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行:表里山河的神、鬼、人世界(含福利)

文化   2024-12-22 18:19   北京  

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山西的省界非常有意思。除北部以明长城为界与内蒙接壤,都是以天然屏障作为地理分界线:东部以太行山的自然形状,划分出与河北河南的边界(太行八陉都在这条线上);西部沿黄河蜿蜒的晋陕大峡谷,雕琢出和陕西的边界;南部西为黄河,东为南太行形成与陕豫的省界;中部是被夹持在吕梁与太行之间,并被恒山山脉横向切断的一系列盆地。因此被称为“表里山河”,所有的文明即发育于此。

临汾和运城是晋西南最大的地区,从霍州起,我们就进入了晋南地面。

另外一条路线包括长治和晋城的晋东南,地处太行山环绕的深谷盆地中,因《黑神话·悟空》大火。晋城玉皇庙的28星宿,高平铁佛寺的24诸天,是很多古建爱好者的梦。还有皇城相府和阳城的太行古堡群——那将是另一次旅行的目的地。

这是一次一路向南逐渐深入的旅行,走得越远,看得越多,问题意识也就越强烈。

整个旅途中,一直让我困惑:山西到底是穷还是富?以地面古建为代表的传统,为什么保存得如此完好?这些古建和人及乡村社会,和地理文化、历史环境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了解了山西的地理环境和晋商的历史,以及那条贯穿全省的“万里茶路”后,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早期经济发达,有钱造庙,地理封闭,气候干燥,较少战争和搅动;作为村社公共空间仍在使用, 也因开发较晚而得以存留。

寺庙是乡村重要的公共空间,与周边村社互生,作为庙会和戏台,因被当作学校、粮仓甚至羊圈而得以保存。山西偏居一隅,地势高亢,却因古道通衢,沟通各朝古都,具有接受不同文化辐射的优势。从北魏石窟的单一佛教信仰,到宋以后逐渐形成多神、多宗教的复杂民间信仰体系。

霍州衙署为中国四大衙署之一,建制完整,规模宏大,另外三个是故宫、保定直隶官署和河南内乡县署。一开始,我很奇怪它为什么如此重要。霍州正处南北交通要冲和重要商道,衙署负责其管理与税收,康熙帝亲自到此视察过。正中大堂极其宽敞、肃穆,是官府威仪的象征,充分体现出元代建筑的“减柱造”效果,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如此渺小,颇有压迫感,地面上原告被告的跪石磨得光滑无比,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到处可以看到反映古代廉政文化的楹联碑刻和曾国藩等人的自我修养训诫。原来古代社会维持官僚系统的运作并不只是靠威权暴力,而是对官员有很高的道德要求。

晋南有大量道教寺观。佛道融合,多神教色彩浓厚。各地都有城隍庙-东岳庙-玉皇庙。一路上看到最多的,是供奉泰山神的东岳庙和供奉圣母的后土庙。城隍是地方保护神,将更基层的社神纳入其系统,兼有阳间阴间二重性……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手慢无!1元即可试读30天,扫码即领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财新mini+
财新mini+隶属于财新传媒,是“财新基础阅读产品”,内容涵盖人文艺术、实时资讯、定量深度阅读和更多服务,并可随时升级财新通和数据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