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员

文化   2024-08-31 00:00   上海  

        《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吉林》第144页

  一、人生的一次转折

1970年12月下旬,我经历人生的一次转折,从插队落户的知青,转变成为一名文化单位职工,用当时人们的说法是“上调”了,这是每个插队落户知青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经过社队推荐和安排,一天上午我来到公社所在地苇子沟,在公社招待所客房,我见了一位干部模样的汉族中年人老宋,他主动向我介绍他是延吉县电影管理站干部,向我说明了他的来意,打算招我为电影管理站的职工。一番交谈之后,老宋让我填写一份新进职工登记表,当即要我跟他去县医院体检。苇子沟离县城龙井镇约有60公里,两地都在铁路沿线,午后我们一同来到龙井镇,老宋陪我到县医院做了体检,然后带我到电影管理站他的办公室,他告诉我,可先回集体户,元旦过后即来电影管理站报到。

几天以后,大概是1月3日这天,我离开了曾经生活和工作过一年又九个月的长安公社河龙四队,当我与朝夕相处的集体户同伴以及生产队的干部社员告别时,倒真有些依依不舍。下乡以来,是他们给了我很多关心帮助,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正是他们让我感受到集体温暖,使我初步适应农村生活和劳动。同样靠他们的理解支持,我才能顺利地从河龙四队出发,去从事一份新的工作,我太感谢大家了。

到了县城龙井,我径直找到我的新工作单位延吉县电影管理站。站里安排我住进了职工宿舍(一间20来平方米房间,供我们4个单身职工住),并告诉我可在管理站职工食堂用餐。一月份的吉林,室外温度低于零下十度,是冰天雪地季节,尽管我换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但我觉得如同到了家里一样,感觉很温暖。

二、参加岗前培训

 第二天上午,我欣喜地来到管理站,参加了管理站职工会议,会议室内坐得满满当当,约有40来人已经到场。站长尹南松给大家讲了话,大意是:电影管理站是县文化局的下属单位,负责全县电影放映单位的管理,全县现有4个电影院和一些电影放映队,为满足全县广大农村人口观看电影的需要,电影放映队要扩充到十个,最近站里新进了一些职工,为让大家尽快适应工作,即日起举办为期三周放映员培训班,培训班由管理站干部金石柱和李技师负责。同时规定,新老放映员都必须参加这次培训。

在接着的一些日子里,会议室成了教室,老金和李技师作为培训班的主讲老师,向大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16毫米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电影胶片的倒片、检片和接片技能。由于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通电,下乡放映必须配备发电机,培训班还让大家学习了汽油发电机的使用和保养技能等。短短十几天,通过老师的讲解,老放映员操作演示,加上自己初步实践,我觉得收获很大,为日后的下乡放映打下了基础。

上初中时,我曾经在上海少年科技指导站学习过无线电技能,我在电子管收音机安装、调试和修理方面有较多实践,这对我学习电影放映设备也很有帮助。没过多久,李技师知道了我的情况,他让我在站里跟他一道干活,做放映扩音机的维修保养,我从中学到不少。

三、加盟了第十电影队

培训班结束,站里对每人工作做了安排,我被编在县属第十电影放映队,我们队由三人组成,分别是队长廉春(34岁,小学教师出身)、李基中(39岁,任放映员多年)和我(22岁),他们俩都是朝鲜族人。站领导考虑我曾在长安公社插队,索性让我们队负责长安公社的流动放映工作。我们三人的分工是:廉队长负责对外联络,并担任朝鲜语对白翻译(在部分朝鲜族地区放映电影时,需增加一个扩音设备,加播朝鲜语对白),我负责放映机操作,老李甘当我的后盾,并负责发电机,由于长安公社大部分地区已经通电,所带汽油发电机用的不多。

1971年3月开始,由我们三人组成放映队正式在长安公社各地放映电影,插队落户时我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河龙大队,到了电影队,我有机会到公社的各地都去转一转。按照站里要求,我们每个月下乡巡回一遍约20余天,然后回站休整几天,换片后再干新一轮放映。

