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妙手
“梳”能生巧
中央公园第二幼儿园
中四班课程故事
课程缘起
午休起床后,老师正在给琪琪小朋友梳头,伊伊说:“老师,我家也有这样的梳子,我家的梳子可漂亮了!”其他小朋友听到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我妈妈用的梳子是木头的。
我妈妈给我用的梳子是蓝色的。
我有个小卷发梳子,特别好看。
你们见过有刺的梳子吗?我家里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这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梳子成了孩子们乐于探索的新事物,孩子总能从生活中的小物品中发现大学问,从而收获丰富的经验。
于是,追随孩子们感兴趣的“梳子",一场关于“梳子”的探索之旅由此开启!
主题脉络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活动的取材要是孩子所熟悉的,要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的讨论引发了他们对梳子的探究,并围绕梳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认识梳子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梳子,大家聚在一起,在看看、摸摸、听听的过程中分享梳子的特点!
看一看
有的梳子是塑料做的,有的梳子是木头做的,还有的梳子是牛角做的。
摸一摸
这个梳子摸起来一根一根的,硬硬的,还有长长的手柄可以拿。
听一听
梳齿之间有的宽,有的窄。刮梳齿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像弹钢琴的声音!
梳一梳
宽齿的梳子梳头发比较轻柔,窄齿的梳子梳头发比较紧,头发梳起来有点疼。
分一分
这么多的梳子 ,怎么认识它们呢?小朋友将带来的梳子一起分分类。
按照材质来分,可以分为塑料梳、木梳、牛角梳。
按照齿形来分,可以分为宽齿梳和窄齿梳。
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分为造型梳、排梳和按摩梳。
教师思考
梳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梳子也有不同材质(木头、塑料、牛角等),同时也有很多作用(疏通经脉活血、保养头发、清洁头发等),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多方面认识梳子,了解梳子。《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的好奇心,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认识事物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探秘梳子
梳子的由来
传说,第一把梳子是黄帝时期的方雷氏发明的,她非常喜欢自己的一头秀发,因为无工具打理,头发总是有些乱,她只能时不时用自己的手指捋顺,可怎么能捋好呢?她看到鱼刺后,突发灵感,让木匠按照鱼骨的样子制作出了第一把木头鱼骨梳。
随着朝代的更迭,梳子也有了不同的变化。
通过故事的聆听,孩子们了解到梳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同时了解到梳子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大自然是聪明人的宝库,总能给有心的聪明人恩赐,只要善于观察,总结经验,多多思考,下一个发明家就是你!
魔法梳子
为什么梳头发的时候,头发会跟着梳子飞起来呢?
我知道梳子为什么会吸起头发,是因为有静电。
出于好奇,小朋友们决定来做一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第一次实验
材料准备:塑料梳子、白纸。
步骤一
用小手将白纸撕成小纸片。
步骤二
使劲将梳子在头发上来回摩擦。
步骤三
用被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去触碰纸片,观察纸片能否被吸起来。
实验结果:有的小朋友的梳子上吸上来一两张碎纸片,有的小朋友的梳子上一张碎纸片都没有吸起来。
为什么我的梳子吸不上来纸片?
我的梳子成功了,是你撕的纸片太大了,所以吸不上来。
细心的孩子发现小小的纸片能被摩擦过的梳子很快的吸起来,而没有被吸起来的纸片都大大的。
第二次实验
实验结果:纸屑成功地被吸上来了。
第三次实验
我想试试其他梳子能不能吸上纸屑。
实验结果:塑料梳子最容易将纸屑吸起来。
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知道了塑料梳子经过摩擦后,可以把纸屑这些小的物品吸起来,那是“摩擦起电”的原理。
科学小课堂
用摩擦的方式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步骤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体相互摩擦,使得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发生转移。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质,这种电也就是我们说的静电。
教师思考
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也是孩子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在摩擦起电的活动中,幼儿享受着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梳发亲体验
梳发大调查
你们想要学扎辫子吗?
