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罐子藝術網」關注我們⬆
封面故事
預展|6月9日至13日
拍賣|6月14至15日
地點|北京國貿大酒店
本次北京保利2024春拍帶來「堅守傳統兼蓄異域風華」的專題,匯聚明永宣、清雍正及乾隆時期的御窯精品,當滿族人入主中原,他們不僅汲取著漢文化的精髓,也面對著傳教士帶來的西方風潮;新舊、中西的相互碰撞,激發出了文化的火花與新生命力。〈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茶花蓋盒〉、〈清雍正 外胭脂紅釉內洋彩西洋人物盤〉…等皆為本季春拍的高光拍品。
永宣
永宣御窯為中國製瓷史上的一個高峰,其中又以宣德御窯最令人稱道,新式器型、釉色迭出,可謂開前世未有之奇,展現出卓越的創造力,對後世影響深遠,明謝肇淛《五雜俎》載:「惟宣窯款製最精,距迄百五十年,其價幾與宋器埒矣」,又見田藝衡《留青日札》卷六載「宣窯之貴,今與汝敵…… 今宣窯興而與汝爭價,亦足觀也」,足見宣窯瓷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次一件〈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品質精絕,極為珍貴,是為宣窯至寶。
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
「宣德年製」款
D 16.8 cm,H 11.5 cm
估價待詢
展覽:
1.【弘曆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2.【青花的故事──景德鎮御窯遺址所出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弘曆的世界》,保利藝術博物館編,編號150,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備註:
1. 倫敦蘇富比,1985年12月10日,編號195
2. 香港蘇富比,2009年4月8日,編號1671
左右滑動查看拍品細節
其碗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體施釉肥厚,釉色明潤。碗心以暗刻技法於雙圈內篆書「宣德年製」四字兩行款識,字體結構嚴謹,筆畫酣暢自然,轉折處渾圓,婉麗飄逸,雍容規度,與尋常所見楷書宣德年款頗為不同,而與見於個別永樂甜白釉的暗刻篆書「永樂年製」款識極為接近,可見本品當燒造於宣德早期。
由左至右: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宣德年製」款、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宣德年製」款線描圖、〈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雙龍紋茶杯〉(底款)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外壁大幅留白,僅於碗壁中線處以青花書寫藏文「平安頌」經文一周,字體工整雋秀,外壁下部繪仰式蓮瓣紋一周,青花發色蒼雅淋灕,個別筆畫可見鐵斑沈著,時代特徵鮮明。經文內容漢文可翻譯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該經文為藏地祈頌平安吉祥的重要經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誦。宣德皇帝勤政尚儒,天下太平富裕,並深受其祖父永樂帝崇信佛教之影響。據載,他曾接受密宗灌頂,命藏僧編撰翻譯許多藏密方面的著述和儀軌,並在宮廷內舉辦各種法會。本器不僅藝術造型登峰,亦承載著帝王對政權一統的深深思索與努力踐行,傳誦著蒼生得享太平之福。
左右滑動查看拍品細節
本品外壁青花藏文「永平安頌」 ,經文內容漢文可翻譯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
ཉིན་མོ་བདེ་ལེགས་མཚན་བདེ་ལེགས། །ཉི་མའི་གུར་ལ་བདེ་ལེགས་ཤིང་།
