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港股完全生存指南

财富   2024-11-22 08:02   日本  

这是一期我和三点下班的浩哥的串台节目,我们两个在港股沉浸了十几年的老股民聊了我们投资港股的很多故事和案例,还总结了很多的防骗指南和盈利范式,是名副其实的“生存指南”。

相信这一期充满了鲜活案例的节目,作为我自己港股三部曲的最后一段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我的港股三部曲前两期指路:

普通人(不完全)港股投资指南

港股指数基金硬核投资指南

以下为三万字文字实录,已经尽力做了总结和压缩。如果觉得太长,欢迎移步各大播客平台收听音频版:


大卫翁

咱们去年底在广州见第一面的时候就说要来录一期港股的,因为我知道浩哥是港股的资深投资人,也是在港股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第二桶、第三四五六桶金,可以说是依靠港股实现了一些自由的。

那我也是一直对港股非常非常的感兴趣,你说在上面赚到多少钱并没有,但是确实也是观察并参与这个市场有十几年时间了。

我去年其实做过两期港股的节目,一期是一个比较概述性的,刚才浩哥在下面跟我说,听起来特别官方,像券商研究报告,因为我觉得是要让那些完全没有接触过港股的人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第二期聊了聊基金,因为我一直觉得就是普通人去投港股还是用指数基金和行业基金的方式会更合适一些。比如像盈富基金(2800.HK)、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等等的,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港股指数基金,盈富基金对应的是反映港股整体表现的恒生指数,而恒生科技指数ETF对应的则是最具先进生产力和技术属性的科技企业群体。

这期聊个股。对我来说,三部曲的最后一期以很多的故事,很多有趣的过往作为收尾,是非常非常合适的。

但是在这个之前,先做一个免责声明。我们今天会聊到很多的公司,很多的个股,但是肯定是不作为任何的投资建议。

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的经历,现在我们持不持有不知道,未来它会怎么样也不知道,所以大家最重要的一个是听故事,第二个我们可能会从故事中总结出一些我们认为在港股的生存指南。

浩哥

还要强调一点,就是不可避免我们要提到很多公司的名字。那对于那些好的公司,我们不代表推荐,我们只是做一些商业分析和事实陈述。但是对于一些坏的公司,我们可能要说一点坏话的,我们就把名字隐去,免得收到诽谤函。

初识港股的经历


大卫翁

好,那我们就从第一个话题开始,聊聊是怎么认识港股的,或者说第一次是怎么接触到港股的?

那我先抛砖引玉一下。我在以前的节目中也提过,港股对我来说原来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在十几年前我在主权基金工作的时候,就是负责大中华区的股票配置。

当时的大中华区股票对于一个只能用美金来投资的基金来说,其实就是港股跟一部分中概股。A股在国际投资者的视野中是非常非常小的,原因也是在于那个时候还没有沪深港通,他们基本上只能用QFII的方式来做投资,所以头寸非常小。当时在全球最主流的 MSCI 的指数体系里面也没有A股的份额,只有港股。

那个时候我在A股已经是老股民了,我是从07年入市的,也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会觉得怎么港股这么便宜。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A股、港股都上市的公司了。它的差价会拉到非常大,比现在要大得多。

所以那个时候就觉得这里好像很便宜,是不是有一些投资机会?

所以浩哥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港股的呢?

浩哥

我听你说的就基本上是一个很典型的机构大资金的这种路径。我的路径是跟你完全反过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韭菜,甚至一个小镇青年的路径。

在我们小时候,香港对比国内的大多数城市那都是碾压的,上海都没法比。而且内地的商业故事也很少,你只能听什么柳传志的。但是香港就很多,什么李嘉诚,船王包玉刚,各种大王,就是有很多故事。

我从小看李嘉诚的各种故事,就是什么教你怎么去吃亏,怎么去奋斗,怎么去节俭,所以我对香港的一些商业大佬也是很感兴趣。

而且后来当我对资本的市场有一点懵懂的意识之后,我就记得李嘉诚他说好几次在股票很低的时候,他就自己买自己家股票,然后股票高的时候就增发,或者说就卖股票。还有像那个 97 年索罗斯大战港府……

大卫翁

对对对,包括香港当时的平准基金,后来的盈富基金。

浩哥

对,就这些故事就充斥了我耳边,所以叠加对香港的滤镜以及对港股市场的一些憧憬,首先这个种子已经埋下了——港股这个市场我是想去参与一下的,去跟国际大资本去学习一下,或者说去旁边加油助威。

然后一次机缘巧合是 2011 年,因为我当时在华润置地工作,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而且华润跟香港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总部就是在香港。

那一段时间可能是地产调控,华润置地的股票大跌,跌了之后同事们就说可以买,但因为他是香港的,大家是买不了,或者说不好买的,那我也买不了。

但是刚巧不巧,我的一个哥哥在香港工作的时候,他有一点缺钱,我当时A股赚了一点钱,他就找我借。后来他周转过来说要我还我的时候我说,诶,你等一等,你在香港,你要不帮我去开个户,我用你的户来炒一下。你那个钱也不用还我了,我们做一个置换。

大卫翁

我发现浩哥你还是非常有这个投资的本能,这种性格在里面,对商业非常的敏感。

浩哥

对,我本来已经准备好买华润,但后来就发现了一个估值更低的,然后我当时就开始调研,这个调研我也就不展开了,反正就是发现这个公司应该是还可以的,不至于破产就买了一点。

这个我就不赘述了,因为这个这段故事在我们那个台讲了很多遍了,我要讲另外两个我没有讲过的。

当时我还买了什么?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就是阿里巴巴。

大卫翁

我知道,那个不是阿里巴巴集团,它其实只是一点点小资产。

浩哥

对,它是阿里巴巴的 B2B 平台,但上市公司就叫阿里巴巴,它在 2007 年上市的。

2007 年在一片火热的市场下,我记得它 IPO 的价格 13 块钱,上市当天几乎就涨了三倍,然后后面几天又继续冲高,最高的时候好像是涨到了 42 港币左右。

具体数据我忘记了,但是大家可以感受,从开盘 13 块左右到 40 多块这个幅度。但是后来就一路向下,等我进去的时候, 2011 年左右,它价格可能是在六七块钱这个样子,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大概这个范围。

在 2011 年的时候,大家回忆一下,当时淘宝已经慢慢起来了,但是还不足够有非常大的声量。但当时除了淘宝,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已经开始起来了,就是支付宝。

我当时从大学开始尝试着网购,开始体会到支付宝这东西,慢慢觉得这东西很厉害,到 2011 年就一步一步看他们发展,我说这东西太厉害了,以后不得了。然后我说阿里巴巴在香港,我要买。

大卫翁

你都不看看那里面是什么,你就买。

浩哥

对,这个其实是运气,我是冲着淘宝和支付宝的资产去买的阿里巴巴,但当时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票里根本没这两个东西。

这只是运气的第一步。我看着那个东西买的,这个东西就买错了,但是这样一个错误的决策却因为运气好赚了钱,而且非常快,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 2012 年初他就私有化退市了。

大卫翁

马爸爸的这个资本运作简直了……

浩哥

它退市在当时被骂惨了,无论是国际资本还是香港的股民,因为私有化价格和招股价一样,看起来说不赚不亏,但其实不是那样子的。大多数人买的时候是刚上市的时候,那时候 30 多块钱、 40 多块钱买的,一路这样跌下来,所以大多数人一直是被套着的。

大卫翁

而且你想,阿里巴巴原价把它买回来,相当于找港股投资者无偿借了一个免息贷款,而且是三四年的时间。这简直就是资本家的罪恶嘴脸。

浩哥

对。然后对于我,你想我当时刚进去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可能六七块钱买的,才可能两三个月的时间,哎,他跟我说要退市了。

我当时第一次知道退市怎么操作,以及私有化是什么,这是我在港股尝到的第一笔甜头。

大卫翁

浩哥的第一个故事说明了,我一直觉得做股票这件事情运气非常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散户来说。

个人投资者能不能做好,包括我后面要分享的一些故事,也是等我回头再去为了跟浩哥做这期节目,稍微去复盘了一下我的港股投资经历,发现赚的钱基本上一半的运气,一半的研究。

包括每个股里面,可能你买它是因为研究,但是赚到钱一定有运气成分,另外你能不能守住这个赚的钱也是一定有运气的。

阿里巴巴这个例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我觉得大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的公司,它在里面放的资产跟这个公司本身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或者说只是公司里边的很小一部分,阿里巴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如果放到现在,还不如打包去买恒生科技指数ETF,也不至于只买到一个科技公司里最不值钱的一点点资产。

其实到后面我们看到,包括很多的央国企也有这样的案例,就是你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名头,但其实它在港股的上市公司就是里边很小很小的一块资产。

浩哥

对对对,所以千万不要被迷惑。其实我进港股一开始看起来是一个很走运的,但后来发现就是你所有的坑都要一步一步去填。

大卫翁

是的。而且你一开始赚到钱不一定是一个好事情。人最怕的事情就是用错误的方式赚到了钱,或者说说你以为你做对的事情,其实那是错的,这可能后面需要你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大的代价去补偿。

浩哥

是的,这是第一个故事。

生存指南1.1 在投资中,运气有多重要

我还讲另外一个买的股票,也是比较早期的,因为后来买的我都忘了,但这三个股票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我还买了一个股票叫美即面膜,好像叫美即控股。

大卫翁

对,在05 年到 10 年期间,关注护肤品行业,或者是女生朋友对这个牌子可能都有印象的。

浩哥

是的,那个年代非常非常的火,经常在湖南台打广告。当时我就看那个面膜,可能 8 块钱、 10 块钱一片,然后我打开一看,一块布,不是,一块布加一些液体……哇塞,这个东西毛利率得多少呀?

然后一看报表,毛利率 80 多,我说茅台也才 90 多,你这 80 多。那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但其实当时我对商业的认知是不够清晰的,因为毛利率不等于最后的净利率,是你去掉中间的费用。

大卫翁

对,湖南台广告这个营销费用得多少?

