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为王:biotech战略之管线选择

文摘   2024-07-25 09:00   江苏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靶点研发无止境,但企业的钱/临床资源有止境。诸多靶点如花枝招展的少女们,吸引着biotech注意。

但每个靶点都有风险,正如有些感情投入再多也没结果。企业研发立项把持不住,迷失在靶点花丛中,很容易出现金流问题。

企业太偏科学,忽视商业,做出好药也赚不到钱,一场空,商业本质还是追求利润。企业太偏商业,忽视科学,管线创新度不够,天花板低,也不符合市场偏好,这种事何不交给pharma。

所以,biotech的科学属性与商业属性应该如何平衡?这就涉及到管线战略

肿瘤+自免,治疗领域要聚焦

研发领域聚焦肿瘤+自免的公司很多,但它们真做到聚焦了吗?

确实,肿瘤与免疫是市场规模前二的治疗领域,但这2个领域细分适应症多、科室分散,选择既要又要需要海量研发资金。产品真上市了,能横跨肿瘤、自免两大领域,把药卖好的biotech,有几家?

纵观美国biotech,大多是聚焦一款leading-asset,迅速做到商业化(单产品做销售容易),再去拓展管线,如Alexion、Neurocrine、Vertex、Pharmacyclics(被收购)等。

即使资金不愁,临床资源呢?肿瘤+自免的入组都是高竞争,分散资源的后果是:2个领域产品进度都被拖慢,严重影响产品商业价值

仅做到管线聚焦2个领域,远远不够。别说2个领域,仅自免就涉及皮肤科、风湿科、肾内科、呼吸科、儿科、血液科,临床、销售怎么做协同?

真正的聚焦:biotech需要在立项阶段就确定,自己的临床资源和钱的最大头,要花在哪个核心产品的哪些核心适应症上。非核心产品/适应症,都可以合作出去。

这方面国内不乏优秀样本,以康诺亚为例,看成立以来的战略聚集

1、不缺钱: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陈博是华鑫康源+君实创始人,自身资金雄厚,融资也很顺,有高瓴及礼来亚洲加持,18年A轮2250万美金,19年B轮6000万美金,21年C轮1.3亿美金,21年香港上市融资1.9亿美金,累计融资额超4亿美金;

2、自免和肿瘤经验都很丰富:陈博是兼具自免+肿瘤经验,在华鑫康源做过Blys抗体,君实领导多款肿瘤项目,联合创始人王常玉是肿瘤大咖,大名鼎鼎的O药发明人,联合创始人徐刚有丰富的免疫学学术背景;

3、重心侧重自免:有钱、有人、有研发实力,成立时间也很早,康诺亚大可选择肿瘤+自免两手抓,把管线铺开全都做。但创始团队早就决定避开拥挤的肿瘤赛道,把重点放在自免,尤其是CM310(IL-4Rα抗体)上,这个决定非常明智。

4、适应症聚焦,授权非核心权益:CM310的适应症包括特异性皮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结节性痒疹、哮喘及慢阻肺,按科室可分为肤科、耳鼻喉科、呼吸科。CM326(TSLP抗体)也类似。

适应症广的优点是销售上限高,缺点是临床费用昂贵、上市后组建销售团队难。对销售底子薄弱的biotech,小适应症开发甚至会亏钱,抓大放小才是王道。

看起来康诺亚早就制订了自免领域的销售策略,自己主做皮肤科、耳鼻喉科,将呼吸疾病适应症授权出去

2021年,康诺亚与石药达成战略协议,将CM310与CM326的中国区呼吸道疾病权益均授权给后者,获得1.7亿元首付款+2亿元开发里程碑+销售额里程碑/销售提成。

与石药的合作对公司有三重利好:

1、首付款补充现金流,尽管公司账面资金充足,但管理层积极BD、未雨绸缪的公司,谁不爱呢?

2、临床资源高效使用:CM310需开展7项注册性临床,入组压力大,难以保证临床进度。合作后,授权出去的2个适应症可借助石药临床资源加速入组。己方集中推进皮科/耳鼻喉科III期,加快了CM310的注册进度。

3、不仅未损害产品权益,反而将蛋糕做的更大:授权出去的2个适应症虽具有不错市场潜力,但IL-4Rα的最大适应症在皮科,皮科与呼吸科协同效应很差,自有销售团队难以分出精力将呼吸市场做大。

药品市场就摆在那,自己没能力吃掉,就会被竞对抢走,逐渐丢掉更早上市的时间优势。

因此选择销售能力极强的合作方,将蛋糕做大,自己享受销售分成,康诺亚一点也不亏。从DCF角度看,这次合作实现了1+1>2。

康诺亚管线的进度,印证了聚焦的力量,CM310即将成为第一款国产IL-4Rα抗体,领先竞争对手近2年。在商业端,2年的先发优势堪称巨大,足以保证市占率遥遥领先。

自免管线优质资产多,战略性克制

将目光拉高到康诺亚全部自免管线,会发现高潜靶点很不少,TSLP(CM326,恒瑞的TSLP抗体14亿美金被GSK收购)、CD38(CM313,Biogen18亿美金首付收购HI-Bio的CD38抗体),以及近期授权给Belenos的两款双抗。