།ཉི་མཚན་རྟག་ཏུ་བདེ་ལེགས་པའི། །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གྱིས་བདེ་ལེགས་ཤོག།
靜靜觀賞著這件禮佛重器,遙想近六百年前,本品曾置於御苑佛堂,常伴宣宗或藏地高僧法王左右。它關乎信仰,是宗教的承載,是精神的寄託;它亦關乎家國安寧,是政治的禮物,蘊藏著治國的智慧。它是信仰者的福音,亦是企好天下太平之你我的福音。青燈佛影,寶幢莊嚴,歷代高僧大德無數遍頌念著「平安頌」經文,「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誦經之聲彷彿穿越時空,在耳邊想起,可謂無比殊勝。
明宣德 青花藏文「永平安」頌高足碗及銀鏨花紋碗座
D 17 cm 西藏布達拉宮藏品
另一件〈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花澆〉又為宣德瓷器當中最獨特、最珍罕的器形之一。清末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對花澆說法:「花澆者,澆花之壺也。脛略似如意尊,惟僅有一耳,亦可作插花用,若彩色精者,頗足當清供也。」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花澆
「大明宣德年製」款
H 13 cm
估價RMB 10,000,000-15,000,000
展覽:【青花的故事──景德鎮御窯遺址所出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1.《抗希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譜》,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編號44,頁38
2.《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74
3.《私人收藏中國御窯瓷器》,馬錢特,2012年,頁12-15,編號3
4.《保利拍賣十五週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藝術研究院編,編號9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備註:
1. 仇焱之先生「抗希齋」舊藏
2. 胡惠春先生「暫得樓」舊藏
3. 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2
4. 瑞士玫茵堂舊藏
唇口,直頸,頸側飾有曲柄,溜肩,圓腹下垂,臥足。器腹中部接胎,肩頸結合部凸出,有明顯接胎痕。圈足內露胎,胎體呈米湯色。外壁通體以青花裝飾,唇部兩圈弦紋,頸部及肩部切削成多稜面,稜面上繪飾菊瓣紋,富立體感。腹部主題繪纏枝花卉,花葉旖旎,花型嬌柔可愛。宣德青花以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製,青花發色青翠沈穩,深濃處多黑褐色結晶斑。結晶斑系鈷料中竄出,或浮於器表,或下陷於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腹上留白處書青花六字單行款「大明宣德年製」。
永樂、宣德兩朝皆製瓷器花澆,形制大同小異。永樂年間,御窯亦有燒製白釉花澆,皆無款。如此花澆,以伊斯蘭金屬器作摹本,本品即為一例。此類花澆深得雍正帝青睞,兩幅雍正《古玩圖》中記錄清世宗御藏珍器,畫中可見三件早明花澆,形飾相近,下承木座,其一出自大維德爵士舊藏,現存大英博物館,其二現存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此類花澆於可流通者極為鮮見。僅可見不超四例。一例為紐約 Thomas Cole 伉儷及趙從衍珍藏一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74年7月8日,編號188,後兩度易手於香港蘇富比,先後為1987年5月19日,編號236及2002年10月30日,編號283。另一例出自蘇林庵收藏,售於香港蘇富比1995年10月31日,編號314。再一例,曾展於【Yuan and Early M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埃斯肯納齊,倫敦,1994年,編號25。
