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谢景海(1988—),男,河北唐山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一文发表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欲浏览本刊最新内容,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所在,鲜明标注了其时代精神和价值立场,开启了对这一重大命题的理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出来的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它基于中国具体国情而形成,传承了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呈现出五大方面的中国特色。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入把握其形成逻辑和价值旨归,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走得更加宽广。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何以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是迈向人类更美好未来的新型现代化,其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巨量级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要实现十四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其规模超过已经完成现代化人口的总和,这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给其他经济文化落后、人口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和光明前景充分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一个后起发展中大国,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14亿多人民携手迈入现代化,这离不开现代化逻辑与社会主义逻辑的紧密结合与同频共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中国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把立足点始终放在自身发展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财富两极分化、底层劳动人民和弱势群体长期贫困的现代化不均衡问题。究其根源,西方现代化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让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特权阶级,劳动人民未能真正共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所在”。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共同富裕包含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革,覆盖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兼具中国自身特色”。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始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社会财富的“蛋糕”。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分好“蛋糕”,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全过程中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现代化发展的区域差距,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人民群众作为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制定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和路线图,把共同富裕放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去推动,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正能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物质文明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第一目的,产生了现代化生活中大量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的单向度的人。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人成了资本扩张和增殖的工具,人的全面需要和全面发展也不断异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度失衡,人的精神世界长期得不到关注和满足。中国式现代化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重视现代化中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强调物质与精神相协调,追求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又强调精神力量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追求物质全面丰富和精神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化。生产力的极大解放、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和先进的生产力,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全过程中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塑造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西方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资本逻辑的无限扩张蕴含着生态危机的根源,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短期是零和博弈,长远是人类文明的衰退。”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现代化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错路、老路,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高度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探索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大的优势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制度,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真正变为现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将人类生态文明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绘就了实现路径。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殖民等方式长期掠夺、剥削弱小民族和国家,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穷。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绝不使用战争和暴力掠夺其他民族,绝不牺牲和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绝不陷入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而是用自身迈向现代化的努力不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开创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现代化。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立足于基本国情,在保持国家独立的情况下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不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而迈向现代化,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诸多难题,走出了一条立足内生动力迈向现代化的新路。同时,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落后,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和平和谐的美好未来。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何以形成
中国之所以走出一条现代化的新道路,源自于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基因。中国人民拥用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潜移默化的中华思想、中国智慧浸润在中国人民的骨髓之中,促使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符合中华文明基因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处处融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这种文化根基下,我们追求天下大同,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崇尚道德当身,不以物惑,要实现物质和精神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探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推崇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要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关系的独到见解,把其精华部分融入了现代化各方面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内核。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形成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形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他们最初讨论的核心是工业化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及其影响,揭示了西方现代化带来的贫富分化、环境危机、人的异化等诸多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要通过"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马克思恩格斯还专门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模式迈向工业化的构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直接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通互构、深度结合的产物,两者辩证互成,缺一不可”。81%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通,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人类文明发展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实现了“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完备的体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面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度问题,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和迈向“强起来”的新阶段。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遵循于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对现代化不懈求索的历史逻辑之中。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是在不断学习反思西方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中进行的。西方列强在近代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此同时,中国也逐渐开启了向西方国家寻求现代化的艰险探索。然而我们的现代化却无法效仿西方,走西方人的老路。一方面,中国与西方现代化存在明显的错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能让中国改变自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近代中国不具备实现西方现代化的条件。西方现代化本质是资本占主导的现代化,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上始终以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列强与封建势力代言人相互勾结,未能给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充足的条件来实现资本主义式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实现现代化的曙光。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迈向现代化必须率先解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问题,消灭阻碍中国社会进步最大的敌人——帝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这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提供了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苏为鉴,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张。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开启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等制度基础,也初步形成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工业化模式,也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新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潮流和内外形势变化,从我国国情和现代化的条件出发,对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基本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体系。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探索带来重大挫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于现代化建设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容应对关系我国现代化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在这一时期依然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确保了现代化建设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演进中的宝贵经验。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淬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探索和发展如何在人口规模巨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现代化,形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实践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和世界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难题做出的现实回答,是用中国之实践破解世界共同发展难题的实践创新。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纷纷出现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对外扩张、资本主导、物质至上等现代化陷阱,甚至在完成工业化几百年后仍无法破解这些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吸取各国现代化实践中的教训,不断依据中国自身的实践探索来回答现代化之问,找到了符合客观规律、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密码,并根据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而不断迈向未来。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存在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更加复杂,也需要在实践中开创新局。这些当前和未来现代化建设中的诸多复杂问题促使我们要始终从中国自身实践出发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方式和路径,与时俱进地提出应对之策。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实践中出现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道路和方案。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何以指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形成,还与其要实现什么价值目标密切相关。中国式现代化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了终极的价值指向,让其极具中国特色,并熠熠生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于个体层面将价值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价值取向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追求,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最高价值理想描绘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问题,终极价值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人与现代化的内在一致性,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指向转变为现代化进程中现实目标,并不断为其转化创造动力和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和目的,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判断标准。
中国式现代化将一切现代化创造的目的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真正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现代化复归人民的价值追求。“与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本存在本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问题,创造财富、激活资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福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根据民心之所向,民生之所需,美好生活之所求来调整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中国式现代化于新时代牢牢把握这一主要矛盾,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破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引导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向人民复归。
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关注的是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现实关切和美好期待作为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探索者、实施者、受益者和评判者,皆是人民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现代化建设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现代化成败的衡量尺度,“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于社会层面将价值指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现代文明体系,是五大文明高度统一、不可或缺、同促共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逻辑主导下以物质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实现了对单一物质维度现代化的全面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于政治文明领域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文明领域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文明领域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生态文明领域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统筹于现代化建设中,以五大文明共同推进、均衡发展为标志的整体现代化,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性、全面性、协调性和统一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民族梦想,其价值指向于民族复兴这一宏大主题,这一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和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带领人民的一切伟大探索,也都始终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价值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中不断摸索而来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完成,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核心的标志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把国家、民族、社会进步和发展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设定和实现一个长期的目标,追求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充分契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强大,更意味着中华民族要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多重维度创造最先进和发达的文明成果。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赢,这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和外延高度统一。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把国家的全面强大、民族的全面复兴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于世界层面将价值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崇高目标”,反映了人类进步的价值诉求,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我们立足于中国实际,顺应历史潮流,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延续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价值和文明基因,全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指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形态的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文明崭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指向的是超越资本主义旧的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多方面都全面体现了其社会主义文明特色和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基础上,为打破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生产创造了根本的经济前提。这种占有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现代化目标成为可能。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主导下陈旧的、排他性的发展模式,在价值导向上破除了将现代化指向资本、资产阶级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狭隘视野,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用西方现代化标准衡量他国发展成败的迷信,用现代化文明交流、合作、共同繁荣取代了文明优越。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给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光明的未来,必将指引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肖 金 文字整理:袁娜娜
核稿:刘国荣 高布权
投稿网址:
https://skxb.yau.edu.cn/CN/volumn/home.shtml
电 话:0911-233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