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的隐形杀手——肩峰与喙突形态异常(附改善练习)

文摘   2024-04-11 07:08   德国  

很多人都会去健身、去运动,但究竟什么时候会受伤,有时就如同玄学。

有的人动作做得不对、运动负荷也大,却并不容易受伤。有的人明明动作技术正确、负荷也正常,却经常受伤或出现各种问题。

抛开意外原因,在这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先天因素了。

比如有些人关节韧带等组织更强韧,就相对会更耐造、不容易受伤,而另外一些人如果结缔组织相对薄弱,或者有结构形态上的异常,那么受伤风险就会更高。

这些先天因素往往并不明显,因而常常被忽略,就如同隐形杀手

对肩关节而言,隐形杀手之一便是肩胛骨的形状异常,常见的包括肩峰与喙突。

先说肩峰的形态异常。

正常情况下,手臂上举的动作中,肱骨和肩峰之间应当有足够的空间,这样位于其间的组织才不会被挤压到。

肌肉失衡或者损伤相关的肩关节动态稳定不足,可能会使此处的空间减小(下图),从而导致挤压。

除了这些原因,影响肩峰与肱骨之间空隙大小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肩峰自身的形状。

如果肩峰的形状较为平坦(下图左),相对而言最为安全,不容易产生肩峰下结构的撞击。如果肩峰属于向下弯曲的形状(下图中),那么肩峰与肱骨之间的空隙会更小,因而比起平坦型,肩峰下撞击的风险会更高一些,但是仍然属于正常范围。

但如果肩峰呈向下的钩状(上图右),那么比起前两种类型,肩峰与肱骨之间的空间还要更狭小,所以更容易使肩袖肌群、喙肩韧带和肩峰下滑囊等结构受到挤压,可以说是最危险的类型


这常见的三种类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最安全的类型1(平坦)仅为不到五分之一,类型2(向下弯曲)接近一半,而受伤风险最高的类型3则占了大概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有的人注定更容易受伤
当然,除了三种类型的划分,也有些来源把肩峰形状分为四种(下图),也就是增加了向上弯曲(下图最右)这种极为少见的类型,受伤风险相对而言也是较低的。
再说另一个风险因素——喙突异常。

正常情况下,喙突在肩胛骨前方向外侧突出,但如果其尖端有更向内侧的异常突起,那么肱骨与喙突的间隙便会更小。

因而在手臂上抬结合内旋/内收动作中,肩胛下肌肌腱更容易被肱骨小结节与肩胛骨喙突挤压,进而导致损伤——喙突下撞击综合征。

常见症状包括上述动作中引起肩前方疼痛、受限。

刚才提到的两种结构异常都可能使肩关节的受伤风险更大,如果你只是正常运动而且动作也正确,但仍然容易出现肩关节疼痛或不适,也许要提高警惕了。
想确认是否有这些肩胛骨的形态异常,拍片子自然是最准确的方法。但除此之外,这里也介绍两种简单的自我测试。不妨先试试,有症状再去做进一步检查。
第一个自我测试针对肩峰异常。
第二个自我测试针对喙突异常。
注:以上仅为简单自测,并非医学测试。
当然,即使确实存在肩峰或者喙突的形态异常,也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能正常运动。只不过必须更加注重肱骨头的动态稳定能力,下方的两个练习对保持肱骨头良好位置都非常有帮助,建议在运动前后或者平时定期做。


个案与课程咨询,请添加助理老师微信(JieGouTiTai)

近期内容:
《小腹凸出:平衡链、PRI与内脏多角度改善方案》
《肩袖肌群康复:过早练这个动作可能让你前功尽弃》
《有效提升足弓——肌内效贴的最佳用法》
《肩胛骨弹响:常见位置&改善方法》
【姿势恢复体系(PRI)的临床应用:下肢-躯干模块2.0】

《姿势恢复体系(PRI)的临床应用:头面-颈肩模块》

作者简介

 Crescdim
  • 95000+
  • 11
  • 德国认证康复师
  • Novotergum/
  • 1-4

解构体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保持有意识的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