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的出现标志着临床前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持续20到30年,随后进入明显的痴呆状态。在临床前阶段,约30%的认知正常老年人显示出Aβ-PET负荷的增加以及脑脊液和血浆中Aβ1-42水平的降低。AD的致病机制涉及细胞外Aβ1-42清除失败及细胞内tau蛋白缠结的形成。Aβ1-42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裂解产生的,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其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脑中的Aβ稳态至关重要。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促炎反应在清除Aβ中起关键作用。
此外,除了小胶质细胞在脑中清除Aβ外,Michaud等提出了一个关于单核细胞从脑中清除Aβ的假设。同样,作者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外周单核细胞的先天吞噬活性与脑中的Aβ积累呈负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Aβ清除。
文章信息
2024年9月12日,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Florey研究所的顾柏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4.7)发表了题为Clearance and transport of amyloid β by peripheral monocytes correlat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的论文。本文发现了外周单核细胞可能在清除AD中枢神经系统Aβ中发挥作用,提示其作为AD诊断和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方法,识别血液中结合Aβ的CD14+CD16+单核细胞,显示其具有类巨噬细胞表型和高Aβ吞噬潜力。结果发现,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单核细胞表面Aβ水平显著低于认知正常者,提示AD脑Aβ清除能力受损。
»使用人类脑脊液(CSF)细胞和APP/PS1小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外周单核细胞可从血液浸润至CSF,甚至进入脑,并且还能够离开中枢神经系统回到外周。这表明外周单核细胞在Aβ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单核细胞表面Aβ可能作为AD诊断和疗效监测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研究假设外周单核细胞也可能进入脑完成Aβ吞噬,并探讨了其通过特定通道离开脑回到血液的可能性。此外,观察到CD45+CD163+单核细胞在CSF中与Aβ结合,提示其在AD中的活跃角色。研究结果强调理解外周单核细胞在AD中的作用,有助于开发促进AD患者脑中Aβ清除的治疗策略,为AD治疗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原文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1393069/
编辑:杨诗歌
排版:bonbon
校对:吴彦池
审核:曹秋晨
转载须知:
本文为枢界centrangle原创文献阅读笔记
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扫码加入群聊,尽享文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