浩哥

对,但是当时也是觉得这个东西毛利高,然后品牌也起来了,就买了。后来也是巧了,后来被欧莱雅收购了,收购就退市了,那现在已经被雪藏了。所以在当时就是我刚出师,刚刚进去港股的时候就尝到了几个甜头。

大卫翁

连续的都是这种收购私有化或者是快速的就变现了,而且这种变现是你自己是一定能够变现的,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港股很多时候你怎么涨上去,就怎么跌下来,对吧?如果你碰到这样的股票,其实是赚不到这个钱的,它只是纸上富贵。

但是像浩哥碰到这两个案例,都是因为它最终是实打实的把这个现金就给你了,你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浩哥

所以当时就是运气好,就是你刚才讲一半运气一半研究,我当时是 90% 的运气,10%的研究。

生存指南1.2 同股不同价,折价看得到未必吃得到

大卫翁

我在想我第一只,可能也不是第一只,但是最有印象的早期的这个案例是买南方航空。

但那个已经是到2014 年的故事了,因为那个之前我在机构里边,自己也不能去操作股票。

那个故事是这样的,我觉得也是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开始买的是 a 股,在 14 年中到大概 11 月份,我都一直买的是南方航空的 a 股。

原因也是因为当时油价在下跌,然后人民币在升值,其实对于航空股来说,这是一个戴维斯双击,就是成本端也在下降,这个负债端因为人民币升值,它们都是有大量的美元负债的,所以负债端也是有好处的,它是人民币受升值的最受益的股票之一,当然还有包括地产股,其实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受益股,所以当时买了,结果它就涨得还不错。

等到我看港股的时候发现,诶同样都是中国南方航空,而且我比浩哥谨慎一点,我稍微看了一下,确实是AH同权,就是两个里边是同一个东西,它其实就是同步上市的一个公司,但是它的港股比 a 股便宜了整整一半。

当时 a 股可能已经涨到了四五块钱,但港股当时还是两三块钱,然后再加上汇率的那个问题,所以基本上是一半的价格,所以我就果断的在 14 年底把A 股全部切换成了港股。

然后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跟浩哥的经历是一样的,就是你在 14、15 年的那波大牛市里面,首先什么股都涨,就是管你买的是什么,都涨。

其次像这种原来在港股不是很受待见的,因为它负债率也比较高,航空股这个东西也不是很性感,也不怎么分红,所以它一直不是很受待见的。

但是 14、15 年因为沪深港通的开通,已经有一波资金开始冲向港股,跟我一样,就是一看同样的东西怎么便宜50%?就直接从两三块钱可能用了 3 个月时间就翻倍再翻倍,我可能在那个上面从 3 块钱拿到了 10 块钱左右。

但是我不像浩哥,反正我是不会在一个个股上压很大的仓位的,所以对我来说就是赚到钱了,但是也没有赚到那么多。

而且你回头去看,你会发现同样这支股票其实后来还是 a 股涨得多。就是 a 股在 15 年到 6 月份的时候,从底部大概就是十倍、十五倍的样子,但是港股就是没有那么多,它可能涨了五六倍就涨不动了。

但是无论如何,这一点跟浩哥一样就是我们在一开始都是吃到甜头的,但吃到甜头的结果就是你后面一定会一步一步再还回去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从我们俩的这个案例中间都能看到,第一港股会发生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像私有化和收购,这些事情在 a 股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的。特别是私有化,在 a 股基本上是不会碰到的,但是在港股跟美股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浩哥

对,还有像做空。

大卫翁

对,这些我们等一下可能都会再聊到,然后再包括我这边的案例里面,就是AH之间的溢价折价这个事情也一直是投资者心中的一个谜题。到底多少的折溢价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其实在不同的时间维度,在不同的阶段,包括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都是不一样的。

浩哥

所以你刚才提到 14、15 年的时候,港股通的开通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觉得它其实是有两个东西是开始改变的,一个是流动性,第二个是所谓的定价权。

大卫翁

但这个说实话,也是一步三回头的。就是在 14、15 年,那时候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解放军”南下湘江夺取定价权,但是后来发现这些资金全灭。到 1718 年这一波一波的南向资金继续往下涌,直到 2021 年这一波,以及到现在我们再看,确实真正有很多的股票的定价权已经在内资手里了。

所以我觉得这种事情你看大趋势是没问题的,就是你在沪深港通开通的当下,你就会知道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但是它什么时候会发生?它在发生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波折?其实是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

就像我们在录这期节目的当下,正好是市场经过了一片疯狂,然后又冷却下来的这个过程。

所以你会发现就是大家虽然看到了一个大趋势的扭转,或者是一个大趋势的形成,但是它离真正达到那里,其实中间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有很多的起起伏伏,然后在港股这个市场,这种事情就会进一步放大。

生存指南1.3 完整拥有过一个十倍股才能格局打开

我觉得我们接下来可以聊几个港股投资生涯里面印象最深的投资案例。我不知道在浩哥的心目中首先跳到脑海里的会是什么。

浩哥

那肯定是我最早赚钱,赚的倍数最多的,就是那个地产股成名之作。我就不说名字了,因为他这个公司现在发展的也不太好。我算是从他身上赚到钱,又几乎说是全身而退的。那我现在拿出来讲它,总感觉有一点愧疚,但我确实是通过它来实现第一次收益倍数的跨越。

因为在上一期我跟其他台串台的时候,我跟他聊到就是我第一次在这个股票上完完整整的赚过十倍。

大卫翁

这个非常重要,体会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倍。

浩哥

对,这个十倍股对于个体来说,意义不光是赚到了钱,而是把你对于股票,对于选股的格局给撑大了。格局不是说喊口号就打开了,就你真的赚过十倍之后,你才会觉得如果别人给你推票,百分之二三十涨幅,你会觉得不值得看。

或者说你会把自己的眼光更加聚焦在有更大的上升潜力的这些公司,你会在你的投资组合当中分一部分来给这种高弹性。

这个东西你只有经历过,连看过都不算,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你才会确实觉得原来这个东西不是吹牛,或者说不是说不可能的,是真的,如果你叠加几个机会。

等会我们可以讲一讲,我觉得可能会形成的,就在港股市场上形成 10 倍股的几个范式标准。

生存指南1.4 港股过于低迷的成交量,会成为投资人想要交易时的噩梦

浩哥

不过现在我想聊一聊让我亏损最多的股票。

其实我在港股市场浸淫了十三四年了,咱们老是说成功案例,有点自吹自擂了,谁没亏过呢?其实我在从 2011 年到 2021 年,可能 10 年间几乎全是赚钱的。就前面因为太顺了,所以导致我会觉得有一些飘。

但 2021 年之后,当整个国际局势转变之后,一个是美联储加息,然后第二个是就由美联储加息引起的全世界的资金回笼,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也导致一些资金撤出香港,所以我以前的一些套路在这样大的宏观的 Beta 之下全部都失效了。以及我当时一些研究公司的方法,就是你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血呢?我踩坑了。

我讲一个我亏损最多的港股。

因为后来你慢慢越来越大了,所以当时我买这个公司的时候,因为它流动性不好,光买都买了好几天,然后就一直买,一直买。

那个公司本来是一个做光伏的,后来被一个山东的国企收购,接着继续开始讲故事。

原本业务其实做得不错的,就是光伏这一块。但是因为光伏你知道他资金投入大,还有一个周期对应,所以后来整个行业都不行了,当时就叠加到国企的收购之后,市场上流传的故事是它既有国企的融资能力和信用背书,又有民营企业的快速响应和市场能力。

那我想,岂不是要起飞了?

然后这个股价当时又比较低,然后叠加一些大v,还有这个圈内的人,一帮就是相对信任度比较高的人就开始说这个公司可以研究,开始推票之后,我觉得好像是这样子。

但当时我有点飘了,我当时觉得反正前面那么顺,就是有一点就是你打牌打顺了之后乱出牌了。

我当时就想,这个公司股价也比较低,市值也比较低,那弹性也比较高,当时在风口上,我能不能再进去弄个三五倍?然后当时我就买了不少。

但当时买过之后我就有点不太踏实,因为有一次业绩会,我就看了他们业绩会的领导,这个国企领导和以前被收购的民营企业的领导,他们分别出来讲话。当时那个国企领导出来讲话的时候,我就浑身的不自在,因为他讲的话没有一句是有用的,全是套话,我当时就觉得很不舒服。

但当时因为我买的量也比较大,它成交量比较低,所以我没有办法卖,我想卖的话,因为香港流动性不好,如果你特别急着卖,你可能当下就能砸 10 个点。

大卫翁

插一句,这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港股一个很常见的坑。如果它不是龙头股,不是那个成交榜上一直在前面的那些白马股的话,他的成交量真的是可以低到可怕。

当然像浩哥这样一个已经不是散户,是一个中户的人,他持有一定的量,想要在短期把一个公司的股票全部卖掉也是非常非常难的,真的是会砸一个非常大的坑。

而且因为你往下砸的时候,资金就会发现有人在抛它,可能就会更加避让,就是暂时先不去接,就会导致这个坑会越砸越深。这种事情在 a 股,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资金量的人,是几乎不可能碰到的事情。

浩哥

是的,后来我就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港股有些小的票,或者说流动性不好的票,它估值低是有原因的,反正这个公司是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卖不掉,第二就是该收手了,就是不要再用以前的那种运气好的时候,或者顺势的时候那种思路再去做了。

因为你的资金是逐步累加的,然后到后面也越来越大,那一次亏损,比如说亏个百分之三四十,就抵你前面几年的劳动。

大卫翁

对对,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后来你还是出来了啊?

浩哥

对,最后他的故事也没有讲下去。我可以在这里可以自吹自擂一下。就我在股市这么多年,有一个活下来的心法就是割肉要快,要狠。如果我发现错了,或者说我觉得市场不对了,我割得非常快,以至于会让我的老婆都会觉得你怎么会那么的冷血。

但这个东西确实保护了我,尤其在过去三年,你想过去三年如果你专注港股市场,你会知道经常会有那种无限下跌的情况。即使你买的是非常优质的公司,比如说腾讯,它就有很多那些四五百买的,然后一直套到200。

大卫翁

我觉得港股的下跌有两种模式,一种就是大家可能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的,一天能跌个百分之七八十,这是有一类公司,对吧?

