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楞严经》笔记之四: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无上菩提,真发明性
斯舜威
13.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这段话的通俗解释是:佛说:很好啊,阿难!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久远以来,就在生死当中,轮转不休,都是因为不知道常住不变的真心,清净光明的本体,只知道用一切妄想。
先说说“常住”。佛教用语,意谓永存、超脱的境界。《大乘大义章》云:“法性者,有佛、无佛常住不坏。”“真常”也是类似意思,真实常住。《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沈约《弥陀佛铭》开篇即说:“法身无象,常住非形”。说明法身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限制,不具有任何可见的形态的。强调的是佛的内在本质,而不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常住非形”进一步表达了法身的永恒性和不变性。恰恰应为佛的法身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它是永恒存在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真心”,就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宇宙人生的本体。此心永恒不变,不动不坏,永远清明净洁,能出生万物。需要说明的是,佛家所说的“心”,有“真心”和“妄心”之分。“妄心”,谓虚妄计度的分别心,能产生一切妄境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胡思乱想的心,不清净和不真实的心。与“真心”相对。《起信论》说,“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菩萨心论》说:“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空寂之心,便是“真心”。元稹《酬知退》诗云:“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一般人不知道常住真心,以妄想为真心,误认妄想为真实,因此轮转生死。故《楞严经》云:“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意思是妄想生灭不息,并非真实。于是产生轮转不息的生死。众生既误以妄想为真实,于是随妄想的生灭,轮转于生死之中。妄想永远不息,生死也永远不会断绝。
14.无上菩提,真发明性
《楞严经》云:“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又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无上菩提”,就是佛的最高智慧,最高觉悟境界。“无上菩提”也被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佛、缘觉、声闻各自在其果位上所获得的觉智。佛的菩提被认为是最究竟圆满的,因此被称为无上菩提。释迦牟尼通过长时间的禅定和对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深入思考,最终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证得了无上菩提,成为了佛。佛典云:“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有佛能证得。”又云:“菩提有三等,声闻缘觉佛是也,此中佛所得之菩提,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三藏法数》云:
“谓等觉、妙觉,坐于道场,断诸烦恼,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无上菩提。”“等觉”,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
世尊说:你今天既然要想研求无上菩提,发明你的“真心”“本性”,你应当“直心”答复我的问题。
“直心”,就是心当中不掺杂其他的心思,诸如“虚伪”“做作”“应酬”等。“直心”就是纯一真实心,不掺杂其他杂念。
“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出离生死”意味着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这是佛教徒追求解脱的核心。通过修行摆脱生死轮回,达到超越生死的状态,这就是涅槃。涅槃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和自由,不再受到生死轮回的束缚。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就要“直心”。专一之心,自然纯真,所向无敌。
《楞严经》又云:“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世尊强调:不但现在应直心酬答我所问,从初发心一直到最后成佛,自始至终,乃至中间都一直“直心”到底,永远不能有丝毫委曲相。《维摩诘经》说:“直心是道场”,又说:“直心是菩萨净土”。“三世诸佛,皆以直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要宣讲证到无上菩提的道路,首先就提醒阿难,一定要坚持“直心”到底,不能有丝毫委曲相。又特别指出,十方如来都是同以“直心”出离生死,没有第二条路。
(未完待续)
读《楞严经》笔记之三:“具足万行,十方如来”(吾国斯文第1767期 斯舜威)
我们正处在“大周期”的哪个阶段?读《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札记(上)(吾国斯文第1766期 斯舜威)
“法”尚可舍,何况“书法”——在“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吾国斯文第1765期 斯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