长安公社约有近十个大队,除了河龙大队以外,苇子沟大队、河东大队、富岩大队、磨盘大队、碧水大队、长上大队和广兴大队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由于各地群众居住集中度大不一样,为满足群众需求,必须合理设置放映点,每个大队的放映点数不等,放映点的设立是根据自然村落的分布情况拟定的。

我在放映队还负责收费,每放映一场收费多少,是根据放映点的大致人数,由站里事先核定好的,我们无权更改。记得公社所在地苇子沟大队放映一场收费是45元,由大队会计和我结算。而在偏远地区,如碧水8队,为一个十多户人家的生产小队单独放映一场电影时,仅向生产队收2元钱。每月我们在外巡回放映20多天,大约能够收到6、7百元,这些钱由我负责向管理站会计和出纳结算。管理站每月都要统计各个放映队当月放映的场数,而对于收到多少钱并不强调。

流动电影放映队工作,每天的日程大致一样:上午赶路,由前一放映点负责派牛车,把全部设备装车后拉到下一放映点,我们人随车行走,到达新放映地点后,先找仓库放妥设备,再由放映点的相关人员引领我们到食宿地点。(一般是指定到某个社员家中去吃饭和休息,按规定,我们每人每天向人家交费4角5分)午饭之后休息一下,接着就到附近溜达一下,看看风景,有时到河边趟趟河水,或到知青集体户去转转,每天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最自在的时候。傍晚,则要作好放映准备工作,要选好放映地址,张好银幕,挂好喇叭,接好电源等。准备工作做好,便吃晚饭,我们的晚饭都比较早,因为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正式到岗,天黑后,就正式投入紧张的工作。

各地社员群众都十分爱看电影,在我们电影放映队到达后,放映点附近的社员群众都会及时获得信息,当晚人们都会早早赶到放映地点,我们一般选在农村学校的操场或是生产队的场院作为放映场。几乎所有场地,条件都很简陋,一般没有座椅或凳子,但人们丝毫不会嫌弃,他们有的自带小凳子,也有站着看,各自寻找最佳位置来观看。记得当时带下乡的影片主要有:英雄儿女、奇袭、地下游击队、伏击战、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反正我觉得,不管带去什么电影,社员群众都不肯放弃,这就让我们的工作觉得也很有劲。

当时电影队使用的是16毫米放映机,每个队一台放映机,而一部电影拷贝一般是4至5本胶片,每当一本胶片放完就要换片,作为新放映员,一开始我手脚不熟练,换片中间停演一些时间较多,而社员群众都不希望放映时出现中断,看到焦急等待的样子,我也十分着急,而越急越要出问题。为力争最短时间内做好换片,我们队老放映员老李给了我许多指点,在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的换好胶片,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我也能做到快速换好影片了,看到群众满意的神情,我特别高兴。

按当地气候条件,每年适合放映的时间是3月至11月,而12月至2月份在这段时间里,管理站除了安排职工休假之外,常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或搞总结评比活动。

在全站职工参加的1971年年度工作总结会上,各个电影队相继向大家作了汇报。廉春队长向大家介绍我们队在长安公社的工作情况,面对放映点分散,工作战线长,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我们队三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坚持为社员群众服务,尤其为边远地区群众着想,每月都把电影送到各个放映点,做到不让一个放映点拉下,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电影管理站考核结果:我们第十电影队全年完成的放映场次多,放映点覆盖面广,全年无故障日(指因设备维护不当造成停映),我们队被评上的年度优秀集体。

为均衡各电影队的工作,管理站决定调廉春队长担任其他薄弱队的队长,同时宣布本人接任第十电影队队长一职,让新同志闵金龙参加第十电影队工作。顿时,我觉得身上的担子又重多了。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本着\x26quot;研究知青历史,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x26quot;的宗旨,坚定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积极开展各种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活动。本会在较高层次上开展知青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