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治生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历程的重要内容,为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政治生态建设彰显坚守初心使命的“温度”,保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精度”,立足应对风险考验的“高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一)坚守初心使命以更好实现“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夙愿,是百年大党接续奋斗的鲜明主题。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民族复兴赫然书写在奋斗旗帜上。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辉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跨越。沧海桑田,成就千秋伟业;初心不忘,浇筑壮丽篇章。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浴火重生,披荆斩棘,凭的是严党、管党和治党,靠的是守初心、聚党心与赢民心,始终坚持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之大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梦想越是伟大,挑战越是艰巨,就越离不开建设一个集纯洁性与先进性于一体的伟大政党。党的纯洁性以先进性为根本支撑,而先进性以纯洁性为前提保证。实现和增进党的纯洁性,最突出的是要持久保持拥有健康洁净的良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意味着全党上下能够筑牢信仰之基,守住初心使命,永葆纯正底色。换言之,只有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才能确保党的组织肌体的健康纯洁,才能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伟大梦想”这艘巍峨巨轮一往无前。增强为人民谋幸福、为现代化谋进步、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性与彻底性,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指向,也是在新时代汇聚民族复兴伟业磅礴力量的必然要求。(二)发扬斗争精神以更好进行“伟大斗争”
纵览百年党史,可谓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独立、解放、富强、富裕而不懈奋斗的伟大斗争史。我们党崛起于斗争之际、成长于斗争之时,壮大于斗争之中,依靠方向明确、立场坚定而又原则清晰的斗争走向胜利。从嘉兴南湖红船到枪响南昌城、从井冈山烽火到延安宝塔山、从西柏坡窑洞到抗美援朝、从奏响改革开放到决胜全面小康,尽管不同时期斗争的环境不同,斗争的内容不一,采取斗争的形式各异,但正气凛然、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却始终贯穿于革命、建设与改革各时期。百余年来,正是善于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总结有益斗争经验,坚持把正义的、光荣的、进步的、积极的斗争历练升华为斗争本领,锻造出顽强的战斗品格,我们党才能够铁肩担道义、知难而勇进、齐心铸辉煌。保持和弘扬斗争精神,是成就百年大党无往而不胜的成功密匙,是确保我们党披荆斩棘、闯关夺隘、干成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体现出在传承伟大斗争精神和激发敢于斗争意识过程中,认识到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从而明辨斗争方向、把准斗争规律、掌握斗争策略,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矛盾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危机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较真碰硬,以鲜明态度、坚定立场和主动作为战风险、斗挑战、破危局,不断增强依靠伟大斗争夺取伟大胜利的能力。(三)应对风险考验以更好推进“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望百年来时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浪潮中走在时代前列、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中焕发蓬勃生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坚强核心,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因为,既勤于抓思想理论常新,又勇于抓政治生态常青。维护政治生态“常青”,发扬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全党的党性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抓好反腐倡廉、正风肃纪、惩恶扬善,推动政治生态弊绝风清、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新形势下,各种新旧矛盾复杂交织,一些深层次的棘手难题层见叠出,我们党面临的风险考验依然事实存在。在此情况下,为了科学防范化解既有和潜在的风险考验因素,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一切政治风险,更应该注重保持党的时代性、维护党的纯洁性以及增进党的先进性。只有不断加强对党的政治生态各领域、各环节及各方面的“净化”与“优化”,以此增进党的建设全面领导机制、协同参与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才能把党建设成为经得住历史检验、耐得住风浪考验、扛得住时代重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贯穿于党的百年建设全过程,植根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丰厚的实践土壤,投影于百年党建的具体时代情境,展现于不同时期党建形势的任务诉求,是系统建党、科学治党、从严管党的重要载体。
(一)起步与开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生态建设1921年党的一大顺利召开,标志着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应运而生。党的一大明确了党的基本任务,具体提出了关于组织和纪律的若干要求,为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党的组织性、纪律性都作出一定的强调和规定。如党的二大在入党条件、党组织建设和党纪约束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党的三大强调保持党的政治独立性原则;党的四大则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一重大命题等。透过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宣言等文件,可以看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彰显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注意把党组织与党员队伍统一起来整体审视,着眼于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建构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进而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为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濒临绝境,尚且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反思汲取教训,逐步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革命发展道路。在中央苏区时期,党确立了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出台了思想建党重要原则,始终践行着一心爱民的群众观念,并且建立了党内监察制度以及成立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等,这些举措为新生的红色政权巩固扩大了群众基础,有效提升了党在苏区的政治影响力,被盛赞为“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与政权建设、革命斗争、群众工作形成无缝衔接,为后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经过浴火重生般的革命洗礼,党对自身内部的政治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趋于深化。延安时期,党在根据地采取了大量颇具特色并富有成效的举措,主要包括树立了“走历史必由之路”的政治方向、养成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形成了“眼睛向下”的实干作风、确立了“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的治党理念,从而为培育和强化彼时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的来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适应革命形势变化和革命斗争现实的实践需要,其目标旨在依托思想纯洁、组织团结、作风优良以及纪律严明,打造一个集先进性、纯洁性、凝聚性与战斗性于一身的无产阶级执政党,从而推动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发展。
