生态学的生态依赖原则、生态影响原则和生态包含原则
的“生态三原则”,从而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所谓“生态三原则”主要是在肯定人类属于自然一部分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和发展受制于自然,人类行为又
能对自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福斯特、佩珀和休斯直接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生态内涵不同,奥康纳、本顿等人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态不相矛盾,但却缺乏明确的生态视域,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修正或重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的运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生态学重建后,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和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展开了系统的批判,并最终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
福斯特立足于“物质变换裂缝”概念,揭示资本的本性和资本的内在逻辑必然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断裂和生态危机,进而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在本性上是反生态的命题。高兹则主要从“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 的区分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高兹把“经济理性”规定为生产应当建立在“计算和核算”为基础的工具理性,其特点是信奉“越多越好” 的价值观,认为它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交换实现对利润的追求,而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高兹把“生态理性”规定为遵循生态原则,通过耗费较少的自然 资源,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耐用性,是一种追求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同发展的 价值理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生态批判,而且从哲学世界观和制度两个维度对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展开了系统的批判。从哲学世界观的维度看,他们主要通过对“控制自然”观念演变的考察,认为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运用,必然会异化为控制自然和控制人的工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批判的视角继承和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从政治意识形态视角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他们的批判主要是从资本维系政治统治和资本追求利润这两个维度展开。通过以上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特质与价值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问题的研究,是自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新流派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既具有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质。分析和把握这种理论共性和理论特质的内容和形成的原因,对于我们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共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样也反对那种对马克思哲学的经济决定论、机械决定论解释,认为这种解释必然会遮蔽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第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样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价值功能的发挥,他们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生态批判、 技术批判和文化价值批判。第三,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目的是为了让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摆脱自然的束缚和社会关系的束缚获得自由和解放。其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与理论个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以生态批判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生态批判、技术批判和文化价值批判, 通过探讨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寻找适合西方无产阶级摆脱自然的束缚和社会关系的束缚,实现自由和解放这一目的。第二,在把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批判转换为生态批判的同时,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重矛盾、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并提出了应当把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文化批判和价值观批判有 机结合起来,建立克服人自身异化、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异化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既丰富和发展了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也彰显了其理论个性。
(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经典与当代 微信ID:cnMARX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经典与当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的唯一官方公众平台,旨在沟通学会信息、关注学界动态、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