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立足于班级,来源于班级幼儿兴趣和最近发展区,也产生于教师对本班幼儿了解的基础之上建构而成。近期,我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层出不穷的班本课程。但在开展的进程中,老师们也迎来了不同的困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追随儿童兴趣及时捕捉生长点?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幼儿不断生成新经验呢?在本次小组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与交流……
共梳困惑
通过研讨、交流,我们将老师们的困惑记录如下:
在分析困惑的基础上,我们将困惑梳理为共性困惑和个性困惑,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尝试帮助教师们厘清思路,明确方向,解决困惑。
共性困惑——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有部分幼儿已经没有兴趣,有部分幼儿还有兴趣,是否还应该继续吗?
基于此困惑,教师们尝试以辩论赛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们基于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激烈探讨......
讨论记录
经过一场有意义的辩论赛后,教师们对班本课程的实施有了深度的理解:在实践中的过程中,教师要聚焦课程,发现问题,看到儿童经验的内核,让班本课程遵循着幼儿经验生长的脉络前行。因此,我们要助力儿童视角下课程的生发,并根据书籍《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梳理出以下策略。
达成共识
个性困惑——两位教师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境。
杨老师
在开展“跟着节气过生活”的班本课程中发现:节气知识系统庞杂,有些内容涉及到渊远的中华风俗和文化,这些内容的阐述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不易理解;其次,开展的内容多以食育和艺术活动为主,模式较为单一。最后,节气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结晶,但是我们的种植园地场地较小,难开展集体的种植园地活动,怎样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带领幼儿完整体验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活动,感受节气农耕、体验草木有趣呢?
邵老师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幼儿的经验常脱离于整合思维,与幼儿的学习需求关联性还不够紧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几乎都服务于游戏本身,并未辐射到整合的学习中。这样的学习契机在游戏中诞生,却也随着游戏的结束而销声匿迹,因此,我们在聚焦经验的累积和发展上需要进行改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整合零散的游戏经验,延续学习痕迹,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自我实现?
集思广益
共读书本
寻找解决途径
各抒己见 解答疑难
解答杨老师的困惑
解答邵老师的困惑
观摩研讨
老师们来到了邵老师角色游戏现场,针对邵老师的班本课程进行了观摩研讨……
在教师们根据理论知识,点对点提出意见之后,邵老师将角色游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角色游戏——奶牛场和火锅店,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都较好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了游戏的乐趣。将角色游戏的氛围进一步地优化,并且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调整前
调整后
杨老师在建议之后,和孩子在阅读区中寻找与“立冬”相关的书本,并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分享关于“立冬”的绘本故事,通过故事,孩子们对“立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孩子们也把自己的感受说说、画画!
“立冬到啦,要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立冬到了,小动物们都要收集果实,准备冬眠啦!”
“立冬之后要下雪了,小动物要冬眠了。”
“立冬可以吃最喜欢的火锅啦,真美味!”
直击现场!
杨老师班级结合冬至这一节气,和幼儿开展了“大树穿衣”的活动,利用毛线、麻布等不同的材料,给大树装点得更加好看,从而幼儿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节气的特征。
感悟再现
反思助成长,学习与反思同等重要。在班本课程实施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预设的越详细越好还是保持很大的生成空间?当预设和生成发生冲突时,如何判断幼儿的生成活动是否有价值?如何结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深挖课程内容,促进深度学习?这些都需要潜心反思,沉淀提炼。但反思不是空想,而是要进行自我思辨,方能成长。
——张老师
发现问题是实施研究的切入口,而解决问题则是成长的关键要素。班本课程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攀升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检验课程是否适合儿童、是否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是否具备研究价值。教师除了要在课程开展之前对课程方向做出价值遴选之外,课程开展中亦会出现很多“状况”,这些“状况”是否具备深度探究的价值,教师也要做出专业判断,既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能“错误导向”。
——杨老师
教师反思有助于班本课程的开展,让教师“反思过程”、“反思状态”、“反思策略”,能更加明晰从儿童视角发现课程,以儿童需求审视课程价值,以儿童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优化课程实施,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班本化的实施不是静态的、固定的框架,而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让“小班本”真正成为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推手和有效成长的载体,从而“撬动大课程”的落地生根。
——崔老师
孩子们的智慧火花
迸发在每一个“哇时刻”
积淀在每一次成长的彼岸
我们用心、用情来记录
就会收获生发属于孩子的课程
让我们一路解获、一路思考
与幼儿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编辑 | 柴胡芸 戴艳婷
一审 | 崔倩倩
二审 | 陈学棠
三审 | 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