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个县的人,200年前就开始润美国

文摘   旅游   2024-06-24 20:00   广东  
《狂飙》、《让子弹飞》与梅家大院
一部《狂飙》让广东的江门火起来。
五一期间市墟顶老街被围的水泄不通,同为取景地的县级市——台山也吸引了不少人去打卡。虽然台山城区不至于人山人海,但在端芬镇的梅家大院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梅家大院还做好迎接这么多游客的准备,旁边甚至没有酒店。在不远的端芬镇上,几家酒店早被订满,最近的住宿得跑到10公里外的广海镇。
梅家大院里卖土特产的店家倒是做好了准备,在门前放上一个小镜子,让游人能拍出“天空之镜”。店里纷纷写着免费上楼,方便上楼打卡,顺便带点特产。楼上排队照相,一看楼下,仿佛打仗时候的千军万马。
电视剧里吃的猪脚面突然成了当地美食,大家都期待在食肆里吃到一碗所谓“正宗”的。
猪脚面成了当地美食(图/无畏)
但是,热闹的似乎只有前半段,后半段逐渐见不到游人,一家特产店内空空荡荡,老板看到另外一边的热闹景象,只能望洋兴叹。
梅家大院可能从1930年代建成到现在,还没这么拥挤过。即便当年《让子弹飞》在这里取景,也没让这个地方成为旅游胜地。这里不是哪个人家的院子,而是做生意的圩市,真正的名字叫做“汀江圩”。


《让子弹飞》剧照

匆匆忙忙升级的梅家大院
当时交通不发达,河运尤为重要,梅家大院便在汀江河边。圩市由当地华侨集资建设,统一规划,每间都是两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但是每一间却风格各异。中间辟出一大片空地广场,供商贩摊贩,也就是今天的“地摊经济”。
这种办法很精明,能够吸引更多人过来做贸易,繁荣经济。由于这里的华侨多数姓梅,所以又称为梅家大院。
1949年,梅家大院的人基本上能出洋的都走了,毕竟在海外都有亲戚,此后便一直沉寂。直到2010年上映在《让子弹飞》在这里取景,梅家大院才开始为世人所知。
不过,姜文导演那么精彩的《让子弹飞》热度远比不过去年的《狂飙》,看眼前的人头攒动就知晓了。也许因为现在好看的片没有十几年前多了吧。人太多,我还是不挤了。
梅家大院的洋楼(图/无畏)
当时沿着河道建起来的圩市非常多。我又沿着河道往入海口走,路过其他的骑楼圩市,最终到达七公里之外的海口埠。
这里是台山圩市们的最前线,离海最近的地方海口埠是当年台山端芬人,包括梅家大院的人,漂洋过海去世界各地谋生的起点。他们在这里搭乘小船出发后,到广海湾再换成大船出洋。
由于交通上的重要性,在1850年代,端芬附近的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十个姓氏家族联合筹建圩市,一开始叫做“十户圩”。后来,逐渐发展到今天看到的一整条骑楼街的景象。
美国到处都是台山人
根据台山的上川岛石笋村《甘氏族谱》记载,1820年,一名为泽浓的村民坐船到美国经商,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到美国的台山人。
鸦片战争后,越来越多的台山人到美国淘金打工,甚至走向更多的国家,其中许多人出洋的起点就是海口埠。
现在,在美国、加拿大的广东人据说一半以上是台山人。我在美洲行走的时候,不管是在北美,在中美洲的伯利兹、洪都拉斯,还是南美的巴西,遇到的广东人大部分也是台山人。
根据2016年江门市侨情调查,台山有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163万人,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
台山华侨华人全球分布图(图/无畏)
海口埠的银信博物馆
2013年,银信(侨批)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海口埠也成为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
所谓银信,是在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与家书结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外汇汇款载体和渠道。
海口埠街上设立了银信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这些飘扬过海的人是如何和故乡保持情感和金钱上的纽带。
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的纪念碑(图/无畏)
台山银信博物馆(图/无畏)
华侨寄回家的银信(图/无畏)
相比梅家大院,这里的游客相对少了许多。看不到猪脚面,而是当地的小吃芝麻糊和钵仔糕。借着梅家大院的风潮,游客纷至沓来。
街上的居民还是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有的做起了游客生意,有的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讲的都是台山话。
海口埠上的人家(图/无畏)
在街的另一端,还有一块2017年袁隆平题字的石碑: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很少会有人注意。一个歪了的交通指示牌挡在石碑中间,这个公园指的是哪里,我也看不出。农业公园,总觉得和这个出洋港口格格不入。
海口埠街上的骑楼(图/无畏)
袁隆平的题字(图/无畏)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标 题 阅 读

无畏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在旅行路上学习语言和历史的故事。从人大社会学系毕业,我没有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却到了尼泊尔教中文、在寺院学巴利文。我发现了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一发不可收拾,已旅居五十国,学遍每个国家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