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直播,一夜之间在各大平台消失。
微信视频号医美直播也遭“封禁”?
7月1日,微信视频号发布了《美妆个护类目宣传规范》,其中明确禁止了医疗医美相关产品和内容:
如禁止发布注射类针剂:发布注射类美白针剂、溶脂针剂、填充针剂、瘦身针剂等用于人体注射的美容针剂类商品,包括但不限于:瑞蓝、保妥氏、微晶瓷等美白针剂;玻尿酸隆鼻隆下巴等溶脂针剂;瘦脸瘦小腿等针剂。
禁止发布医疗课程、诊断及咨询服务
禁止使用权威性词汇、资质类表述,如“院线专用”、“机构专供”、“院长亲荐”,来暗示商品具有某种医疗功效或医美功效。
在营收手段方面,禁止演戏炒作的形式
……
医美直播整改半年后,虚假营销从平台转向私域,更隐蔽的KOS引流成新趋势。12月初,医美直播被曝“黑话”频现,换壳重生:通过“穿白色衣服的人给你看面部”“美美产品不要太多米米”之类抽象表述搭配手势,试图擦边监管红线。这些医美直播的“黑话”,让不少消费者摸不着头脑。有的直播间甚至直接挂出商品链接,假借科普之名,实则行带货之实。一些医美机构将营销阵地转向私域空间,通过低价诱惑吸引消费者关注,并在后续的销售过程中进行高价升单。
电商运营人员的教学手册/图源:澎湃新闻
重运营的机构赢利难,重技术的机构经营难。
医美直播被叫停,营销渠道收紧,是行业的困境,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新渠道?
观察那些受医美直播影响小的机构,其运营模式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以医生IP为推广核心的机构,受宣传形式变化的影响较小,未来值得加大投入力度。
当下,整形医生打造个人IP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如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账号,通过发布科普知识、案例分享、治疗过程等内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粉丝群体。
首先,说一下科普类型的医生。这种IP打造方式是大多数医生最先选择的方式,也是国家相关部门所提倡的。国家卫健委对于全国政协委员肖苒《关于规范医美直播业态的提案》答复时,明确指出:鼓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开展权威健康科普,目的在于借助专家的力量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医美手术风险,拒绝容貌焦虑。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其次,整形医生还会分享自己的临床案例,包括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求美者的反馈等。如果是未加工的真实案例肯定是为公众所接受和提倡的,因为这种分享不仅为打算做整容手术的求美者提供了参考,也增强了医生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但是,于目前行业发展现状而言,真正展示原图的医生少之又少,大部分案例还是经过了精细化的加工,这种方式不仅有广告的嫌疑,一定程度上也在欺骗着求美者。
另外,还有一部分医生会经常分享自己在手术中、注射针剂类产品或者光电类美肤项目中的一些视频,这些视频不仅直观的让求美者明白了医美项目的治疗形式,也对求美者是否要选择此项目有了一定的参考,尤其是对一些医美小白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在整形医生IP打造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职业操守较为松懈的从业者,他们为了所谓的流量和博眼球,不惜与医疗的本质背道而驰,玩擦边球、弄虚作假,将手术的风险轻描淡写,夸大医美手术的适应症,进而误导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求美者,这种现象也是加剧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
当医美直播带货的热度褪去,不论是线上营销,还是传统的销售模式,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让医美归医,才是医美行业发展的王道。
【声明】本文系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撰写,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行业深度好文,等您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