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本就是一介书生的我,退居二线,休闲在家,除了喜欢做点与文字打交道的小事外,别无选择。
我与自己和解的一种方式,就是结束过去,上半场没有“认真”活自己,下半场不再马虎,更不宜浮躁不安,而是要学会好好爱自己,悦纳自己。我每天在日历本上,写写字,事小话少,却权当是与自己说的心里话,我很乐意做。
“我爱你,无条件支持你的选择。今天元旦登高活动,你拿到了第一名。祝福你。你的努力,我都知道。我是你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与你不离不弃。新年加油哦!”这是新年第一天,我写给自己的话。
从此,我每天一二句话,“写”给自己看。不知不觉竟然变成了一个习惯,坚持了一年。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这事太幼稚了。一个堂堂正正的“轻龄老人”,怎么爱上这点“小玩意”?
事已至此,搁一半,做一半,不是我的风格。从第一天开始,我不仅没有放弃,而且还坚持到了日历本上最后一天。
正如我在2月10日写的:“今天是传统佳节。我祝自己春节快乐。不管世间有多少风雨,我都会深深爱着自己。”
普通人,三餐四季,生活中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我不能脱俗,更不会免俗,也不想逃避。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是老伴的下手。打扫房间,整理家务,看似简单却也烦琐。我依然认认真真做,实实在在干。
洗了碗,抹完桌,拖了地,洗了衣。我还擦窗、整床铺、叠衣服。最后,还有家门口的鞋子,也要码好,成双成对,排得整整齐齐。
就是这么一些日常琐事,我几乎每天都在忙忙碌碌。“退休后,我突然想到上班。退休前总以为在家什么活都可以自由选择做。真正的过日子,就像拧紧发条的钟表,也是有序有趣的。”这是3月3日,我写在日历上的几句话。
因为儿子儿媳妇上班,我和老伴带着孙子孙女仨。虽然请了保姆,但是,毕竟是一个大家庭,人多事杂,保姆是个钟点工,做完“点”就走了。
3月15日,消费者日,我在日历上写着:“每天都在做消费者,也希望自己能够擦亮眼睛,科学评判,安全消费,放心消费。”这事是因为在网购的时候,发生过一起纠纷。卖家以视频方式分享的东西,我喜欢,我就下单购买了。结果,买来后,发现与视频介绍的商品相差悬殊。这让我非常不爽。
挤出点时间,用笔记录一下生活,三言两语,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就像在给自己做日常检查。通过检视,照照镜子,出出汗,我感觉心情更加舒畅。
活在当下,依然要且行且珍惜。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看似简简单单的生活,其实,也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
才读小学的长孙,虽然很喜欢读书,却童心未泯,常常想“逃离”课堂,到家“捉迷藏”。大孙女却争强好胜,一回家就给哥哥干仗。小孙女才两岁,喜欢跟着姐姐“混”。
就像小猫小狗一样,一个家庭就被他们闹腾得鸡犬不宁。
“我家是儿童乐园,又是一个袖珍版幼儿园。今天,是孩子们的节日。我要祝福他们健康平安,快乐成长。”6月1日,我又在日历上写了几句。
是啊,一个普通家庭,无需太多的言语,家和万事兴,只有多做少说,才是最美的风景。
我们一家七口,其中党员占四成。为了更好地“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家成立了家庭“党支部”。我被推举为首任党支部书记。负责家庭党员的“思政课”和关心下一代的“开学第一课”。
7月1日,我在日历上分享了这么几句:“做完家务,忙党务;做好党员,乐当学员。”就是因为自己还有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家里人才更加尊重我,理解我,也成全我。
我想,作为党员,就要永远保持本色,退休后,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微薄力量,社区党总支推举我为老年党支部工作,并担任第一任文化中心老年党支部书记。我更是“爱岗敬业”。
我带领社区8名老年党员志愿者,到附近学校做关心下一代的安全监督员。每月一次的校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整改落实。我在7月8日的日历上分享:“今天,我们给东华学校修补了隔离防护带,事虽小,我却很快乐。”
在日历上分享自己的喜乐忧愁,就像在沙滩上行走,既可以晒晒太阳,又可以消除心里阴影,增强身心免疫力。这对晚年生活是最好的自我养生保健办法。
8月1日晚上,我在日历上写了几句:“我今天被邀请参加部队官兵红歌观摩会。我为祖国的钢铁长城而自豪和骄傲。”是啊,国家强大起来了,军人的奉献精神不能忘。我相信军民共建,文明城市就会越来越好。
在普通的日历上,我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一个自我对话的机会。既提升了文字表达能力,又加强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我把写好字,写好话,当成了一种新常态。从小我就喜欢写字,如今,用上了手机、电脑,反而写字不多。正因为如此,我重新开始拿起笔,在日历上写字,写话,既可以练书法,又可以说心里话,真正的一举两得。
我国第一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普通人,我也有家国情怀。10月1日,我与家人乘机飞往了“珠港澳”,七天游历了一圈,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幸福。
“普通人,关心政治,这不是理由,而是爱国情怀的表现。我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这是我10月3日晚上在维多利亚港湾酒店写下的。
12月31日早上,我写道:“跨年,我将继续前行。把日历,变成日记。让自己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龙年已过,金蛇送喜。新的一年,在新日历上,我仍然要坚持做好这件小事。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安祥。
一年只做了一件“写”事儿而已,让您见笑了。
【作者简介】
黄长贵,黄庭坚后嗣,上海海员后代,江南农民子弟,学生出身。记者、学者、诗人、作家、心理咨询师、徒步旅行家。老年大学校长、老年党支部书记、学雷锋协会会长、骑行马拉松董事会主席、冬泳协会会长。
■作者:黄长贵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报纸)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