(二)探索与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生态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经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并顺应夺取政权向巩固政权的政治形势,紧密围绕服务于“两大目标”有序展开:一是巩固和维护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执政党地位;二是着眼于服务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要求。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为主线,以回击侵蚀党的健康肌体有害行为为主题,期间开展了多次针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活动,并相继进行了7次较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如1950年整风运动、1951年底“三反”运动、1953年“新三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等,依托这些运动的开展,党风政风得到大力整饬,贪污腐败得到应有惩治,党员干部队伍获得整顿和教育,党内政治生态在持续净化基础上保持健康洁净面貌,并有力带动和维护了政风、社风的良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能够高效推进,除了秉承自身优良传统,主动应变执政后新形势、新情况与新考验,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开展的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仅有处于特殊节点的“运动”式实践,也有常态化的党纪党规建设和国家法制建设。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着重围绕、持续加深党的纯洁性程度而展开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保持和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更宽广视野整体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尽管由于“左”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一定冲击和破坏,但这些深刻教训连同成功经验一道,成为党探索政治生态建设宝贵的历史财富,为新时期开创政治生态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恢复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政治生态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拨乱反正开辟新契机。邓小平非常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作用,强调要从严从紧抓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与歪风整顿。邓小平高度关注因思想问题和制度弊端引发的腐败问题,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将破坏党的良好政治生态的腐败现象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对以官僚主义、特权现象、违法犯罪、歪风邪气为病症表现的种种行为毫不手软坚决惩治,由此指明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对象和任务范围。江泽民高度重视依靠党高效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强调围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继续推进“伟大工程”,并致力于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从突出思想建设的首要功能、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以及从严治党等多重维度,多措并举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有效增强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性、科学性与系统性。胡锦涛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战略擘画,要求把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结合起来,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等方面,全方位高效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使其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这一阶段开展了旨在保持广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部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针对顺应时代、推进事业、加强党建迫切需要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任务,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新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新成效新局面。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趋于更深入更全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通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全方位系统推进,极大彰显了党聚精会神抓党建的鲜明态度和坚强意志,同时有效提升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四)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净化”“优化”“重构”来表达和阐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不断赋予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以新的时代意涵与科学内容。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生态”概念。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时首次提出“党内政治生态”完整概念,并号召全党一致行动起来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而努力。站在新的时代方位,我们党紧紧围绕以破解问题为导向,以顺应形势为契机,以完善举措为抓手,以实现廉政为目标的指针方略,运用理论与实践、制度与思想协同并举方法,拔贻害政治生态之“烂树”,治侵蚀政治生态之“病树”,正威胁政治生态之“歪树”,维护了党内政治生态乃至整个社会生态的纯洁性,并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向制度化、法治化和常态化方向予以推进。
在思想指引方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筹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共谋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在实践塑造方面,坚持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一体推进,推动形成了有理论武装也有行动落实、有顶层设计也有政策配套、有立足当下也有放眼长远的政治生态建设格局。比如,新时代以来,党内相继开展了五次主题教育,促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抓常抓长、走实走深。在制度建构方面,推动“三不腐”体制机制、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等落地生根,巩固和深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这实际上对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与主抓方向进行了明确,是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的有效回应,再次表明我们党抓好自身政治生态建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必将进一步持续巩固和发展。
总体来看,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立足于“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依托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打造保持与维护风清气正面貌长效机制为重点,将其作为系统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载体,并使之成为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得力抓手。
百余年来,我们党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探索历程,不难看出,政治生态建设既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又在理论创新的条件下不断指导和推进发展,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持续创新方略,推动政治生态建设朝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渐次升级。系统总结这些经验,可以为新时代维护和增进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提供有益启迪。(一)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遵循,实现正本清源与综合施策相统一在百年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发展演进中,标本兼治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原则与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治标”与“治本”具有的互渗性和促进性成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两大抓手,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科学配伍。把握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源与流”,厘清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本与末”,才能实现由表及里扶正祛邪、以点带面直击积弊,全方位筑牢“斩敢腐”“除能腐”“去想腐”的有效屏障,维护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首先,治标不松劲,沉疴下猛药。