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昌:我为啥写通俗小诗

文化   2024-11-28 19:31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征稿启事及稿酬方案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原创文学作品集

我为啥写通俗小诗

作者 | 冯恩昌

从1958年开始写诗,到现在近90岁高龄,写了一辈子乡土诗,达到了万首以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绿风》诗刊,在全国各地的报刊,都发表过不少的诗,编入全国、省里的诗选的也不少。回头看来,可说没有一首读不懂的诗,几乎全是通俗易懂的。我读了大量的唐宋诗,也注意读现代新诗,出现了朦胧诗以后,读了觉得难懂,学写也未成功,故一直坚持写通俗乡土诗,此文想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不管是古诗、新诗、朦胧诗,诗的灵魂在于含意的深度和高度。运用通俗的语言,让读者领会含意,受到深刻的启示,不是读了词句深奥,领会不出思想性。我觉得唐宋诗词,确实写得好,细细读过,几乎所有诗句都能读懂,只是含意深浅在于读者的理解,有的个别诗句很难全面理解,这要看读者的阅读水平。

如今很多年龄大的作者,对古诗词很感兴趣,这不仅是单纯写诗,也是一种适应老人晚年娱乐的方式。不过写古诗词,超越唐宋诗词的人很少,只能限制在《中华诗词》发表,就达到了高度,能够高层次授奖,就成为名诗人了。现代派新诗人,写得诗我读过一些,有的写得能读懂,也能琢磨出含意来。也有一些朦胧诗,几乎多数读者不理解,叫不出写得好坏来。也可能我的赏诗观点不跟时代,对这样的诗无兴趣,不愿多读,。我觉得凡是文学作品,必须适应广大读者阅读能力,太深奥的东西只能适应研究者。

我的学识浅薄,没上过私塾,肚里没多少墨水,写新诗成了常写诗的习惯。在写作中注意了,写时代感,写有深度的生活意境,反映思想性强的主题思想,运用通俗朴实的语言抒情,相信含意深影响大的诗是好诗。如我发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上的一首小诗《鹅鸭市》:“满街挤挤撞撞的鹅鸭,高高挺起数不清的秤钩/钩住农家致富的金环,拉开活跃市场的门轴/那‘咯咯咯’的前进曲,伴着生活的浪涛涌流。”小诗写得不是多么精美,却有着很深的含意。反映了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农家大搞养殖业,逐步富裕起来,市场经济繁荣,出现了鹅鸭市的新气象。这就是此诗的新意。

诗写的精美,是很难的课题。不是想写好就能写好,它出自深度生活的灵感,有时接触了某一新鲜事物,产生新的灵感迅速写出来,倒成了一首精美小诗。如早晨一声鸡啼,我写出一首小诗:

晨曦

勾勾喽 只一声

就划破了大地绿色的梦

草叶上的露珠儿

滚着 颤着 笑醒

轻轻揉揉透明的眸子

拍下一张山乡早景

小诗几句,乍看是写得山乡早晨,琢磨起来,是党的好政策落实后,农村早晨的新气象。这就是触景生情,透出的小诗新意。
我为什么喜欢一辈子写通俗小诗,这是对诗的一种观点,是我的独特爱好,为此《星星》诗刊曾设过《通俗诗专栏》,曾经登了我一组通俗小诗。我的体会,通俗诗不是单纯通俗,写好的难度更大,它没有遮人眼目的诗句,是用最普通的话,反映不普通的新意,让读者越琢磨越有意思,越有更高的精神收获。

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