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双12活动本周四正式开始,可以提前加购啦
天气冷了,阳气内藏,胃口也好,总忍不住吃东西。
吃得多?正常!但如果不消化,就太伤身体了!
吃进去的东西,脾胃不能好好消化,就成了负担,不仅伤脾胃,还会留在体里,产生积滞、痰湿、浊热等垃圾,身形也会很臃肿。
今天和大家分享北方冬天常吃的山楂,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美味,不同的搭配还能解决很多身体烦恼,尤其是现代人的体质。
消掉胃肠负担、气血瘀结
小时候的冬季,街头巷尾,总有山楂身影。
好的山楂个大色红、肉厚核少,气味清香,味酸微甜,可以做成冰糖葫芦、山楂片、山楂条、山楂糕等美味。冰冰凉凉的口感,酸酸甜甜的味道,想想就流口水。
山楂药食同源,是食物,也是中医广泛使用的一味药,冬天吃山楂不仅有美味的快乐,还是一个健康的好习惯。
《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擅长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什么意思呢?
山楂能帮脾胃消化食物,缓解脾胃消化的压力,
吃多了,尤其是吃肉多,吃的油腻了,腹胀腹痛,恶心,舌苔厚腻,大便臭等,小朋友吃肉多了不爱吃饭,吃些山楂,帮身体消化,清走多余的积滞,就会舒服很多。
如果你以前吃肉多,吃的油腻,身体脂肪多,也可以用山楂消一消。
山楂还能行气散瘀,疏通气血的瘀结,促进血液循环。
气郁时胸腹疼痛,跌打损伤后的肿痛,月经不调、瘀血导致的痛经,一些良性的郁结等气血瘀滞问题,也可以用山楂改善。
不仅是年轻人,老年人也适合吃山楂。
现代研究发现山楂能促进脂肪消化,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还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其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抗氧化、增强免疫等。
山楂是帮身体消化疏通的,胃酸多,脾胃虚的厉害不推荐吃太多,孕妇一般也不推荐。
山楂怎么吃?
山楂不仅消腹中之肉,还可消锅中之肉。《饮食须知》说煮硬肉入山楂数颗,易烂。煮牛肉时放几粒山楂,好味又软烂。
山楂可以炖肉,可以做糖葫芦,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下面这些吃法:
1.血瘀体质、瘀血痛经、气血瘀滞:山楂酱
材料:
鲜山楂去核200克,红糖50克,水适量。
做法:
①山楂洗净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文火慢煮。
②山楂煮至烂熟,水分变少,加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③家中有料理机,直接打碎,加红糖和水煮也可以。
食用方法:
一般从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一羹匙,开水冲泡或当果酱调味都可以。直至经后3天停止,一般会明显缓解痛经(气虚、经量大不推荐)。
2.吃了很多肉,没胃口,吃多了不消化,腹内胀满:冰糖炒山楂
材料:
山楂300克,冰糖75克,水50毫升。
做法:
①山楂洗净,从中部划一圈,用手一拧,将其分成两半,去核。
②冰糖入锅加50毫升水,小火炒化。
③炒到糖变成淡黄色,可以拉出丝时,加入山楂,翻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3.脾胃虚弱、生病初愈没有胃口:山楂大枣粥
材料:
干山楂5克、干红枣25克、大米60克
做法:
①大米洗净放适量水煮30分钟。
②干山楂、红枣清水浸泡15分钟。
③山楂红枣洗净切细末,倒入锅中和大米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4.无色素,无香精防腐剂:大山楂条
现在饮食吃的太好,很多人需要山楂,清理肠胃清理身体,才好进补。
不喜欢自己做也可以备些商城的大山楂条,配料表很干净,只加了白砂糖调味。
冬季常备,周四下单更优惠,戳图可入👆
原料山楂来自山东潍坊的,山东山楂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质量好、产量高,其中以潍坊品质较高。
饭后吃两个,清爽解腻,身体还能轻松许多。
7种搭配,应对更多烦恼
1.胃口差,精力差容易累:山楂+山药+黄芪
山楂9克、山药15克、黄芪9克,水煮25分钟代茶饮。
山药加黄芪补脾肺肾之气,搭配山楂调理消化吸收,保证食物不断化生气血。
2.心情不好,情绪急,压力大:山楂+双花
山楂8克、菊花6克,玫瑰花10克冲泡代茶饮,疏肝解郁,清热消食,缓解情绪烦恼。
不喜欢自己搭配也可以用商城的双花八宝茶,这些食材里面都有。
周四活动开启,戳图可入👆
3.吃肉多,腹胀:山楂+白萝卜
山楂10克、白萝卜10克
萝卜山楂洗净切块,加600毫升水煮20分钟,出锅前5分钟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4.胖,血脂高,便秘:山楂+决明子+荷叶
山楂10克,决明子6克,荷叶10克水煮20分钟代茶饮,帮身体降脂,清理多余脂肪。
5.苔黄厚,痘痘,咽喉肿痛:山楂+金银花
山楂10克,金银花6克冲泡代茶饮,清热解毒,清理身体多余火热积滞,脾胃虚寒不推荐。
6.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山楂+丹参
山楂10克,丹参6克代茶饮,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预防瘀血阻滞,保护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7.苔厚腻,胃口差,湿气重咳痰多,大便黏马桶:山楂+陈皮+麦芽
山楂8克、陈皮6克、炒麦芽8克煮20分钟左右或冲泡代茶饮。
山楂擅消肉积,炒麦芽擅消面食,搭配燥湿化痰的陈皮,帮身体全面的消积食,清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