当然这类公司往往有几个特点,第一可能是高度操盘的,有可能是庄股,也有可能是一些妖股,或者是原来就是有些问题的股票。

还有一类其实就是刚才浩哥说的无限下跌。就是你明明觉得已经跌到底了,它还能继续往下走,而且一个阴线连一个阴线,根本都不给你点喘气的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像浩哥一样手起刀落,快速的解决这个事情的话,你就会被缠在里面,像一个泥沼一样把你陷进去。这种事情在港股真的非常的常见。

浩哥

而且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他们买是慢慢往上堆着买。买入的过程是一边上涨一边买,然后很容易就成本越来越高,稍微一个回调可能你盈利就没了。然后慢慢跌的时候他又不舍得卖,损失厌恶,这样子就可能从套3%,一下套到30%。套到 30% 就索性不看了,最后一看套50%。

生存指南1.5 不要以为在A股有效的故事和叙事,在港股能同样生效

大卫翁

那我也来讲一个我的亏损大户案例。我投资港股这么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也是在 14、15 年那段时间。

我觉得在那种疯狂的市场里面,就是你同时能赚到很多钱,但同时你也能亏很多钱。

我也不说具体的名字了,但它是就是一个做钢管的公司,用在油田油气领域的钢管公司。

背景我觉得可能可以供大家借鉴的,就是你可能会有一个路径依赖。

因为在买这个钢管公司之前,我在 a 股的另外一个钢管公司上面是赚了很多钱的。当然那是因为 14 年,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运气好,我看港股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同类型的钢管公司。

那个时候油价其实已经跌得跌到了一个很低的位置,开始有往回涨的这个趋势了,大家都在说能源行业的资本开支要回来了。

因为我当时最主要研究的,除了国别方面是大中华之外,行业其实就是能源跟原材料,所以我对这两个行业看的多一些。

当然事实证明这两个行业是最不值得看的,是特别周期,以及特别价值毁灭性的,商业模式不好。但是它在周期里面可以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这是另外一回事儿。

这个钢管公司当时我看了半天,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把 a 股的一些逻辑放到了港股。

当时的 a 股喜欢说什么?喜欢说这个公司在它的主业之外还有这个资产,那个机会,有很多第二曲线、第二主业。然后比如说这块儿有个港口很值钱,那边有个商业地产很值钱,这些价值都应该累积起来,算在市值里面。这是那个年代的 a 股非常流行的一种叙事。

这个钢管公司在港股也有类似的故事,就是他当时,第一 PB只有0.3,已经是非常非常便宜了对不对?第二,它的 Booking value 里面还没有考虑它的一个港口跟它的一大块商业地产的价值。这样不就更显得更便宜了吗?

然后我犯了第三个错误,第三个错误就是刚才浩哥说的,我在它上涨的过程中不断的加仓,等到不知不觉的时候,它已经变成我港股第一大持仓了。

那个时候的港股其实是给了你出来的机会的,但因为市场很好,在 15 年中之前一直是赚钱的时候,第一你会考虑继续加仓,第二总觉得当时 PB 可能从 0.3 涨到了 0.4 或者0.5,但是根本就还离1很远嘛。当时 a 股的逻辑是,第一要消灭 10 块钱以下的股票,第二 PB 是没有1以下的,不存在这种事情。

所以在港股,我说那我打个折,等它 PB 到0.7、 0.8 我就卖。结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然后之后,就如同浩哥刚才讲的,跌了10%,跌了20%,我舍不得斩仓,就是你看着第一原来的浮盈没了,第二它现在是我的第一大持仓,还亏了不少,就关掉账户了。

等到我再打开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跌了 50% 了。

当然我虽然没有浩哥那么果决,但是我还是在一些时候会下那个判断,就是说不行,我不能再跟他玩儿下去了。就是这个东西已经耗了我太多的心神,包括因为我会去看,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别的更好的投资机会,我会选择把它果断的清掉。我是这样的,如果没有看到更好的机会,我一般不会动我原来的持仓。

在这家钢管公司上面,我觉得我至少吸取到几个教训。

第一,不要路径依赖,就是不要因为你原来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板块上赚了钱,你就想当然地认为你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了,你可以在同类公司上赚到同样的钱。

第二,a 股跟港股在投资逻辑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哪怕是都是在同一个市场,不同的时期,比如说现在,我觉得 a 股也不太讲什么第二曲线,或者讲什么有很多隐藏资产这些东西了,那么在港股当然更不讲。

但是 a 股现在讲的一些东西,在现在的港股还是不吃香的。比如说现在 a 股大家还会去说并购,包括这个国企的一些并购,对吧?那港股可能短期会冲高,你会发现国君跟海通合并的当天确实先拉了100%,但他当天就能回落到50%,就这种事情在港股会非常的常见。所以千万要知道这两个市场的投资逻辑是非常不同的。

第三,就是刚才我觉得浩哥的这种投资逻辑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当然你如果达不到像他这样的手起刀落的话,你也可以学我这样子,就是你给自己一个心理的标准,当发现了另外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那现在的这个亏损我就不要去考虑它的损失厌恶了,因为我可能会在别的机会上把它赚回来。

小韭菜港股生存指南2.1:防出老千

浩哥

对,不要有这种过强的沉没成本的心理。就顺着你刚才讲的这个总结的经验,我还总结一些小韭菜在港股市场的防骗指南。毕竟对比港股,你真会觉得 a 股是一个相对真的温柔很多的市场。

大卫翁

我一直觉得a 股就是大棚,就是一个蔬菜大棚,监管是非常精心的在维护这个大棚里的生态。

港股就是一个原始森林,而且绝对的弱肉强食,谁都可以在里面。如果你本事大的话,你可以在里边挖到非常珍贵的蘑菇,或者非常珍贵的资产。但如果你没有那么强的能力的话,你很可能被这片雨林就吃掉了。

浩哥

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是要你先避免的,再来聊一聊怎么避开这些风险,之后看看有哪些路径。

首先你在港股市场第一要防什么?要防那些出老千的。

香港市场尤其在至少 10 年以前,骗子遍地走。业绩是假的,业务是假的,因为它很多是一个空壳公司,你甚至去到办公室里面人都没有,然后它的成交量也很低,但突然有一天可能给你拉很高,然后就吸引你进去,过几天突然又暴跌,这种事情太多了。

但就是因为可能我们研究不到,或者说被这种暴拉的曲线吸引,然后就被割了。

大卫翁

对,我觉得关于港股的老千股我们可以稍微再展开,因为它有很多种模式。

除了刚才浩哥说的这种,就是很明显它就是一个空壳,这种我觉得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去规避,就是你不要去碰港股里面的仙股。

所谓的仙股,就是在一块钱以下的股。当然我们不是说一块钱以下的股票都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我觉得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你不去碰仙股首先你就可以规避非常非常多的老千股,因为老千股很多都是长期在一两毛钱、两三毛钱晃悠,然后突然有一天给你拉非常高,或者说突然有一个什么概念给你炒进去。

另外一个,仙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点,就是一块钱以下的股票是不被非常多的机构投资者纳入股票池的。这是一个硬标准。所以就导致了哪怕它质地再好,它也至少要先涨到 1 块钱以上,才会开始被一些研究机构覆盖,那么机构才可能去关注它。所以你在一块钱以下关注它,除非你是一个老鸟,你又有很强的打猎的本领,否则你最好不去碰它比较好。

第二个就是我觉得老千股这块儿,还有一个就是刚才浩哥说的,港股有非常多看那个名字就非常奇葩的,什么中国什么什么,其实跟国企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港股对名字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随便改名。

甚至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有一段时间——因为我以前在平安待过——平安一直在起诉港股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我不记得叫中国平安证券还是叫什么,它反正那个名字就赤裸裸的把平安写在里面,但是它跟平安一点关系都没有。

为什么这两年香港市场稍微好一点?是因为这两年香港证监会稍微作为一点。香港证监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直被人诟病的,就是它对监管这块儿非常非常的宽松,像名字它可以随便起,居然都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或者说是被勒令修改之类的。

你像上交所、深交所动不动就发个监管函,对吧?那背后中国证监会更是专门有这个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天天就在查这些东西。

所以就是名字也可以帮助大家去规避很多的老千股。你一看那个名字就起得特别的大,你稍微看一下他的资料就知道,这种公司你就干脆就碰。

小韭菜港股生存指南2.2:防垃圾管理层

浩哥

他们的监管确实是有些时候让我觉得过分宽松。一个是你说的名字,另外一个你看,比如说对于增发这个事情,他们增发感觉特别的快,很随便。所以第二个要防的就是一些垃圾管理层。

垃圾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就是他这个业绩,或者说他跟你沟通的时候说的特别乐观,但他给你讲的话基本上都不兑现。还有一种情况是他的业务明明有很多现金,但也不分红,什么都不干,就在账上趴着,或者自己去把他霍霍了,就是不给你投资者回报。

然后如果你要去炒他,或者说你有了一堆资金买进去,他咣的一下来一个增发,你想买我的股票?我全部卖给你。这些一定要防。所以如果它有很好的 tracking record,就是过往的记录,这样子才值得我们买入。

大卫翁

对,这个我觉得它可能比老千稍微好一点点,但是其实很多人会认为它也是一种某种程度出老千,在香港市场叫财技,就是用各种财技去管理这个公司,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中小股东的权益,而是为了自身管理层的一些权益,或者甚至是为了大股东的一些事情。

浩哥

所以说财技高超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大卫翁

起码在港股中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财技这件事情意味着你不是一个战略层面的东西。这个我觉得举两个具体案例。浩哥我不知道有没有,我这边先举一个……我在想要不要直接把它说出来,感觉会得罪很多……

但是我觉得这个公司不至于到财技那个地步,但是非常像浩哥你刚才讲的一点,就是这个管理层不是特别的作为,或者说他手拿着很多东西,他不愿意去为中小股东考虑,那就是著名的北京控股。对,我还是把名字直接报出来。

我在上面栽了一个小跟头,栽的不算很深,但是稍微栽了一点,现在已经彻底把他拉黑了。就是渣男,这个真渣男。

为什么呢?北京控股这个公司,第一这个名字没问题,就这个名字大家听了不要觉得他可能是什么老千股,北京控股是北京国资委下面的公司,而且它手上有非常多好的资产。它有北京燃气,非常好的燃气公司,你要知道像中国燃气、华润燃气这些都是曾经的大牛股,对吧?

