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京剧道场”公众号,原载《京剧谈往录三编》北京出版社 1990年9月出版。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一次我所编的《霸王别姬》演出不久,就有人因戏中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而说闲话,说汉朝人念唐人的诗,实在可笑。叔岩听到这话,很以为然,他对我说:这是很大的毛病,决要不得。我说这话你当然又是听到外行人说的。这种议论,我听到很多了,萧长华就跟我说过。
叔岩问:为什么前人可以念后人的诗呢?我说你先不必问我,我先问问你,你说前人不可念后人的诗,姑且算你说的有理,那么后来才有的名词,前人可以说不可以说呢?他说当然不可以说。我说好了,待我大略给你讲一讲。
总而言之,这些情形,你们自己不会知道,哪是唐诗,哪是汉诗。就是偶有知道的,也少得很,这当然是听得文人说的。因为他们外行,又没有看过传奇剧本,偶尔知道这么一两句,就随便大发议论,以为独得之秘,其实若照他所说的情形来办,那元明清三朝传留下来的杂剧传奇各种剧本都得烧喽才成。可以说是没有一种剧本用的了的!
因为这所有的剧本中,大多数都有集唐的诗,尤其是每折末尾。有的剧本,完全集唐。而每出中,集唐的诗句,亦不在少数。例如《邯郸记》为汤临川所撰,其中卢生所念,多是集唐。这还不算,有许多名家的剧本,简直的用后人的姓,比方随便举例说几种。
《琴心记传奇》,第二十三出念:“身在萧关意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千金记传奇》,演项羽的事迹,而第十五出项羽白:“吾闻昔人有七纵七擒之能。我项羽岂不能一纵一擒。什么轻重?”按七纵七擒。为孟获事,在项羽后四五百年。又四十六出张良白有 “昔日四皓,俱归隐商山”云云。语气未免太早。
汪伯玉之《高唐梦》杂剧,内侍念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殿上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此乃直呼后人名姓。襄王念:“今夕复夕,共此灯烛光。”
《渔阳弄》中童女合念“可知昨夜玉楼成,不是陇西李长吉。"此亦直呼后人之名姓。
杂剧传奇中,这种情形多得很,以上不过只举数则而已。总之戏剧乃游艺文章,与八股等文不同,没那么严格,凡挑这种毛病之人,干脆都可以说不通。我说这话,并非武断,前人有这种议论的也不少,兹举一条如下。
明朝王骥德(号伯良),在他的曲律二则中,写过一段文字,说元人作剧,曲中用事,每不分时代先后,马东篱三醉岳阳楼,赋吕纯阳事也。寄生草曲: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抵多少骑驴魏野逢潘老。俗子见之,有不訾以为传唐人用宋事耶?画家谓:王摩诘以牡丹芙蓉莲花,同画一景,画《袁安高卧图》有雪里芭蕉,此不可易与俗人道也云云,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这些,都是杂剧传奇中的情形。撰杂剧传奇的人,多数是有学问的人,他们是明知道,而故意这样用法。到了编皮黄剧本的人,多数都是没什么大学问,他们用的句子,这种情形更多,便都是模模糊糊,随便用的了。例如:
闭门推出窗前月 付与梅花自主张
大抵乾坤都一照 免教人在暗中行
闭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人言无二三
寄身人宇下 怎好不低头
河尚有澄清日 岂可人无走运时
等等的这些句子,都是后人的,但戏中无论哪一朝的事迹,都曾用过。这你都能改了它么?
再者你刚才曾说,后来的名词,也不该用,话虽有理,但更难了。我随便提出一出来,你就没有办法。比方《桑园会》一戏中的句子,有“靴尖不离午朝门”、“织女配牛郎”、“马蹄金一锭”、“阳关大道人来往”、“披枷带锁”、“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词句。按靴子、午朝门、织女配牛郎、阳关、枷锁、马蹄金、僧佛等等,都是鲁国那个时候没有的名词;不但此,在那个时候,就没有骑马的,那么你演这出戏的时候,你照样唱不照样唱呢?你要想改,也不难,那至少你还得好好地念50年书,否则你不会知道某一个名词,是起自何时的。我知道的不过是太仓一粒,你知道的还不及我多,那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