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种病,还与30种疾病有关!广州学者研究

健康   2024-11-14 23:51   北京  
孤独是一种与社会脱节的主观体验,现在被广泛认为其为健康的不良风险因素。

2023年,美国公共卫生局(US Surgeon General)还曾发布了一份长达85页的研究报告,特别指出“孤独(loneliness)”或“社会孤立(social isolation)”是种公共卫生流行疾病。

而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还发现,孤独与30种疾病风险升高有关,其中精神/行为障碍风险更是升高了61%。

这项研究对英国生物样本库中47.61万名参与者中位随访12.2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参与者中位年龄56.5岁,54.6%是女性。

研究显示,有4.9%的人孤独,其中更可能为女性、肥胖者、受教育程度低者、习惯不健康(如吸烟、缺乏运动)者。

在考虑了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就业、吸烟/饮酒情况、体重指数、体力活动等影响后,孤独与13类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而且这种联系在使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多重比较后仍然显著。

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精神/行为障碍孤独的人相比,孤独的人罹患精神/行为障碍的风险升高了61%。

就个体疾病而言,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和多重比较之后,孤独与30种种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其中,孤独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升高118%)、抑郁(风险升高115%)、焦虑(风险升高82%)、精神分裂(风险升高81%)、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升高51%)关系最为密切。

图1 英国生物样本库中参与者孤独与疾病的关系
研究者还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和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作为支持队列进行了分析,结果相似。

在这两个支持队列中,孤独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联最强,其次是呼吸、消化、神经和循环系统疾病。

研究者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中孤独个体14种疾病的10年累积发病率(CIR)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其中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疾病(CIR为360/1000人)和循环系统疾病(CIR为335/1000人),其次是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CIR为281/1000人)和内分泌系统疾病(CIR为260/1000人)

研究者进一步进行了孟德尔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孤独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等20种疾病无因果关系。

但孤独遗传学倾向与甲状腺功能减退(OR=2.48)、哮喘(OR=2.48)、抑郁(OR=5.55)、睡眠呼吸暂停(OR=2.42)、兴奋剂滥用(OR=4.46)、听力损失(OR=2.04)存在联系。

全转录组关联研究(TWAS)分析显示,与孤独相关的基因表达与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小脑、内脏脂肪、甲状腺、胃食管交界、培养成纤维细胞、乳腺组织等有关。

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基线抑郁症状和合并症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孤独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代谢因素、炎症水平也在其中有所影响。

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声明称,社会孤立和孤独,是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健康的常见但未被充分认识的决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的影响可能在生命早期开始,并持续一生。儿童时期的社交孤立与肥胖、高血压和成人血糖水平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增加有关。

因此,摆脱孤独也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美国公共卫生局的报告也给出了建议:
•了解社会联系的益处和与社会脱节的后果,这关系你的健康和幸福;

•与他人保持持续、频繁和高质量的互动,投入时间培养人际关系,每天抽出时间与朋友或家人联系。

•尽量减少谈话中的分心,以提高与他人相处的时间质量。例如,在与朋友吃饭、谈话和与家人共度时光时,不要玩手机。

•通过帮助家人、同事、朋友或社区中的陌生人,或参与社区服务,寻找服务和支持他人的机会。

•积极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接触,以扩大对他人的理解和与他人的联系,考虑到各种联系带来的好处。

•参加社会和社区团体,如健身、爱好、专业和社区服务组织,以培养归属感、意义和目标感。

•减少导致与他人脱节的行为。包括有害和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减少屏幕时间。

•在与孤独或孤立作斗争的时候,通过联系家人、朋友、咨询师、医务工作者寻求帮助。

•向医务工作者提供你生活中的重大社会变化,这可能有助于他们了解潜在的健康影响,并指导他们提供减轻健康风险的建议。

•积极和建设性地参与各种市政活动。

•通过在谈话中,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以及你的行动来反映核心价值观。在考虑与他人的互动时,要问自己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变?如何尊重他人?我该如何服务?怎样才能体现对他人的关心和承诺?

来源:

[1]Our Epidemic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The U.S. Surgeon General’s Advisory on the Healing Effects of Social Connection and Community.

[2] Liang YY, Zhou M, He Y, et al. Observa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disagre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neliness and risk of multiple diseases. Nat Hum Behav. 2024 Sep 16.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不仅仅是一本有着30年历史的学术杂志,更像是一个标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的符号,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心血管专业信息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