然后他手上有燕京啤酒,也是华北地区最好的啤酒公司,那更重要的是他手上还有一堆已经上市的公司的股权,包括什么北控水务等等的这些公司。然后他还在欧洲买了一个很大的固废处理的业务。

总之你把他手上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市值加总一下,我记得他跌到最低的时候,都已经比他自己的市值要大了。就在港股这一类公司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叫控股平台。控股平台这个东西在港股是会给折价的,你不能以他手上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的总和去计算它的市值。

但是在此之外,北京控股还有很多没有上市的资产,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北京燃气这些肯定是没有上市的,所以它一直是很多深度价值投资者的心头好。

我看到浩哥脸上出现了非常不屑的表情,但确实就是,我在雪球上会看到非常多的长文,去一项一项给你列北京控股手上有多少好的资产,它应该值多少钱?但是它就一直没有兑现。

为什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理层在跟市场沟通,关于分红,关于未来的分红率要达到什么样的地步的这一个过程中一直在出尔反尔,一直在不兑现。比如告诉你我要达到35%,然后就是比它少一点儿。今年的中期派息就是比大家预期的还要低,比去年还要低一点儿,会让你非常的难受。

它也不是说是那种特别用财技,或者说因为它是国企,它能有什么特别大的心眼吗?那个钱也到不了他自己口袋里对不对?但他就是不把中小股东放在眼里,或者说不把资本市场对他的这个态度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所以我觉得中国监管现在在说要让国企、央企加大分红力度,或者说是能够更好地回馈股东,这个说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国央企来说,你要知道他们的领导层真的就是你的股票涨和跌,跟他自己的升迁,跟他的整个位置关系很小,非常小。所以如果没有监管的这种强制的要求,包括国资委会的打分等等的,确实没有什么动力。

但是北京控股最糟糕的一点就在于你的沟通不好也就罢了,你的实际行动每次比你的沟通还要再差一点,这个就非常的糟糕了。一次一次的伤心之后,还有人会坚守。

当然我觉得坚守它也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因为它应该也不会让你亏非常非常多的钱,因为它的估值很低,对吧?在那个水平股息率虽然没有很高,但也能有三四个点,反正就这样。但是我觉得就是刚刚浩哥说的,管理层的 tracking record 真的非常重要。

因为香港市场是一个很长的市场,很多公司在里面上市了 10 年、 20 年,你是很容易查到一个管理层是一直怎么对待资本市场的,你去看它原来对待的好不好,就可以比较好的指示未来好不好。当然它不是 100% 的,但是它有个很强的指示作用。

所以我从北京控股上面得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教训,就是在港股市场,管理层的这种沟通能力,以及它的承诺和它实际的兑现之间的这种差距真的非常重要,对股价的影响非常非常的大。

浩哥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港股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你看美股也是一样的。就这种成熟市场,它会给好东西,或者说给好人溢价,高估值,但是对那种言而无信的,就给你折价,如果你持续这样子,那就给你一直折价。

所以你刚才讲的这个我觉得算是一个负向案例吧。但是其实国企也是有很多优秀案例的,比如说这两年最典型的就是中海油,还有中国神华,这些就是属于比较正面的案例了。

大卫翁

我再补充一点,我觉得浩哥说的这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在成熟市场是怎么做的呢?我记得我当时去香港外派过几个月,我对香港证券公司的研究员特别的羡慕。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真的不需要像A股研究员一样每天盯着公司,每天要去拜访公司的管理层,然后追着董秘什么的去问情况。

香港的机构研究员每年就两个月忙,就是中报季,年报季。只有财报出来的那个时候去参加一下公司的活动,业绩会,然后可能有一些小范围的讨论,那管理层该跟你沟通的就会在那个时候跟你沟通清楚,对吧?然后你回来做个研究,改一下模型, update 一下就 OK 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真的超级轻松了。

我发现他们平时就是闲在办公室里呆着,或者是跑跑客户什么的,就是根本不用像A 股研究一样累得像狗一样、卷死的原因,也是因为我觉得还是整个生态的问题。因为港股已经形成了好的管理层就是给溢价的,那么对于这些好的管理层来说,他自己就会更好地去跟市场沟通,他会想着法跟你沟通,然后想着法儿去提回购等方案,去披露一些好的新闻,对吧?

但是一些不好的管理层,研究员也根本就不用去管他们,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好的 tracking record。除非他变了管理层,比如说接班儿了,或者是换了,那么再去看一下。

小韭菜港股生存指南2.3:对外资去魅

浩哥

是,这个就很有意思,但是这个东西也是后面等会我要讲的几条路径当中的一个东西,就是因为他们太闲了,所以这时候是有我们韭菜的机会的,等会我们可以总结说的。

首先继续讲这几个防骗指南。第一个是防出老千,第二个防不好的管理层,你要关注它的 tracking record,第三个我觉得要防外资。

我在港股投资了这么多年,我觉得外资,尤其是那些大投行,你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崇拜,一定要对他们去魅。

当然,他们比大多数韭菜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说,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影响利益优势来操纵股价,或者说他们有些时候会在股价跌的时候出看空报告,涨的时候出看多报告,其实可能中间就隔了半年的时间,公司的运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个东西是我当时在研究跟踪那个地产股的时候发现的。因为它当时负债率比较高,所以即使他去拿了一块非常好的地,就是如果你用心看一下那个地它周边的情况,它的地理位置,你就知道这块地肯定没问题,但是就是因为它拿了地,它的负债率又高了,它股价当天可以跌十几个点。

如果你从经营层面来分析出一个看空报道,说负债率又高了,然后继续看空,然后可能过了半年发现这块地开始卖得好了,之后马上就出看多报道,半年的时间那个目标价可能差百分之四五十。

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刚进港股的时候,我对那些外资投行,尤其那些大投行还是有崇拜的,因为你想摩根斯坦利啊高盛啊,都是以前清北复交或者什么哈佛耶鲁的人进来,那简直是高山仰止的存在。

后来有一次他们的一个基金经理来华润调研,当时去看我们的万象城,公司派我去接待他们。我就问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你们总是在不好的时候看空,然后好的时候看多。

大卫翁

就都是落井下石,从来没有雪中送炭。

浩哥

对。他自己都笑了,他也没有办法给我一个官方的解释,我当时就觉得就不要对他们有太多的崇拜。

大卫翁

对,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因为我也在证券公司研究所待过。第一,其实这件事情跟港股机构或者说外资机构无关,所有的券商研究所都是一个火上浇油跟落井下石的过程,只是因为在 a 股大家不能出看空报告,在 a 股里面如果有一个研究员对于一个公司不看好了,它就不写报告了,因为你就算出一个中性,也会被人看作是看空,所以至少是增持。就这是一个基本逻辑。

但是在港股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没有窗口指导,也没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所以就是可以出看空,也可以出看多,这是我觉得是挺重要的一个生态质量上的区别。

第二点就是你想想看,券商研究所的人是以什么为生的?他们是以买方的佣金为生的,派点为生的。所以买方想听到什么,他们就要说什么,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生存逻辑。就是你去跟你的客户爸爸对着干是没有意义的。他已经建仓了,他已经有仓位了,你就应该唱多,他如果没有仓位,甚至在做空,你就应该帮他一把,这是第二个非常非常基本的逻辑。

当然你可以说,有没有研究员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肯定是有的,但是它很可能不会写它的研究报告里面。它研究报告里面写的东西对不对?我觉得大部分是对的,比如说你刚刚说的,买了一块地导致负债率上升,这个逻辑是对的,就是本身看还是对的。

但它缺的一个逻辑就是浩哥刚才讲的,你买了地本身对未来的业务可能有很大的好处,这一点他只是没有写在研究报告里面,但他绝对不会写说买了地对未来没有好处,或者说甚至有坏处,这个话他不会说。

因为就像你说的,都是一些聪明人,那这个话他会怎么说呢?他会私下来去跟基金经理说,他会告诉你说,诶,你看我虽然依然看空,我的目标价现在又往下调了,但是我认为,他买的这个地未来可能是有那个什么的,那要不要建仓是你的事情,我的话已经说到这一步了。

所以在外界,特别是对于没有任何信息优势的散户看来,就会看到这些人怎么就能在几个月内目标价上调50%,目标价上调100%,对吧?脸打那么快,你自己脸不疼吗?对他们来说,脸疼不疼不重要,客户给不给他派点最重要,客户有没有得到真实信息最重要。

当然监管会要求你不能有这种信息的偏差,就是比如说有些信息你不公开,有些信息只公开,对吧?但是因为都是一帮特别聪明的人,所以他们总能找到一条灰色地带,在这个中间去进行这个事儿。

这种在浩哥比较熟悉的,比如说像地产,像这种周期型的行业会非常非常的明显,因为这些行业本身波动也比较大,就是看空看多,然后整个周期的上行下行,它就是可能在一年之间就会有切换。但是你去看消费行业,或者是一些相对来说周期比较长的行业,出现这种情况就比较少。

因为我比较关注,比如说医药行业的研究员,相对来说是所有行业里面比较专业的,因为现在对于这个行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你得搞清楚那些pipeline,你得知道那些生物药到底怎么回事儿,那它出这种目标价或者出这种评级就会相对来说比较谨慎一点。

但整体来说,我觉得我非常同意浩哥说的那一点,就是对外资卖方机构一定要去魅。第二是对外资的那些仓位也是可以去魅的,因为比如说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新闻里说,今天高盛买了多少股?明天美银卖了多少股?那些不一定是他自己的,很可能是背后客户的钱,他只是在上面的一个席位而已。

我记得以前在 a 股也特别喜欢关注什么哪个营业部上了龙虎榜,对吧?其实又不是那个营业部自己买卖的,都是他背后的客户的操作嘛,对不对?