CM313与CM326获批IND时间仅比CM310晚1年和2年,但公司战略是:聚焦CM310,快速获取一款上市产品,再着手充实管线

自19年第一个IND至今,康诺亚在国内共注册43项临床研究,CM310占23项。手握如此多重磅管线,若选择all-in、快速烧钱,也可以理解,但后果呢?21年后港股泡沫破灭、再融资困难,恐怕已陷入困局。

人性之美在于克制,biotech战略亦如此。克制并非胆小、并非不做。随着CM310进入准上市阶段,公司其他自免产品的临床开发也进入加速期。

为何biotech需快速推进一款产品上市?

以康诺亚为例,CM310上市后,销售团队获得专家资源,加速其他管线临床入组和上市,其他管线上市后又可共同推广,形成上市-销售-临床加速-上市-销售synergy的加速正循环。

此外,初步建立销售渠道后,渠道对产品立项/推进提意见,来自市场一线的反馈帮助公司更科学地调整项目优先级而一股脑快速推进多个项目,被市场教育的可能性很大。

随着CM310上市,康诺亚成长为biopharma的通道已经打开。而许多biotech一开始就并行推动2款甚至3款asset,看似是规避单一品种失败风险,实则没客观认知自己的推进capacity,最后钱也烧了、进度也没赶上。这就是管线的取舍

肿瘤领域-合纵连横,巧借力

康诺亚团队有肿瘤研发经验+抗体开发平台,但肿瘤竞争激烈、临床前/临床费用都很昂贵,因此创始团队选择聚焦在自免。同期成立的biotech,大多专攻肿瘤,在I/O双靶领域损失惨重,这就是战略的意义-避坑。

那是否会错过肿瘤的双抗+ADC这两大风口?也并没有,战略聚焦不代表不做,通过合作轻装上路,更适合创新药企业。

以ADC为例,要建ADC平台,在化学部分linker-payload,大量筛选工作耗时耗钱。等待平台建起来,可能风口早已错失。

康诺亚选择与乐普生物按70:30比例合资成立子公司KYM Biosciences,利用自有抗体平台+乐普ADC平台,迅速把项目做起来

得益于该合作模式,在拥挤的Claudin-18.2领域,KYM迅速开发出国际进度领先的ADC产品,并与阿斯利康达成超11亿美金合作,首付款和特权使用费都相当不错。


在双抗领域,在2017年公司与诺诚健华按50:50比例成立合资企业天诺健成,借助诺诚健华的肿瘤临床、销售能力,且可分担研发费用。目前天诺健成两款抗体药CM355(CD20*CD3)、CM369(CCR8)均进入临床阶段。

2021年后公司资金逐渐宽裕,自有双抗CM336(BCMA*CD3)、CM350(GPC3*CD3)也进入临床阶段。

药品研发,唯快不破,KYM与天诺健成的子公司股权+技术合作模式,同时降低研发负担、加快临床进度,在国内biotech圈少有。

善于学习,出海策略再升级

近期公司将双抗CM512及CM536的海外权益授权给Belenos,获得1500万美金首付+后者30.01%股权。而Belenos由Orbimed持股50%,很显然这一合作模式借鉴了恒瑞与Hercules。

这一模式与知名投资基金合作组局,相比一次性授权,30.01%股权保住更多海外权益和影响力。

从对外授权到合资共同研发到与资本组局出海,公司主打一个听劝、善于学习,要不怎么说陈博是医药圈少有的全能型人才。医药行业的董宇辉

康诺亚的管线发展路径是1+3+N,这条路径值得所有biotech参考:

CM310是1,最早进入商业化,展示销售潜力;

KYM、天诺健成、Belenos是3,3家子公司,管线各有特色。

N是自有管线,CM326、CM313、CM336等,随着1开始造血,N的临床进度逐渐加快,保留对外授权预期。

总结就是:聚焦关键产品,通过多种多样合作改善现金流、实现管线价值最大化

炒医药,必须关注越学习越贫穷知识星球,从此不再被忽悠如何投资生物医药行业?欢迎加入越学习越贫穷的知识星球,定期分享上市公司点评、职场、投资避坑。欢迎优秀生物医药公司合作!

公众号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免得错过推送。这里是越学习越贫穷,一个只说真话的公众号,加群添加wx:yuexuexiyuepinqiong

越学习越贫穷
医药人都关注的公众号,观点最真实的行业自媒体,坚持底线,努力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