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续航:心脏起搏器
医学指导:大内科 吴伟教授
图文/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 叶桃春主任医师、潘姿玲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每分每秒都在跳动,为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常人1分钟的心跳,在60~100次之间,1天可以跳动84000-360000次,一生则要跳动30亿次,每次跳动,心脏会泵出 80ml血,而一生中则相当于要向全身输送大约3.6亿瓶矿泉水的血液量。由此可知,心脏担负着相当大的工作量。然而再强大的心脏也怕生病,例如无法达到正常的心跳次数,或者跳动一会儿就要歇几秒,甚至歇着歇着干脆就不跳了……为了解决心脏的这些问题,人类一步步艰难前行。科技的进步诞生出心脏的神兵利器——心脏起搏器,来辅助“神明”跳动,为生命续航。
小小装置,大大功效
起搏器由电池、电机和电子系统组成,可在体内保持功能超过12年。而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它的内径连5厘米都不到,只有一枚1元硬币的大小。那么,它是如何保驾护航的呢?
首先,起搏器会放到递送系统里,医生通过手术影像判断,确定起搏器到达心脏位置,然后释放起搏器。起搏器的钩齿会牢牢勾住心肌,当起搏器监测到心脏跳动小于60次/分时,它的头端会发送电脉冲,刺激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起搏器?
我们首先要知道,心脏本身具有自主性节律性运动的功能,心跳受到窦房结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人工起搏器就是在窦房结节律过慢的情况下用起搏器控制心脏的运动。
1类适应证主要包括:1. 窦房结功能不全者。2.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 (AVB)者。3.慢性双分支阻滞的患者。4. 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5. 颈动脉窦过敏和心脏神经性晕厥者。
1la类适应证主要包括:1. 窦房结功能不全者。2. 成人获得性AVB者。3. 慢性双分支阻滞的患者。
安装起搏器后是否就万无一失了?
No!起搏器术后有几个并发症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1. 心律失常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2. 电极脱位
①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
②术后患者要持续心电监护48~72h,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清晰、脉搏次数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
③ 手术后患者要平卧位休息,术后早期头、颈及手术侧肢体要少活动严禁右侧卧位,防止牵拉起搏电极。
3.感染
①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天。
② 术后应更换被服,房间、床单元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
③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热、疼痛,应及时处理。
4. 囊袋血肿
①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天最为常见。
② 应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局部用盐袋压迫4~6h。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
③ 如囊袋隆起,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可能发生囊袋血肿,应及时处理。
5.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
①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闷、胸痛。
②一般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如何指导患者居家护理?
1、在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定保健卡,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电话、起搏器的品牌型号、使用年限、安装时间、起搏频率、主治医生及联系方式、复查时间等
2、嘱患者随身携带,妥善保管,以便出现意外及时就医。
3、定期做心电图检查。
4、会患者自测脉率,每天早晚各一次,若发现脉率少于起搏频率次以上或者有头晕晕厥乏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5、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不去高压电场,不做各种电疗,避免电磁场干扰起搏器功能,健侧使用手机,避免尖说的物体碰撞起搏器,术侧肢体避免提重物。
6、按时到医院复查,最初半年每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月复查一次。
7、植入起搏器后的最初1~3个月,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日常活动没有关系,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也可以。
8、需要注意的是,起搏器植入侧的上肢要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或电极导线发生移位。
9、定期程控检查。
心脏起搏器就像一位贴心的守护者,能持续监测心律,并根据需要调整信号,确保心跳始终平稳有序,心脏因此就能在起搏器的护航下稳健跳动。
专家介绍
吴 伟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内科第一党总支书记、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房颤中心医疗总监
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办公室主任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
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
主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5部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
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项
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
发表学术论文334篇,其中SCI 21篇
作者介绍
叶桃春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研究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卓越人才(临床型)临床科研团队Pl。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脏器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委兼秘书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联盟常务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会应用学会老年慢病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国自然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4项,高水平医院青年课题1项,教学课题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
作为SUB-PI参与国际新药研究和1期临床新药研究各项。教学成果曾获国家慕课一等奖,参与人卫出版社教材编写2部,多次在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奖。
潘姿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护师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心脏康复护理等
校对:罗洋
编辑:蔡佳均
复核:梁幸琳、王晓雪
责编:王爔晨
审定:刘苡婷
加关注,不迷路,
健康与你同路!
订阅号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缴交住院按金、查询检验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服务号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健 康 加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