但总而言之就是不要把外资觉得是比国内资金高明很多,或者说聪明很多的钱,因为你要知道整个海外资金也有非常多的种类,有 hedge fund,也有 long only。有长期的投资资本,也有非常短期的兴风作浪的这种。

小韭菜港股生存指南2.4:防爆仓和砸盘

浩哥

所以说完这三点,防老千、防管理层、防外资之后,你还要防一个东西,要防它砸盘。经常会有港股那种走着走着你看起来还是一个上升趋势,突然有一天给你跌了80%的例子,这种一定要防。

因为这种上升趋势走得很漂亮,可能很多所谓的右侧交易者他就看图就进去了。或者说你看它的这个公司释放的一些信息,觉得好像还挺不错的,但是当它突然一天下跌的时候,一般是有什么征兆呢?我觉得你一定要关注一个东西,就是成交量。

一般来说这种慢慢一个小的 k 线一点点把它打上去,它的日均成交量都不高。可能有些甚至只在几百万的量级,或者说小几千万这个量级。但相对它的这个市值来说,可能最多就每天的成交量可能最多占它市值的 1% 以下,它一直这样子,很稳的,没有大波动的一直往上走。然后突然有一天毫无征兆的给你跌这么多。

这种东西有两个可能,一种确实是管理层的出老千,但另外一种其实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或者说你也是不可预知的,就其中某一个大户爆仓了。可能是大户的 a 股票爆仓,但是它其实卖的是 b 股票,他要钱来去给 a 股票补仓,但你手里拿的是那个 b 股票,因为流动性不好,所以要不停地往下卖,他才有买盘,但是因为他越往下卖越没人接盘。

就像刚才讲的,一下子砸个80%,那你说你在里面是不是很受伤?所以话回到我们一开始讲的,千万要避免那些小标的,除非这个公司你特别了解,你有超越于大众的认知。然后你做好风险防控,否则如果你再加一点点杠杆的话,那股价跌 50% 你就爆了。

大卫翁

但是浩哥你刚才说的,像后者这种情况岂不正好是一些机会吗?如果它是因为大户爆仓导致的这种急跌的话……

浩哥

但是你在当下是没有办法判断它是大幅爆仓了,还是公司出问题,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避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非那种你想要富贵险中求,或者说你确实对这个行业、对这个公司有超额认知的,可以试一试。

大卫翁

对,我想再补充一个这种砸盘或者说暴跌的可能性。除了出老千和有人爆仓,这个确实在港股特别常见之外,还有一种其实跟我们刚才讲的一个逻辑是相匹配的,就是因为在港股经常会有那种其实是白马,业绩非常稳定、非常好的,它会有戴维斯双击。

什么叫戴维斯双击呢?就是它的业绩一步一步在往上走,它在港股上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因为它的股票涨到了一定地步,开始进入到一些机构的投资池,进入到一些券商的研究范围内,然后再往上涨,它进入到沪深港通,就是一步一步的,你可以看到它在越来越受关注。

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我关注过,我没买过,像呷哺呷哺,很早期的这种小火锅的公司,然后包括海底捞,包括海昌海洋公园等等的,其实都有过这么一个阶段,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长得走得非常稳,你会发现它也是白马股,因为它不是这种老千或者是小公司,它是大公司。

然后就像刚才浩哥说的,卖方开始疯狂的出报告,不断的上调目标价,随着每一个季度的报告出来,再进一步上调目标价,一切都非常美好。

PE 从原来的几倍,十几倍上升到 20 倍 30 倍,甚至有段时间有一些消费类公司在港股四五十倍估值都一直能稳定在那里,就是非常让人匪夷所思的一种状态。

但这个时候其实是港股非常非常吓人的一点,就是一旦转向,一旦一个季度业绩不达预期,对于散户来说,你可能看到的只是它的业绩不达预期,但是对于研究员或者是买房机构,他可能可以通过跟管理层的沟通,知道了对后面的业务指引也在往下调了,这个时候就会从戴维斯双击变成戴维斯双杀。

戴维斯双杀特别可怕的点就在于它会估值先行。就是你看它的业绩还在高点没有怎么动,还保持一个稳定的时候,估值一下子给你从 40 倍打到 20 倍,先跌个50%。

小韭菜港股生存指南2.5:防价值陷阱

浩哥

这个时候就要避免,接下来我要讲那个还要防一个东西,你看刚才防了几个东西?还要防一个叫价值陷阱。

你刚才说的这个是价值陷阱的一种,就是它的业绩还没变,因为它业绩不会更新那么快,但是估值先打下来,你一看,诶,好像这个业绩那么好,为什么估值那么低?其实它的变化在后面,这个东西咱们要识别。

第二个价值陷阱其实也是你刚才讲的像北控这个公司,对于那种控股型公司,我们一定要提防控股公司,还有像很多保险公司,还有像AMC,就是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大卫翁

中国信达是我心中的另外一个痛。

浩哥

又不小心戳到你了。就你看起来 a 加 b 加c,就是它是下面那些资产一加起来,还太便宜了。其实这个第一是不给估值,第二你很难变现,第三他爆完你都不知道怎么爆的。

大卫翁

然后你算不清楚,特别是 AMC 是非常复杂的业务模式,这个根本就算不清楚。

浩哥

是,还有一个价值陷阱,是你要把这个利润给它算清楚的陷阱。

比如说以地产股为例,很多时候,你看就两年前,当我们的地产股还没有那么惨的时候,你看它的估值是很便宜的。为什么?因为它的利润可能还很漂亮,其实是因为它的利润是结算利润。结算是什么时候呢?是它两年前盖的房子。只有两年后交付给客户,他才能算是利润。

那这时候问题来了,可能两年前市场还很好,但你现在看的时候, 就两年后的今天可能市场已经很差了。那你如果用两年前的业绩来估算今天,你不看未来的这个经营情况的话,那你可能就会得出一个错误结论,估值那么低,其实它已经恶化了。所以这个大家要分清楚它的利润,它是前置还是后置,这是一个情况。

还有另外一个情况也是估值陷阱,是什么呢?还是以地产为例,它的估值有一个叫评估价值。我当年在研究这个 soho中国,潘石屹和张欣他们其实你自己可以感受说后面几年已经无心经营了,感觉他们在做网红或者说做其他的东西,就是对于主营业务已经没有那么的上心了。

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就看他的这个业绩,出了报告之后他利润暴增。我当时想这个利润、这个钱从哪来的?后来一看是评估价值变动,因为它的商业地产是有评估变化的可能。假如说今年给你评 4 个亿,明年给你评 4.5 个亿,那 5,000 万利润就出来了,就莫名其妙的就出来了。

这个利润是假利润,但是它会实际呈现在报表上。

大卫翁

所以这时候就看现金流啊。

浩哥

对,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现金流,或者说没有注意到它的业务,只是粗浅地看一下。哇,利润暴涨,买。突然 PE 变成了3 倍、2倍。这也是一个陷阱。但这种情况在 a 股就很少出现。它的评估值变动也有,但相对少。

所以这个就是我觉得总结几点,防出老千、防管理层、防外资、防突然砸盘,还有防价值陷阱。就防完这些东西之后,你才能相对安分的,或者安稳的在港股市场上生存。但即使这样子,你也偶尔要被这个落下的石头砸到。

大卫翁

我觉得浩哥这个总结已经非常的全了,也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港股这个热带雨林到底有多么的艰险,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就是你如果是一个没有很多时间投入到投资这个行当或者市场里的人,最好就不要去碰这个港股的个股了。

如果真的要碰,你就去看那些最最白马的是吧?你就打开恒生指数,恒生的成分股那些基本上不会有刚才浩哥说的什么老千股这些东西是不太会出现的。

港股魅力指南3.1:流动性折价和高股息率带来的长期投资机会

浩哥

但是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这个市场那么难,咱们还愿意在这个市场里玩下去的?这肯定也还有一些它独特的原因。

大卫翁

好,那我们接下来就聊一聊港股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我们的浩哥一直在里面,赚到一个 10 倍股之后还不愿意收手,还愿意继续在里面玩。

浩哥

对,就是我们刚才讲了它各种不好,但其实它确实也是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好的。

比如说刚才大老师提到这个估值低,这个无论你怎样对比,确实它是相比低的。

那低也是有各种原因。第一个叫流动性折价,尤其是对于没有港股通,就没有内地资金在买的时候,那确实它是外资定价的,可能一个公司上市的时候二三十亿、三四十亿港币,它的流通股,他每天的成交量可能就是五六百万或者 1,000 万港币,那对于一些大资金来说根本卖不进去。

大卫翁

是的。对于一个机构来说,一天首先它不可能买超过市场成交量的10%,就是买 5% ~ 10% 也会 move 市场了,所以它一定会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那你算,1000 万一天的成交量,一个机构一天只能买 50 万到 100 万的量,这个绝对不会被纳入很多的机构视野里的。

浩哥

所以这导致它确实有些东西是真的便宜。即使你用股息率算,那也是便宜的。就假设你买一个理财产品,利息都已经超过 5% 甚至8%,那如果你忽略短期价格的波动,确实是可以的。尤其在过去两三年,当这个所有的成长路径范式不奏效的时候,很多人就躲进了所谓的高息股里面做一个收息佬。

你看刚我说的什么中海油中移动,这些东西都是既有高股息,而且经营相对稳健的。这个时候你在 a 股找不到平替产品的,A股最好的股息率可能也就是 5 、6。就举个例子,像中海油,它同样的资产在 a 股当时可能股息率 5% ~ 6%,在没有涨起来之前。

同样的资产在港股分红是一样的,因为分红是同股同权,但它的价格就便宜很多。那导致你如果你买香港的那个股票,它的股息率可以到 8% ~ 9%,即使你扣掉 20% 多的股息税,也是比A股高的。

大卫翁

我记得我买中海油的时候是 8% 的股息率。嗯,买中国神华时候,当时还有百分之十几的股息率。

但是这种股息率往往出现在一些周期股里面,对吧?然后包括地产也曾经出现过非常高的股息率。问题就在于至少对于地产股来说,当年是你要他的股息率,他要你的本金,就是有点这种感觉。

但是我觉得浩哥说的这点很重要,因为在香港人民眼中,投资市场就是投资分红,他们一直拿的,就是像这个汇丰、友邦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年我都不止分一次红,可能分两次甚至四次。他们很多人的生活就是靠分红提供的这个现金流。

浩哥

有一句话叫买汇丰,圣诞钟?

