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一样的展开剂,产物极性有时比原料大,有时比原料小,有时又一样!

学术   2024-10-16 08:08   广东  

点击主页右上角的“…”加入星标,您可以实时接收到我的推送


关于TLC点板之前已经做了好几期了,今天主要分享一下在不同的展开剂体系中,产物和原料的极性之间的大小是不是恒定的?通过几个示例,相信大家都有所得

1、首先我们来看菜籽的一个酰胺化案例:

这个酰胺化因为没有具体的案例参考,所以我筛了一下缩合剂,一个是活性低点的EDCI,一个是高活性的HATu。
投反应很顺利,但是TLC之后有点懵逼,因为我发现酸和胺和产物基本上都在一道线上,换什么展开剂都一样,但大致看又好像HATu和EDCI的体系点上都像套了一个小极性点的产物,只不过HATu的多点,EDCI的少点,挺崩溃的
后来爬板的时候因为正好在做亚胺,硅胶板要碱化饱和一下,当时配了加三乙胺的PE:EA=1/1的展开溶剂。亚胺做完后我重复点上面缩合的板,因为个人习惯于偷懒,鬼使神差地把板子放在含三乙胺的展开剂里爬了一下,结果就很惊喜,如下:

从图上也可以看出来,HATu批次的酰胺化已经反应完了;EDCI批次的酰胺化反应只有约一半;生成的酰胺是一个极性比胺大的点。
而且原料酸的展开也有变化,不再是拖尾的线条状,而是在原点处的一个点,很清晰明了!
2、展开剂PE:EA与PE:DCM 或 展开剂纯EA与DCM:MeOH≈10:1的纠葛
我们都知道硅胶是酸性的,化合物在板子上先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但实际上这种吸附可以理解为氢键作用。

硅胶上的氢键很多,化合物是通过与硅胶形成氢键-洗脱-再形成氢键这样在板上移动的。

爬硅胶板唐僧取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形成氢键就是“落入魔爪”,洗脱就是“挣脱魔爪”,再形成氢键就是“再次落入魔爪

过程中的助力不同,比如,用猪八戒去救唐僧和用孙悟空去救唐僧效果肯定不一样。

同样,用不同的展开剂对同样的物质去展开作用也是不同的。
通常有以下几个手段:
  • 用稍小极性的展开剂连续多次展开
  • PE/EA体系换PE/DCM体系
  • 含EA的展开剂换成DCM:MeOH的体系(特别是那种不规则的荧光点,建议再确定一下)
    ……
    如果实验做的多,我讲的这些情况大家可能都遇到过,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多爬爬,分析好再去做。
     另外園头反应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常做。这个反应的英文名字不太好记,我自己经常记忆为So no ga shi ra偶联反应,作为碳-碳键形成的反应之一,我个人认为其的重要地位是和Suzuki有的一拼的。
但是这个反应有个坏处,就是一方面会形成炔基化合物自偶联的产物,另一方面卤代烷原料和产物极性往往相差不大,大部分时候都可能被点成一个点,最近实验室的有个同学给我抱怨,其实也推荐多爬爬,另外就是试试高锰酸钾烤板。
不知道大家还遇到那些原料和产物极性类似的反应类型,欢迎和菜籽交流!

以上
听说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的同仁们都要发nature,science了!!!

有机合成大菜籽
一线有机合成工作者💀专注于合成化学领域🥼分享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合成经验技巧⚖️助力年轻人少走弯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