永宣的盛世不僅在國富民強,更是在百工競技,佳作紛呈。是瓷器歷史的巔峰,亦是雕漆藝術的巔峰之時。明代永宣時期的漆器保持了元代「隱起圓滑、藏鋒清晰」的樸實風格。據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嘉興縣誌》記載:「張剛德,父成,與同里楊茂俱善髹漆。剔紅器,永樂中日本、琉球購得,以獻於朝,成祖聞而召之,時二人已歿。德剛能繼其父業,隨召至京,面試稱旨,即授營繕所副……。」
連乾隆皇帝都對永宣雕漆贊不絕口,寫下六十餘首御製詩贊美明代漆器,其中又以永宣漆器最多。經過明清兩代的內府積累,乾隆帝坐擁數量龐大的漆器收藏,匯集天下博學鴻儒與能工巧匠,他的藝術眼界自非尋常人可比。換言之,御製詩中所展現的不僅是他的個人審美,更是清代的精英群體對漆器的理解。
〈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茶花蓋盒〉,盒為「蔗段式」,蓋面和立牆在黃漆素地上雕紅漆花紋。蓋面飾十數朵山茶花,其中五朵已經盛開,八朵含苞待放。橢圓形葉穿插其間,前後掩映,佈局飽滿,生意盎然。立牆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菊花、薔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兩兩成組,俯仰相間。盒內及外底髹褐漆,外底左側有「大明永樂年製」楷書針划款。
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茶花蓋盒
「大明永樂年製」款;御題詩鈐「古稀天子」、「猶日孜孜」二印
D 23.3 cm, H 7.7 cm
估價待詢
備註:
1. 法國貴族P-L舊藏
2. 法國私人收藏
3. 法國拍賣行(Mathias & Oger-Blanchet),2019年12月09日,編號57
蓋盒內陰刻填金乾隆御製詩「詠永樂雕漆茶花盒」,此詩出自《清高宗御製詩·五集·卷十五》,為乾隆五十年所作(乙巳年,1785年)。乾隆時年75,以「古稀天子」自稱。根據前後的詩文看,此詩應是三月之後,四月十六之前所作。詩後署款「乾隆御題」,並鈐刻「古稀天子」、「猶日孜孜」二印。
左右滑動查看拍品細節
詩云:「別翻花譜樣,圖作寶珠叢。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風。雕幾泯痕跡,深淺謝皴烘。以置趯臺裏,真稱照殿紅。」從詩中可知,乾隆帝對刀工極好的漆器不吝贊美之詞,並且尤其鍾愛永宣漆器「雕幾泯痕跡」的圓潤無刀痕。他贊嘆永樂雕漆對花卉的表現靈動傳神,漆層厚實、色澤濃潤。「照殿紅」可謂之山茶花,又是紅寶石是別稱,這都是乾隆對這件永樂剔紅蓋盒漆色的贊美。「趯台」即「瀛台」,在乾隆帝看來,如此寶物在明代定是被放在三面臨水,襯以亭台樓閣,像海中仙島的瀛台中。
目前據統計,兩岸故宮博物院館藏明代漆器帶乾隆御題詩的漆器預計總數不超過40件,物以稀為貴,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覺得品級高或特別的器物上才會下旨刻入御題詩。所以這件捧盒乃是漆器中上上之品。
詠永樂雕漆茶花盒《清高宗御製詩·五集·卷十五》
雍乾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六十週年,故宮博物院舉辦【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大展,力圖還原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法間的文化和藝術交流盛況。回溯歷史,我們與歐洲的交往更為久遠和廣闊。伴隨著貿易和外交往來,文化藝術也沿著絲綢之路流動、交融。自信的文明往往在承繼其傳統的同時,善於汲取不同的文化精華,兼收並蓄,融會貫通,集萬千精華於一體。自信的統治者往往視野寬廣,胸襟開闊,能夠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和吸收外來文化。
