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扬属于最早考获港英政府政务主任职位的本地大学生,资历比现在多位政务官都要深。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已晋升至署长级、司级(现称司长)。1997年初,他出任政策统筹局长,借调到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工作,与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官员对接洽商,协助安排了香港顺利回归和开创「一国两制」。
据说,九七年七一过后,一批政务官同事共聚,互相道贺,庆幸政权交接过程平稳,更喜基本制度体制都得保存下来;有人欢呼:「我们做到了!」
政务主任职系是为准备参与到政府高层管理的。港英时期,高层以英籍人员为主。到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基本法》规定公务人员必须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先前在各部门任职的公务人员可留用,而各司司长、副司长、各局局长等主要官员,必须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香港公务员队伍为社会的安定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中央制定对香港基本方针政策时,认定18万公务员是香港的巨大财富,是实现「港人治港」可以依靠的力量,回归时毋须大换班,对九七前执行公务行为不存在「秋后算账」的问题。原公务员留任的方式尽量简便,薪金待遇和服务条件不低于原来标准;退休或符合规定离职的公务人员,不论其所属国籍或居住地点,仍继续领取应得的退休金和福利费等。
现在可以毫不犹豫说︰中央对香港公务人员的方针政策是正确、奏效的。给公务员作出的承诺都切实恪守。尽管经历了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香港人终归是爱国的;反映到政府系统中,经实际考验证明,公务人员队伍基本上也是爱国的。像孙明扬以其一生,具代表性地证明了成功由港英治下转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服务。
香港回归后,孙明扬即参加到特区政府高层管理,陆续担任过几个决策局的局长。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引入高官问责制,孙明阳便脱离公务员系统,转为政治任命的局长,一直至退休。
上周四在追思会上,多位现任局长和前任高官发言悼念,推崇「孙公」的洞察大局,迎难解困,多谋善断,扶掖后进。社会人士谈到他广交朋友,亲善爱群,乐观豁达。大家称颂他对社会的贡献。最后遗孀孙钟小芬简短回应,说出孙明扬爱国爱港。盖棺论定,作为香港官场中人,这一点尤为重要。
数月前在一次聚会上,孙明扬对我谈到,他在家中会观看拍摄内地建设成就的纪录片,「我眼浅,常看得热泪盈眶。」这是在电视屏幕内外目睹沧桑巨变、亲历强烈对比的真情流露。
世事变化,香港被推到国际较量的风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给公务员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务员体系要符合新要求,必须继续进步。首先也要同全社会一样,建立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这涉及根本的认识、思想和感情,需要时间培养。特区政府为此设计相关课程,及安排到内地考察研习,应重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