大卫翁

对对,每年圣诞他就是派息,相当于他给了一个大红包。但我记得应该是在疫情期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汇丰开了一个坏头,他那一年好像停过一次派息。那其实对于很多的香港人民来说真的就会信仰崩塌了。另外他在生活中的一个大的支柱也会崩塌了。就他真的是靠这个股息来生活的。

我相信对于我们内地人,很少有人真的是靠股息来过日子的,虽然我们说被动收入,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不会有很多人去依靠股息来过日子,但是在香港甚至在日本,其实是有很多人真的是靠股息来提供每天的生活支出的,所以一个公司要做出这样的决定,第一意味着它真的出了非常非常大的问题和麻烦,对吧?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第二就是会造成他的信誉受到很大的影响,未来想把这个事情弥补过来会很难。

港股魅力指南3.2:超低估值带来的修复和反转机会。

我觉得估值低还有一个角度,我可以再提供一个案例,因为我刚才也说了很多失败的案例,我觉得我得找补一下。

香港市场还是我的一块福地的,我的最快的一次,没有十倍,但是五倍,也是在香港市场达成的。就是在 2020 年的 6 月份去买了当时的两个新能源股票,一个是大唐新能源,一个是龙源电力。

当时他们俩的情况就是极度的悲观,因为他们手上大量的收入跟资产都是应收账款,当时补贴被压得很厉害,就是因为他们是做终端发电那一侧的,所以政府一直压着不付他们那个钱。所以你看上去他们的收入不错,资产端也不错,但是就是没有现金流。这个时候其实很像是刚才浩哥说的估值陷阱,对吧?就是你看起来 PB很低,然后你看起来 PE 也不高,但是其实它是没有钱在里边运转的。

但当时我看到了两个情况,第一个情况出现了一波国央企的新能源的子公司被私有化的情况。当时的四大天王,比如华电新能源、华能新能源两个私有化掉了,已经完成收购了。

首先央国企,你站在他的领导的那个层面去考虑,多一个上市平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的供给,他为什么要私有化呢?只有一个理由,对于央国企来说做这个事情就是太便宜了。他觉得这个东西放在那里是一种国有资产流失了。

那他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私有化呢?当时又传出来一些新闻,包括我在财新上看到的这个文章,就说国家要开始解决这个补贴的发放了,因为当时正好在疫情期间,大家要有一波放水,顺便把这个补贴的事情解决。

然后我就在市场上看,还有哪几家没有私有化,就看到了这两个。当时像龙源选择的道路,它不是私有化,它是在 a 股在上市,他反而趁这个机会想要再融一笔钱。然后大唐有没有提私有化邀约我有点忘了,但总之这两个东西就是当时还没有怎么动,市场对他们还是不信任的那个状况,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买了。

当时龙源应该是在 3 块钱左右买的,结果一年不到 ,21 年5月它的 PB 就从 0.3 修复到了1,我去查了一下我的聊天记录,当时我在跟 Ricky 他们的那个小群里面还在说PB回到1了。结果后来它居然冲到了1.5倍,你想它的收入端其实完全没变,只依靠估值端的修复,从 0.3 直接冲到了 1.5 倍,翻了 5 倍。

但是这个就是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找到时机变现。这个不像浩哥最早说的那个案例,他真的最后私有化或者什么,他把钱就是给到你手上。如果你在港股不把他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止盈的话,他怎么来的,他很可能会怎么回去的。

浩哥

一场空。

大卫翁

真的是一场空,因为我刚去看龙源电力,他又回到了三五块钱的这个水平。因为最终这个补贴好像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当时我为什么要在那个价格卖出呢?就是我当时买它是因为它的估值里面涵盖了太多的悲观预期,对吧?0.3,0.4,那他如果回到了1.5,当时很多的券商,就像这个浩哥刚才讲的,这些外资券商全都开始发看多报告,上调目标价。

我一看, 1.5 倍 PB 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平均,甚至稍微高一点的水平了,也就是它跟历史上市场还没有对补贴这个事担心的时候,估值回到这里了,那就算现在补贴真的解决了,那它不也就这个估值吗?也就这个样子了,那我应该这个时候出去了去寻找更好的,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选择把这两个套现。

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正确的选择,是这一个虽然没有吃到 10 倍,但是这个五倍用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就拿到了,而且当时还是相对比较重仓的。

还有中国神华也是类似的逻辑,就是它在起涨前市场对它也是非常悲观的,因为你认为它是一个周期股,你不会给它很高的PB,你认为它的盈利是一定会下来的。

但是神华展现出来了,第一,它的管理层还是比较靠谱的。第二它体现出了一体化,就现在市场对神华的故事是,它是一体化的东西,所以可以穿越周期,当然这个故事能不能说得通,我觉得还是得边走边看。但无论如何它让市场后来给它的估值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煤炭股,对吧?是真的给龙头一个溢价的。

这种机会我觉得也只有在港股会出现。因为你有一个从极度低估到中,或者说甚至到高估的这个水平,而在 a 股你是很难很难出现极度低估的。

港股魅力指南3.3:中国最优质资产大部分都在港股

浩哥

这个就是最后我们要总结的几个范式之一。我们可以现在拉回来,就为什么港股刚才讲丛林法则那么危险我们还愿意在里面玩?第一个是估值低,第二个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资产好。

尤其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最容易举个例子就是腾讯。那腾讯算是我们国内这些年来,咱们不能说最好的,但起码从股价表现来说它绝对是最好的,它从刚上市的时候三块钱到现在的复盘价,它应该涨了有四五百倍。这样的公司只有在港股才能买得到。

那除了腾讯之外,其实你看后来上市的一些互联网资产,随便举个例子,像什么快手啊、哔哩哔哩,当然不是说他们好啊,就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这些你想买的这些资产,发现都在香港。这些资产相对 a 股确实有很多我看不懂的资产,这是促使我在里面玩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卫翁

对,这个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因为我在第一期聊港股的时候就在说——应该浩哥也是一样的——你在刚进港股的时候,那个里面的资产跟现在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港股跟那个时候的港股根本就是两个市场。

那个时候除了金融地产,就是一些香港的本地股,然后一些红筹股就是这些东西了,对吧?当然腾讯在里边是唯一的一个互联网公司,我觉得腾讯就像浩哥说的,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东西。因为它当年上市的时候根本就是一个小小不点儿,还是只有一个QQ的公司。

所以它是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完完整整地吃到它整个成长红利的这么一家互联网公司,剩下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全都是在已经长得差不多了才来上市,那最肥美的这块儿利润全部被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吃到了,甚至是被这个管理层等等的吃到了,对吧?没有给到二级上的投资者。

当然更糟糕的一种类型,就是像这个阿里巴巴这种他还利用他的资本运作可以先找港股要一笔无息贷款,然后等到自己又已经明显业务在巅峰的时候,我再来一把上市,再来融一笔资,然后让所有买到它的人都亏钱。就这个,真的也只有他做到了啊。

说回好资产这件事儿,现在的港股不但有很多这种互联网巨头,就像刚才浩哥说的,所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这些平台都是在香港上市。

当然这个背后有很多的体制上的原因,他们也只能在香港上市,他们的股权结构的问题。另外之所以这几年港股会脱胎换骨,也有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港交所跟香港证监会在过去几年其实还是励精图治了的。

在香港本身这个经济体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状况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更大幅度的开放,包括双重上市,包括对创新药企业的一些友好的态度等等的,让香港市场现在变成了非常多样化的一个生态。

正是因为现在互联网巨头都在港股上市了,才会有了恒生科技这样的指数,以及投资于它的ETF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虽然过去几年这个指数有起有落,但从公司质量上来说它确实代表了中国市场上最可以和纳斯达克指数相匹敌的一个群体了。

港股魅力指南3.4:这些行业只有在港股才有

其实还可以再说的是,港股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这种行业,在 a 股市完全看不到的行业,包括上市公司。比如说殡葬业,对吧?福寿园。类似这样的公司,你在 a 股是完全没有这个行业。当然在港股现在好像也只有他一家。

但是我在上面也小小的踩了点坑,就是他也是一个大家都会认为它有很多的,也不说隐藏资产,就是这种墓地,然后包括未来的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可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它的管理层说实话也不是特别的靠谱,不是特别的友好,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公司。

再比如说像这种民办教育,包括物业公司。这两个板块其实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大牛股,在香港市场非常受欢迎的,从不被待见到受到热捧,再回到不被待见。对,经历了完整的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的过程。

像这样的公司,因为它的整个经营的模式,特别是像民办教育,它采取的一些架构,其实让它在 a 股是不可能上市的,只能在香港这样一种比较开放的平台环境上市。再包括像医院,医院里面可能还除了比较大的这种医院之外,还有像辅助生殖……

浩哥

辅助生殖?唉呦,我知道你说哪个公司,这个公司到处差点把我的生殖欲给干没了。因为我当时就是觉得疫情放开之后,肯定要有一些提振政策,尤其你想疫情三年显然我们的生育率一定是受压制的,在这个时候备孕肯定是很麻烦嘛。

所以我觉得一旦放开之后,这个生育率即将迎来一个报复性反弹,那辅助生殖显然是要这样子乘风而起吧。我当时按照这个简单的逻辑,然后就确实当时参与了一下,后来也是被他们管理层给坑了一把。

大卫翁

看得出来,浩哥很郁闷,但是确实说医疗服务这块,港股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除了辅助生殖之外,还有植发的也只有在香港上。还有这个比较著名,像骨科的春立医疗,再比如说像一些综合系的医院,还有那个精神病医院。确实就五花八门,资产类别特别多。

就是很多很多的行业,你是在 a 股完全看不到的,然后只有在香港可以看到的。但是这些行业就是你千万不要因为它们很新奇,或者是觉得很有意思就去买。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板块,其实现在就是餐饮,餐饮里面包括细分到奶茶,现在所有的奶茶公司只要想上市的都在香港上市,对吧?再比如说我知道浩哥最近很喜欢的这个潮玩泡泡玛特。

港股魅力指南3.5:在港股,你可以进行真正的商业基本面分析

浩哥

我们拉回来,为什么港股市场那么的凶险,我们还要在里面玩?一个是估值低,第二个是资产好,第三个我是觉得就是这个市场的逻辑我能懂。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相对于 a 股,我是真的搞不懂它有时候炒作的逻辑。那港股呢?起码你是能够顺着这个所谓的商业分析,或者说有点偏向于价值投资,你还是要分析它的业绩,分析它的长远价值。a 股有时候真的要把自己的智商降下来。

大卫翁

就什么特朗普要赢了就去买川大智胜?