當滿族人入主中原,他們不僅汲取著漢文化的精髓,也面對著傳教士帶來的西方風潮。新舊、中西的相互碰撞,激發出了文化的火花與新生命力。康熙帝對西方數學、天文等領域的研究尤為熱衷。康熙晚期,歐洲琺瑯器傳入中國,宮廷命藝匠仿製的同時,也將色彩豐富鮮妍的琺瑯料,用於瓷器燒製,於清宮創製出琺瑯彩瓷一類。中國瓷器燒製為之一變,開始出現胭脂紅、檸檬黃等色,開啟清麗細膩之彩瓷新風。隨著物料和匠人的流轉,景德鎮及廣州分別成功燒製出了洋彩、廣彩。
如是次一件傳承有序的〈清雍正 御製琺瑯彩百花不落地茶圓〉,本品氣韻婉約雅緻,清新復見華貴,中西結合,釉彩妍美多姿,製作極盡考究之能事,洋溢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見證了雍正琺瑯彩瓷千古不遇之輝煌,為所有百花不露地器皿當中之雋品,洵為獨一無二的絕色佳瓷。檢閱公私典藏,雍正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無幾,與本品相同皆署藍料彩「雍正年製」宋體款之琺瑯碗僅三例:一例為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第二例為收藏家仇炎之先生舊藏,後售於香港蘇富比(1981 年 5 月 19 日,編號 589),第三例先後售於香港佳士得 (2002 年秋拍,編號 606)、香港蘇富比(2012 年 4 月 4 日,編號 3191),最後由日本著名收藏家,伊勢藝術基金會名譽主席,伊藤彥信先生收藏。
清雍正 御製琺瑯彩百花不落地茶圓
「雍正年製」款
D 10 cm,H 5.7 cm
估價 RMB13,500,000-23,500,000
出版:《香港蘇富比20週年》,香港,1993年,編號231
1. 香港蘇富比,1981.11.25,Lot278
2. 香港蘇富比,2013.10.08,Lot3021
3. 香港蘇富比,2017秋拍Lot3607
故宮博物院現藏一幅雍正帝洋裝像屏,描繪其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影響,著洋裝之態,生動詮釋著雍正皇帝對歐洲時尚的濃厚興趣。對歐洲世界的好奇與熱衷,也體現在瓷器裝飾之上。洋彩裝飾多華麗繁滿,人物花卉有別於傳統中式繪畫,而展現出陰陽相背之立體感,深受歐洲盛行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及寫實主義影響。琺瑯彩、洋彩及廣彩中,都時有描繪西洋人物,帶來一陣充盈著想象力的異域之風。精妙者如「清雍正 外胭脂紅內繪西洋人物盤」,於傳承千年的傳統瓷器燒製工藝中,加以受西方影響而誕生的胭脂紅彩,並將西洋人物繪於傳統中式背景之中,標新立異,新穎別緻,充滿反差卻又相得益彰。
與本器裝飾風格、款識相似者,見館藏數例。德國漢堡藝術和工藝美術博物館藏兩只西洋人物圖盤,裝飾風格、落款方式及尺寸皆與本器如出一轍,或為同批設計製作(見《漢堡藝術和工藝美術館之中國藝術珍藏品》,圖版84)。與上述兩件風格相近者,一例為日本戶栗美術館館藏,尺寸與本器相近(口徑20.8釐米),底書「大清雍正年製」款,書寫當屬雍正中晚期風格(載於《中國陶磁名品圖錄》,東京,1988年,頁122及185,圖版154號)。另見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一例,構圖與戶栗美術館藏相同。
清雍正 外胭脂紅釉內洋彩西洋人物盤
「大清雍正年製」款
D 20.1 cm
估價 RMB2,600,000-4,600,000
備註:香港京都念慈菴總廠有限公司創立人,謝兆邦先生舊藏,購自2000年代(傳)
傳承傳統與融合外來影響之間的平衡,猶如一曲細膩的文化演進之舞。傳統是社會身份的紐帶,蘊含著前人的智慧,是文化遺產的根基,賦予人歸屬感。即使在選擇性接納歐洲潮流的同時,滿族統治者仍深深植根於他們祖先的傳統。滿族起自白山黑水之間,狩獵騎射是其作為遊牧民族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也是民族崛起、定鼎中原的根基之一。清軍入關後,為堅守其民族傳統,歷代帝王們都把練習騎射、整肅軍隊作為治政之要。作為京畿最近的一處皇家苑囿,南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順治時期,便特命修葺已瀕臨荒廢的南海子,以便皇族近臣狩獵騎射,取名南苑。康熙時期在南苑舉行圍獵閱武活動多達132次。