要要要,我想学扎马尾辫。
我也想学,扎辫子太有趣了。
女孩子对于学扎头发兴致勃勃,但如果开展扎辫活动,男孩子是不是会对此缺少参与感呢?班级的孩子对于扎辫这件事到底有些什么经历和想法呢?该兴趣点是否要追随和继续……一时间,产生了很多疑虑。
正踌躇时,忽然转念一想,关于孩子们的想法,不应从孩子们身上去寻找“答案”吗?
对于扎头发,男孩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我可以帮妈妈、帮姐姐扎头发。
为此,班级开展了调查统计,原来有好多小朋友没有过扎辫子的经历,另外不仅爱美的女孩子喜欢扎辫子,男孩子们也想尝试学扎辫子。
你给别人扎过辫子吗?
你想学一学扎辫子吗?
教师思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主动汲取认知、探寻技能的原动力,孩子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和学习中。既然男孩子和女孩子们都对扎辫子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何不让他们试试扎辫子呢?于是,抓住生活契机,基于孩子们的兴趣,一场关于“扎辫子”的探究之旅由此开启……
梳发准备
梳头发会用到什么工具呢?
梳子
皮筋
发卡
需要用到大梳子,
因为有些小朋友的头发比较多。
还需要橡皮筋或者发圈,
把头发扎起来。
还要有漂亮的夹子装饰一下。
梳发学习
梳发流程
1.把头发梳顺。
2.梳拢起头发,用另一只手拿着。
3.用皮筋扎起头发。
初次尝试
在清楚流程后,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
初次尝试后,我的问题
容易散
容易打结
梳头发的时候有点够不着。
哎呀,头发好像会打结,没梳到底。
手一直抬着真累啊。
孩子们对于扎辫子的流程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要将了解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时,大家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初次尝试扎头发之后,大部分孩子扎得很乱,头发打结,也不会套皮筋或者皮筋松松的,容易掉落。
解决问题
来看看孩子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吧!
问题一:怎么把打结的头发梳开?
握住上边的头发,另一个手用力梳,就可以梳开了,还不疼。
可以用气垫梳先把打结的梳开,妈妈在家都是这样给我梳的。
可以找好朋友帮忙梳就不会累了。
问题二:怎么使用皮筋?
要先把皮筋套在手上。
皮筋要转两个圈,这样不会滑下来。
请好朋友来帮忙。
看来我们还是需要多练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练习梳头发呢?
01
借助区域投放的材料练习
02
帮助他人梳头,练习梳发技巧。
再次尝试
男生也来试一试
成果展示
我的梳发故事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对于扎辫这件事,正因为日常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以当跟孩子们聊起关于扎辫的话题时,孩子们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经验分享,不过多数都局限于理论经验。要想让孩子们将已了解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行动,就需要多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起来。
玩转梳子
小小设计师
掌握梳头发的技巧后,孩子们又变身小小设计师,拿起画笔发挥想象,大胆有创意的表征出自己设计的创意梳子。
建构小达人
洗梳子
教师思考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作为教师,要学会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支持孩子的探索,多鼓励他们的想法和实践行为,耐心静候,才能收获孩子们众多“哇”时刻的精彩分享。
爱的传递
爱的传递在行动上,孩子们刚掌握梳发技巧,就想着帮助妈妈、奶奶梳头了。平时都是妈妈、奶奶帮我们扎头发,现在让孩子们梳一次头发,传递着这份爱吧!
小小的梳子,大大的教育。在探索梳子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直观地了解到梳子的特征和作用,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并在同伴的交流讨论间丰富了表达。孩子们始于兴趣,终于坚持,成于热爱,活动中孩子们源于生活经验的问题、解决方式,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童趣。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跟随孩子的脚步,提供各项支撑,延续更多精彩的故事……
撰写、摄影:张婷、程雪云
初审:何雯静、吴宗红
复审:段李娟、王宇
审签:伍雪
推送:北城幼教中心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551-66860960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