浩哥

对,就这个逻辑,但凡你是有逻辑的人,你怎么可以去买这个呢?但是你就要去降智。这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强迫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后来就转战港股。

大卫翁

我觉得这个背后还是跟参与者群体有关,对吧?不是说散户都是没什么想法的人,只是散户比较容易受到行情的影响。所以只要有游资,有这个大户把这个公司打到涨停板,比如川大智胜这种概念,他这把它炒起来,就一定会有人跟。有人追了之后,可以反手再把货卖给这些散户,这是 a 股一个比较大的逻辑。

我觉得不一定是那些投资者真的信特朗普赢就应该去买川大智胜,他只是看到了这个公司涨到涨停板了,然后觉得这是有人在炒它,那我应该跟上,我能赚一个涨停板。

但是在香港你就不能这么玩,因为香港市场除了因为机构参与度太高之外,它有太多的做空的方式,除了直接卖空,还有涡轮牛熊证等等等等的这些东西,就导致了你如果想要去拉一把,有无数的方式让你亏到血本无归。

所以你去看真正在 a 股玩的转的那些牛散,包括大户,他们其实在 14、15 年那波尝试过去港股的,他们是想要去把自己的这套策略复制到港股,最后发现那里根本不适合他们。

但是还有一部分,就像浩哥你这种,就是还是重视商业分析逻辑,重视这个公司基本面的,那么香港对他们来说就会变成一个第二战场,有些公司它确实是可以在里面去深耕它的。

港股魅力指南3.6:在港股,散户相对机构也可以建立一些局部的信息优势

浩哥

我觉得反正对我们的逻辑和体系来说相对友好。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这个也跟你之前提到的香港的那些基金研究员看起来很闲,这个就呼应上了,就是为什么我还要在这里面玩?是因为我觉得作为我们普通的散户,普通的小韭菜,你对于很多公司的研究是有局部的认知优势的。

局部优势就是,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小韭菜,一个小散户,你肯定是不能跟大机构比的,人家有钱、有资源、有最好的人,但是就是因为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它是一个刚上市的新股或者一个小公司,机构是没有办法覆盖的。

无论是从市值还是从成交量来说,它不覆盖,它不看,所以这公司可能就有错误定价的机会。但这个时候如果你看,你仔细去研究,诶,你可能就会有一个价差,这时候你就有埋伏进去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比如说以前我在调研地产公司的时候,举一个例子,像碧桂园,这公司它是一开始是在广州那边的,但其实它也是在广州的周边,它后来的路线是全国范围的农村包围城市,所以你想想那些香港的穿着西装,在这个办公楼里穿的衣冠楚楚的白领们,他们怎么可能去某一个地级市的乡下去调研呢?

你光坐飞机都飞不到那,到了那个地级市,然后再坐一个小时那个三崩子,然后到那个县城里,那这个时间人家可以飞到纽约了,所以人家就不会去调研,他可能就不知道当地卖的情况,然后这个时候就有认知差了。

那其实你自己可以跑一跑,或者你不全部调研,你就看你周边的这个情况,你们的地级市旁边总有个三四个项目或者两三个项目,这样一跑下,你就建立局部认知优势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抓住错误定价埋伏进去,那其实相对于我们就是散兵游勇打败了正规军。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是我过去几是取得好收益的一个范式。

大卫翁

对,我我觉得刚才浩哥说的这一点其实非常非常的重要。

香港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问题,但是等我们讲到它的好的一部分,就是它的资产很丰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因为它是一个热带雨林,所以它里边会有一些机会确实是被错误定价的。

错误定价的原因,我觉得刚才浩哥说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没有被覆盖到,他不是说“你觉得是上,他说的是下”的这种错误,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意见,他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个东西,这个可能性是更大的。

但是在 a 股一个这么卷的市场里面,只要但凡你是个小苗子,因为你是在大棚里,所以一定会有研究员去看到它,一定会去覆盖它,所以散户在里面取得信息优势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为你浩哥你刚才讲的时候,我在想香港类似这样的,除了地产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曾经的案例?就咱们俩经历过的案例。比如物业?

浩哥

对,比如说那个旭辉永升,我知道他刚上的时候很小,后来也是高峰的时候,从低谷到高峰也是涨了 10 倍。

大卫翁

包括绿城服务也是一样。

因为市场刚开始会认为你跟地产公司的联系太紧密,没有办法摆脱这样的一个范围。但实际上是那些研究员没有看到在中国的这种大批的房地产的项目,这种社区它其实缺少一个好的物业。

所以对于这些头部的物业公司有非常大的机会去拿外面的项目。等到他们发现了这条逻辑之后,这些公司其实都是 5 倍、 10 倍的涨幅。

但对于中国人,你其实如果一直生活在你的这些城市里面,你就会知道物业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稀缺的东西。原来是感受不到的,但是等到后来你感受过好的,比如说我住过绿城的房子,我就能感觉到绿城的物业确实是蛮好的,包括像万科物业这种。

那么你在买房,包括你在租房的时候,你就会考虑类似这样的一些物业,那这个背后的这个机会,你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才知道。

港股赚钱范式指南4.1:错误定价

类似这样的一些信息差就是出现在中国独有的一些商业模式,出海到香港上市时候的一些机会。包括央国企,我觉得也是现在会有一些机会,类似这样的情况。

因为对于香港投资者,对于海外投资者,央国企已经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歧视态度,就是他认为你就是不行的,或者认为你就是效率低下,包括你对市场不会很友好。

但是第一在这里边也会有一些异类,第二整个中国的这一套政府治理的体系,一旦它转向的时候,当国资委对于这些项目打分了,你分不分红就是在你的打分表里的,那你分不分?它一下子就会变成从一个减分项变成一个加分项之后,整个逻辑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这个事情市场现在只对某些行业有了定价,包括像银行等等的这些行业,我觉得香港市场已经有了相应的反应,但对于更多的一些央国企所在的行业,甚至包括控股平台是没有的。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吃过太多亏的人,你也很难说服自己现在就去进去,我可能会选择再看一看,如果管理层真的在未来的一两个季度,或者是一两个年度里面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跟市场去沟通,然后包括提升派息率的动作,我也还是会去买的。

浩哥

你说错误定价,央国企其实过去几年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中移动。当时因为制裁,所以外资就被迫地卖。然后当时只要你注意到它,并且用一个,其实都不用怎么动脑子,你就算最简单的估值都会觉得是可以买的。就是有些机会出现的时候你不用动脑子的,你也不需要勇气,你只需要平静地算下的账就行了。

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范式,就是叫错误定价。

港股赚钱范式指南4.2:新股三级跳

那另外几个范式。比如说我总结了一个叫新股的三级跳。

什么叫三级跳?首先刚上市的一个新股,如果它不是一个明星股的话,大家对他的关注是不多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散户,你就可以先研究、先埋伏进去,先调研,这个时候你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认知优势。

因为首先公募大概率是不会买的,太小了它覆盖不了,然后私募研究精力也是有限的,它大概率也不会那么快的给它覆盖掉。如果他覆盖了,因为他资金量可能也比较大,他也很难买进去,一买把股价拉高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发现相对好的机会,提前埋伏进去,然后伴随着它价值被发现的过程。

首先是私募会买。比如说假如说一个 30 多亿的、 40 多亿估值的一个公司,私募买一点,涨个百分之二三十他就可以进港股通了。

进港股通之后,国内的大公募就可以买。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抬轿子,慢慢抬起来。他可能一开始就从估值从 10 倍变成了 15 倍,变成了 20 倍。

其实这个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仅仅是因为流动性的原因,或者说你覆盖的早的原因,它就形成一个上升趋势。那如果它后续发展再很好,那可能又会形成一个新的螺旋。

大卫翁

所以你看这个就跟 a 股完全是相反的。a 股往往新股上市即巅峰,不管你后面业务会不会继续好的发展,但是它的上市一定是一个高点,然后开始往下掉。所以如果常在 a 股投资的人,你会没有办法意识到港股有像浩哥说的这样子的一种投资逻辑。

浩哥

是的,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首先强调这个公司绝对不是我推荐,我这个公司确实今年给我很大很大的伤害,叫老铺黄金。

我上头是因为第一它产品确实很有吸引力,第二是对自己无限的悔恨。

因为这个公司在它上市之前就有人跟我说过,说估值也不高,产品也不错,我当时就非常下意识地、非常固有思维的觉得黄金饰品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玩不出什么花来。而且当时我在新西兰,我也没办法去实地调研。

我就没有注意,它当时上市的发行价格是 10倍PE,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价格是按照去年的业绩的10倍 PE,今年的业绩已经又涨了很多了,所以它是一个如果你按照估值来看是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

为什么当时会定在 10 倍?我也是朋友打听,是因为当时他们去年在找基石投资者的时候找不到,因为市场太差了,所以腾讯当时就给他们绑定了一个比较低的估值,腾讯作为基石。

后来上市的时候业绩看已经非常非常便宜了,所以上市当天就涨了百分之七八十。这个时候如果你不研究,你肯定觉得,哇上市当天就被炒了,就被爆炒,那不要参与。他后来就一直横盘,我也没关注。

后来我有朋友就给我讲这个公司是经营业绩不错,因为我以前做商业地产了,我商业地产的老大哥们给我讲,这个品牌一个店,它的业绩比宝格丽、比梵克雅宝这些都好,而且它的店一般来说都是 200 平米这种比较小的店,那梵克雅宝很多还有更大的店。我当时就觉得不对。

大卫翁

跟周大福、老凤祥完全不是一种逻辑?

