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是很多公司采用的采购策略,用供应商的产品或是服务来替代企业内部的生产或服务能力。
服务外包是专业采购眼里一种极其有效的降本增效采购方式,将非核心工作授权给专业服务者,采购对方的服务与能力。
虽然服务外包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但是服务外包采购的风险也比较多,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些服务外包容易遇到的“坑”与“雷”,一起来看看如何防范与规避这些风险吧!
在服务外包中,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由于行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外包企业无法真正事无巨细了解外包服务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成本结构等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资质信息,以致购买前只能靠外在条件筛选及格的服务商。
服务外包商的真实水平往往在服务执行过程中才能被准确评估。
防范措施:
涉及的采购金额越大,采购前期尽调工作越需要做详细。
相关阅读:供应商管理,到底应该怎么做?
企业在服务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共享大量企业内部信息,如企业业务需求、人力现状、空间资产、预算计划、工业信息等信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视作商业机密。随着服务外包人员的进入企业区域,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企业信息核心技术及商业机密泄露,势必对企业产生经营、法律风险、竞争对手和劳动关系产生连带后果。
防范措施:
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保障企业资料和数据的安全,确定违约责任与赔偿数额。
服务外包合同是企业法人实体之间的一种协议关系。有些服务外包合同服务期与售后期限会比较长,在此期间业务需求和环境变化很大,甚至不可预期,服务外包提供商能否按时、按质完成协议任务,通常是不确定的。
防范措施:
服务品类我们不建议大家签订超长期服务外包合同,超长期合同通常在五年到十年,不利于优质服务供应商的更新流动与筛选,但是建议大家在服务合同中约定续约价款与服务细节,以便于续约。
服务售后环节的持续性,需要在合同条款中有限制。软件服务要同时考虑维护和软件升级的成本,签署长期售后服务条款。
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流动性可大可小,在更换服务外包供应商的过渡阶段,内部人员满意度也容易出现聚集性抱怨、服务质量不稳定等更换服务期间会出现的风险。
防范措施:
将企业需求梳理成条款与标准,更换服务供应商时,加强互通互联,对接培训,让服务供应商知晓企业要求与考核标准,保障服务品质在过渡期也能超预期。
企业与服务外包服务商之间虽然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各自也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就会出现企业希望服务外包服务商做得多一些,报价便宜一些,而服务商则希望做得少一些,获利多一些,这就会导致双方会有行业场景下的利益冲突。
防范措施比如:
运输服务的采购,需要考虑供应商能常规覆盖的路线,除了关注供应商收我们多少钱,还要关注供应商回程空载费用以此平衡利益冲突连带的采购风险。
还有在施工建筑服务中,人力外包项目众多,工伤事故风险,有没有保险,承包商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风险,签订合同时候,不仅需要要求供应商给员工上保险,最好还是让承包商提供给员工交保险的凭证。定期抽查去服务现场与一线工人聊一聊,是否及时收到工资。避免企业因为拖欠工人工资产生的风险。
资质风险除了常见的造假与有资质拿标后再分包,还有一些存在特殊行业的资质风险,有部分行业的资质存在业务额度,一旦超出业务额度,业务也将无法推进,这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是连带的。
防范措施比如:
危废处理公司,最好让供应商提供处理危废过程的证明,否则,服务商拉到其他违规地方掩埋,对企业也是一个巨大风险,不仅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品牌,严重的还将连带企业罚款等遭受损失。
企业采购需要定期访问供应商现场,培训、考核服务商服务质量、服务交付和社会责任等要求,开通供应商举报专线,采购腐败行为将造成了管理成本的直线增加。
防范措施比如:
增加采购内控细节,采购审计与流程复盘,及时更新服务外包标准,加强信息互通等流程管理手段。
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服务外包与生产制造外包相比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服务类采购通常需求杂,涉及品类多,需求标准不明确,时效要求高,服务类采购范围比较广,环节多,服务外包通常是边交付边结束,且通常没有实物的流程交付与体验交付。
服务供应商的行业口碑是最好的风险背书,期待采购人在社群中分享更多实践经验。
*本文内部分参考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领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