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康小提示
- SPRING -
春季里,天气乍暖还寒,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为了更好地抵御“倒春寒”,家长可以从饮食入手,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
饮食四忌
忌燥热刺激食物。
春季空气干燥,不宜吃过于燥热的食物,如炸鸡、烤鸡翅、薯条、薯片等。肺喜润恶燥,如果这段时间给孩子吃较多燥热刺激的食物,容易生内燥,伤津伤肺。而孩子肺津受损,容易咳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忌生冷凉食。
初春时节,孩子的饮食应以温热为宜。过凉的食物,容易损伤幼儿脾胃,影响其消化吸收。
忌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容易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且不易消化,过多摄入会诱发肠道不适问题。此外,孩子长期进食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积食、大便秘结等问题。
忌不健康零食。
巧克力、糖果、蜜饯等高热量、高糖分零食,摄入过多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积食。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吃一些新鲜水果、奶酪或原味坚果等,并且要限制零食的摄入量。
春季健康提示
1.饮食清淡,时令尝鲜。
春季饮食应以清淡、温补为主,宜吃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如春笋、菠菜、韭菜、樱桃、草莓等。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合理安排每餐中的主副食配比,饮食中应注意谷、菜、果、肉合理搭配。
此外,春季是过敏高发季节,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应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花生、芒果等。
2.亲近自然,享受阳光。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时机。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绿色植被丰富、空气质量好的地方,让孩子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家长还可以教孩子识别花草树木,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
3.规律作息,充足睡眠。
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逐渐旺盛,新陈代谢也更快。一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孩子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孩子要多进行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时,建议孩子多喝温水。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孩子而言,乳制品和白开水是最佳饮品选择,尽量不要用鲜榨果汁代替新鲜水果,不可过多饮用含糖饮料。
预防春季传染病
春季来临,气温回升,即将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发季节,托幼机构是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温馨提示,家长和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感染CVA6、CVA10的少部分患者在病后2~4周可能会出现脱甲症状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手足口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洗手。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6)接种疫苗。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图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