浩哥

嗯,这个就不打开说,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体验一下。我继续把这个痛苦的事情讲完。就是当这个时候我觉得有点不太对了,我开始想着去研究一下这个公司,但又有点懒惰,又耽搁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就进港股通了,进港股通当天就涨了百分之十几。

后来就从进港股通之前的价格可能八九十,一路涨到了130 多。然后我才开始研究,才开始好好的看他的业务,去实地体验,然后当时就觉得后悔了。为什么痛苦呢?是因为这个公司完全是在我能力圈覆盖之内,但我没有重视。

大卫翁

听众们也听到了,这个股票很可能现在已经达到了三级跳的第三级了,已经进了港股通了,所以我们完全没有什么推荐的。浩哥仅仅是因为踏空的这种痛苦,可能比亏损的痛苦更大。

港股赚钱范式指南4.3:困境三级翻转

浩哥

太痛苦了。

另外一个典型的赚大钱的范式就是叫 Triple kill,就三级反转。你刚才提到戴维斯双击,对吧?最厉害的是三击。

低估值变高估值,低流动性变高流动性,然后业绩也继续往上,业绩的成长也体现出来了。

就是以前估值低,比如说从 5 倍 PE ,变成 15 倍PE,那就是 3 倍,对吧?业绩比如说从一块钱变成两块钱,这又是两倍,那叠加起来就可能就是六倍了。然后你再来一个增速。

可能以前你是一个 10% 的增速,然后在现在你你可能业务周期来了,肯定是20%, 或者 30% 的增速,那你的 PE 又向上面弹个30%。这样你一乘起来就是 10 倍。

这种情况,这种三击的情况在过往的地产、教育,然后物业都出现过。

大卫翁

消费也有,可能少一点,因为消费企业大家认知会比较充足。但比如说海底捞的那个底料公司,颐海国际其实有过一波这样的逻辑。他有一个自热小火锅的曲线,是原来市场都没有预料的。

13

浩哥

对,颐海国际是当年是一个大牛股的啊。还有像什么雅迪这些,当时都是走过一波十倍的这种漂亮曲线的。

港股赚钱范式指南4.4:做局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典型的这个范式,这个有点不太好,这个叫我称之为做局。这个做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讲的都是一些江湖路数,上不了台面。

首先有些公司他们有做大市值的需求,不管是你为了方便后续融资,还是自己的市值形象,还是你出去谈生意,大市值总是比小市值更有面子,那更好谈一点。

而且确实有些老板他也会很苦恼,为什么我公司业绩那么好,或者说业务那么好,你就给我 5 倍估值,他也希望能够做大呢。

他一般第一步要什么呢?先找资金来抬轿子。但是能抬得起轿子的资金他们也很多以游资为主,他们也不能说我靠我一人之力就把你抬起来,所以这样就有一个抬轿子过程。是怎么呢?

先找一些能够把它弄起来的,先给它炒高个百分之二三十、四十,先走出一波曲线,这个时候一般先要来一两根大阳线,把市场热点聚集。

这时开始对外释放消息,先是用游资来释放消息,游资去找一些圈内的朋友们,又有新的朋友们,然后他们就说,这公司业务出现什么反转,什么变化,什么第二曲线还是市场还不知道,只有少数人知道。

然后逐步的扩散,扩散了之后就是说管理层会释放一个什么东西,比如说召开一个发布会,或者召开一个沟通会,讲一讲我们在某一个业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即将会在某一个财报上出现那个业绩兑现,把业绩做死。

可能它确实通过一些财技,或者说通过一些销售收入各方面的腾挪来把业绩做实。这种情况实话说一般出现在深圳圈子比较多,因为深圳跟香港又比较近,他们就经常去。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诋毁深圳的朋友,我有很多深圳的朋友,但这确实只是陈述一个事实,我接触下来他们做很多小票都用的这种逻辑。其实你刚才讲的像海昌海洋公园,我当时觉得有点像这种。

大卫翁

确实有点像这种,但我觉得浩哥你刚刚讲的这一条范式在 a 股也同样是很多的。就这种所谓的做局,早些年叫市值管理,特别是在市场好的时候, 14、15 年,然后包括像 2021 年,凡是市场比较活跃的时候,有很多投资者愿意这个在里面玩儿的时候,其实类似这样子的事情都会发生。

当然 a 股监管会比较严格一些,可能后面就是会操作起来会比较难,但是我觉得类似这样的模式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是比较难参与的,因为你不在那个圈子里面。

浩哥

这个时候我就觉得你要么就早信,要么就彻底不要信。海昌公园这个很早以前就传到我耳朵里,你想我自己做商业地产,我以前也去过各种海洋公园,当然我对标的是什么?香港的海洋公园之类的。我去海昌一次就悟了,我说这个确实不太符合我的投资审美,我就 pass 掉了,但后来它确实涨了很多。

大卫翁

但是该急跌的时候,它也急跌了。

浩哥

这种东西就是除非你在这个圈子里,除非你是第一手的消息,你成为第三个、第四个抬轿子的人,否则你就不要参与了。你要么就信得很快,要么就彻底不信。

那先总结一下前面的范式,新股三级跳,超级反转,然后第三个是做局。

大卫翁

再前面应该还有一个错误定价。

浩哥

所以这几个就是我觉得总结的目前来说,我自己在港股市场这么多年的几个赚钱的范式。

大卫翁

我觉得大家也能看到,就是港股赚钱真的没那么容易。没那么容易是因为刚才说的几个范式其实都很高阶。它都要求要么你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要么你有足够多的胆识,足够高的胆识,要么你就是有很好的运气等等的,总之可能都是几个条件的综合体,你才能达到某一个范式,然后在里边赚到。

浩哥

对,总之这个市场还是不太适合小白的市场。如果说大家想参与,还是建议买一些指数。真的是买一些指数。

大卫翁

或者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一些白马,一些高分红的东西,这个在港股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投资的策略。

港股就像维多利亚港湾,潮起潮落终有时

那最后的最后就是,浩哥你觉得未来香港市场,港股会是你一直去投资的一个地方吗?

浩哥

我认为会。就是在我的投资体系当中,港股是优于A股的,首先说它这个逻辑是更符合我的投资体系的,就还是从商业分析逻辑。

第二我认为香港其实它还是有一些特殊的意义的,就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它还是不同于上海,它还是有它自由的属性在,所以它还是一个我们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个资金相对自由流入的窗口。

我以前听过一个最好的表述。美股它就像太平洋一样,是海纳百川,可以吸纳全世界的钱和资产,a 股像一个内陆湖,所以流动性特别充沛。

但是港股 其实就像维多利亚港湾一样,它是在连接着内和外,它的水可能来自大西洋,可能来自太平洋,也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它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它是不停地潮汐涌动。

那可能这几年我们听到的说法是所谓的什么衰退,但这种情况我相信在香港发展的几十年当中,也是有一些危机和不顺的情况下。

我觉得在未来,还是之前提到的,如果说我们的资产,我们自己,因为香港目前来看它主要的资产还是以中国的优秀资产为主题,如果我们这些资产能够走出一个非常好的向上的趋势的话,我相信这些水还会从太平洋,还会从大西洋回来的。

大卫翁

对。我觉得第一,我非常同意浩哥刚才说的,特别是这个比喻,就是维多利亚港湾跟内陆湖,包括跟美国市场的这种对比,我觉得非常的贴切。

第二个就是在我看来,因为从最早作为机构投资者去接触这个市场,看到他一步步脱胎换骨,在中间也经历过大家一直在说港股要被边缘化了,然后他突然又到了市场的中心等等的,在这两个中间来回切换好几次了。

现在我看来,它就好像是 MSCI China这个指数,里面从原来的只有港股,到后来有了中概股,现在有了a股,它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你不要去说什么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它其实都是中国市场的一部分,你只有把这三个市场里面的公司放在一起,它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资产,对吧?这在未来很长很长时间,我觉得是不会变的。

这些优质资产依然会在香港市场发光发热,可能因为各种股权结构、法律等等的原因,它也只会存在于港交所。所以对于所有对这些资产感兴趣的朋友来说,香港市场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地方。

我记得我去年第一期讲聊港股的市场,我就说,我当年做机构投资者的时候,大家对港股是完全不熟悉的,也不用去关心港股。但现在对于那些公募基金来说,现在你在走进任何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去跟基金经理聊一个行业的公司,是不可能忽视在香港上市的这些资产的。

因为除了个别行业可能在香港市场比较少之外,任何一个行业的龙头或者是好的公司都有很多是在香港的,所以它就是一个大的板块中的一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第三点就是香港就是新手村之外的一个高阶玩家的打猎场,我是这么认为的。它对于高阶玩家来说能在里面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新手,你是一个没有很多时间花在投资这个领域的普通人来说,你进去你就是被打猎的那个人,你就是那个猎物。

所以我认为就像刚才浩哥说的,香港市场不是说我们希望它发展的好,而是我认为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就是会发展越来越好的。

地缘政治越复杂,越有它生存的必要,越有它的生存之道。

哪怕你说它背靠中国,或者说它会被越来越融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只要海外投资者依然对中国感兴趣,香港市场对他们来说才是一个更熟悉的市场。对里面的机制也好,监管也好,不是 a 股,而是港股。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更熟悉的。

而对于中国市场,来中国的投资者来说,你要去买这些好的资产,你就只有在香港能够买到,所以从两者两个资金面来说都是好的。

但是为什么香港市场的体感这么差?就是因为它是高阶玩家的娱乐场,它不是给普通人设置的投资的场所,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回到最后的初心就是指数基金,一些行业基金,或者是一些大的龙头白马,以及高息股可能是普通人最应该涉猎的这个部分。

我在上一期港股基金专题里介绍过若干我比较喜欢的宽基和行业指数基金。宽基指数就是盈富基金(2800.HK)和恒生国企指数基金(2828.HK),而行业和风格指数基金包括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恒生医药ETF(159892)和恒生红利ETF(513950)。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胆识有足够的信心,你觉得你的装备已经足够好了,那么你可以看看浩哥今天提供的几个范式,里面也许有一款适合你。那么最后,也祝愿大家能在里面赚到很多钱。

浩哥

对,狮子山精神永不灭。



宏观:

年报季中的真实中国2024

关于2024年的五个预测和十五张图

全球宏观和资本市场2024年中盘点:这次终于不是“打脸会”


市场

关于增量政策方向和未来行情走势的一些推演

关于这一轮行情,截至目前的一些看法和三点建议

我为什么要杀回可转债这个“鬼故事”越来越多的市场?

黄金行情走完了吗?上游资源品的投资机会可能才刚开始


随笔:

再推荐几篇近期财新周刊上的文章

日本人更怕台风还是地震?

当一个普通日本人决定开始买股票


播客:

vol.79.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存不住钱?

vol.75.为我们的资产配置,打造一个武器库

vol.71.有多少钱才该考虑做资产配置?

起朱楼宴宾客
金融狗记录这个大时代,播客同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