回眸百年政治生态建设历程,党的自身建设的生动实践正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轨迹,是增强政治能力、提纯政治品质的系统工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渐次胜利的宏伟篇章,开辟了长期执政条件下独具特色的拒腐防变、反腐倡廉道路。这条道路就是百年大党为兴党兴国而净化局部非纯洁生态的治标之路,围绕这条道路而展开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由此形成的政治理念、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实践举措就是党内局部污浊型政治生态的“猛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治标之道就是,必须紧盯任何腐蚀、侵害、威胁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运用短期“治标为先”战术除尘去污,为长期“制度治本”定型扫清障碍。坚持用战略的、系统的、联系的思维,把营造洁净政治生态视为基础性、全局性和经常性工作,从整体上把握反腐治标的紧迫性,及其与反腐治本的内在融通性,从而在实践中深化治标清障的功能充分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从严”为基调、以“净化”为手段,为党的健康肌体除净杂质、刮骨疗毒、去腐生肌,及时筑牢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绿色长城”。其次,治本不松懈,铲除祸根源。坚持治标更治本的辩证法是百年党的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重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它不是间接的、短暂的、局部的,而是一项带有全局性、衔接性与协同性的系统工程。这就是说,既要着眼当下祛邪扶正,抓好“当下治”,同时放眼长远正本清源,搞好“长久立”。党的百年光辉实践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命力,关键就在于,不是被动零星地依靠强制手段除污去腐,而是注重系统构建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长效机制,致力于从源头上建立健全阻隔污染萌芽滋长的有效机制。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要从战略高度夯实其治本基础。围绕立根固本的目标指向,运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刚柔相济之举,源头治理与动态管理相统一的同频共振之措,做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纲举目张,拓宽党的政治生态“污染源”治理的张力空间,全面提升党内政治生态纯洁性。(二)坚持立破并举的基本策略,实现教育引导与实践塑造相统一百年大党的建设史表明,只有坚持宽严相济、刚柔并施、教育引导与实践塑造相耦合,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才能积极推进、成效卓著。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破影响“打铁自身硬”的消极因素,是我们党永葆团结统一、持久坚强有力的基本保证,也是百余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首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回溯党的百年政治生态建设史,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聚焦发展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一以贯之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坚定不移把理想信念作为全体党员的精神追求、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作精神滋养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理想信念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构成和主体内容,起着价值引领、思想武装、精神滋养与激励奋斗的关键作用,成为统筹党的建设的力量之源、强基之本。如果说目标是党的动力系统,组织是党的运行系统,理想信念则是党的保障系统;如果说组织建设实效事关党的力量凝聚与战斗功能,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好否与民心向背,那么,理想信念无疑事关党的精神气质与事业兴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无数先进共产党人在血与火、拼与搏的淬炼中苦苦探寻、英明抉择、无惧捍卫的必然结果,因而它是历经革命锻造植根内心深处的核心理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实践表达和话语诠释是不同的,但对其精髓要义的坚守却始终如一。其次,破除影响“打铁自身硬”的消极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党提升自身执政能力、担负自我执政责任的现实要求,也是有效应对风险考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百余年来建设党内政治生态洁净如初的坚强保证。面对党内外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一些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负面考验依旧存在,不少具有尖锐性、现实性和严峻性的突出危险依然相伴,成为影响、制约甚至威胁全党“打铁自身硬”的消极阻碍因素。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用好“全面从严治党”利器作为打出好铁的不二选择,抓制度、立规矩、严纪律、强作风、树形象,着力破除管党治党的宽、松、软、散、昏等顽瘴痼疾。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倒逼相结合原则,不断增强全党“打铁自身硬”的自觉性、使命感与紧迫感,不仅要使理想信念、为民情怀、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全都“硬起来”,还应围绕政治生态可能的“水土流失”,采取扶正祛邪、正风肃纪、反腐治贪等方式方法,把政治上不忠诚、思想上不干净、行动上不担当地清理出政治生态。(三)坚持知行合一的战略举措,实现对党忠诚与担当使命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少数”除了做到“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还应强化“使命担当”。对党忠诚与担当使命既体现了百余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明确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遵循,要求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现思想重视与行动落实相统一,不断增强认识上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担当、不辱使命。首先,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彰显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置于首位的优秀政治品质。百余年来,我们党跨过艰险磨难、越过难关险阻,取得了发展、稳定和强盛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万千党员对党的赤诚忠心。对党忠诚是植根内心、触及灵魂、融入血脉的执着信念和价值皈依,是可学可做、可追可及、可传可承的崇高情怀,是能够看到榜样、发现标杆、找到示范的政治风尚。因而,结合实践要求破除思想误区、纠正错误观念、矫正认识偏差,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认识到忠于党同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人民本质上的一致性,能够放下面子、丢下架子、扑下身子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能够做到修身洁行、崇德向善、职责担肩,继而为维护党的纯净生态尽心、尽力、尽义务。其次,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践行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无产阶级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其领导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历史共进步、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一个勇于牢记使命、敢于担负使命、善于奋斗使命的先进的使命型政党。这一方面来源于其自身固有的政治属性,是与生俱来而不是后天嫁接的天然基因;另一方面彰显于其融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和革命性于一体的鲜明底色。这就共同决定了党勇于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进行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生发于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而这种责任担当集中表现在党的主体性自觉与时代感把控的深度结合,这也是不断赋予阶段性使命新的时代内涵的基础性前置条件。综上所述,重视政治生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奋斗史既是一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的自我成长史,也是一部党的建设包括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内的各种建设的发展史。在“两个大局”的双重视域下,对党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有效地提炼党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这既能够为新时代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提供指导遵循,也能为在新的征程上接续推进党的建设的纵深发展提供有益启迪,从而为助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