乾隆曾在詩中寫道,「予十二歲時,恭侍皇祖於南苑習圍,蓋我朝家法,最重騎射,無不自幼習勞。今每歲春間,仍命皇子、皇孫、皇曾孫輩於此學習行圍,所宜萬年遵守也」,可見對騎射之重視代代相因,更可見南苑於康熙及乾隆的特殊地位與重要意義。為了弘揚尚武精神,乾隆皇帝諭令宮廷西洋畫師郎世寧以及中國宮廷畫家創作了數十幅專門表現他行圍狩獵場景的畫作。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乾隆皇帝射獵圖》軸便為其中之一,生動再現了乾隆帝及近親王公大臣在南苑獵場捕射野兔的場面,並有乾隆二十年題《南苑行圍即事三首》。
瓷器上展現乾隆騎射者,則極為稀見。〈清乾隆 御製胭脂紅地洋彩軋道開光『御苑秋獵圖』詩文壁瓶〉繪於瓷質壁瓶,並題御製詩,則更為罕有,彰顯著乾隆帝英武之姿,詮釋著王朝統治者對「滿洲根本」之騎射尚武典制的遵守與傳襲。與乾隆秋圍場景相伴而飾於瓷器之上的,是華麗繁復的洋彩花卉。滿族傳統,輔以西洋風尚,底部以瓷仿漆木座,惟妙惟肖,予人豐富的審美體驗。觀其所錄詩句及款識風格,當製作於乾隆早期唐英督造之時。
清乾隆 御製胭脂紅地洋彩軋道開光「御苑秋獵圖」詩文壁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22 × 9.5 × 4.5 cm
估價 RMB2,700,000-4,700,000
翻閱《樂善堂全集》,壁瓶所錄詩題名曰《秋日南苑射獵》,作於雍正七年(1729年)秋。詩集中,緊隨其後的一首名為《恭祝皇父萬壽》,當作於雍正皇帝生辰,即十月三十日前後。可見壁瓶題詩的寫作時間或為雍正七年的農曆九、十月間。
雍乾之際,景德鎮瓷器燒製攀上一個新的巔峰。其中功高至偉者當推督陶官唐英。其曾駐場數年,與窯工同食同宿,專心研究瓷器燒製,得以深入領會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在兢兢業業督理景德鎮御窯之餘,唐英也燒製了一批自用或饋贈親友的佳作,充分展現其作為文人能寫善繪的一面。龍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和精神標識。唐英將宋元時期陳容等繪墨龍圖之氣韻,移至瓷器之上,神龍吞雲吐霧,一任遨遊。〈清乾隆 墨彩雲龍紋題詩賞瓶〉配以墨彩七言絕句,書風瀟灑淋灕,詩書畫印皆得,頗見文人底蘊。與之相類者極為稀有,存世不過數例。
本器器身通景以墨彩繪祥龍穿行雲海,有氣吞山河之勢,氤氳雲海中,龍身時隱時現,一身三顯,體現繪者深諳中國水墨繪畫技巧,揮毫髮墨駕輕就熟,得南宋陳容、元代張羽材等筆下神龍之氣韻。其上以墨彩題七言絕句:「指日春雷震太空,甲鱗頭角動英雄;乘雲帶雨飛千里,吸霧呼風上九重。擲杖葛陂仙法大,點睛僧壁巧人同;恩波桃浪溶溶暖,一任遨遊四海中。」前有「片月」引首章,尾有「陶」、「鈞」篆章,皆以礬紅彩繪就。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外施松石綠釉。與之相類者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墨彩雲龍紋筆筒〉,畫風、構圖及題詩皆近,並署「蝸寄唐英題」。由是推知,本器當同為唐英自書、自畫、自製之雅器。相似者僅見筆筒、天球瓶等造型,傳世不過數件,且可於市場流通者,或僅存另一例。
左右滑動查看拍品細節
清乾隆 唐英製墨彩留白 蒼龍教子詩文荸薺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D 21.5 cm, H 33.5 cm
估價 RMB3,500,000-5,500,000
備註:阿根廷著名作家、學者,胡里奧·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1914-1984)先生舊藏
筆筒雖小,卻是古代文人案頭必備之物。自晚明以後,瓷質文房用品逐漸進入文人視野,它與紙、筆、墨、硯等一起成為他們珍賞的文房雅具。乾隆帝一生所作詩文近四萬首,為古今作詩最多的詩人,御窯書於瓷器之詩文也多出自其本人作品,其中選自《樂善堂全集》的登基前詩文多見於乾隆早期作品。〈清乾隆 御製畫琺瑯墨彩『雪事八詠』御題詩小筆筒〉可謂其中翹楚。
本品造型精巧,呈直筒形,通體施白釉,釉水白晰明潤,其胎體較厚,口沿寬平,上施金彩;口底相若,足沿內挖成圈足,打磨圓潤,呈 「泥鰍背」式,上再敷以金彩,熠熠生輝,為清代高級御窯之典型修足方式。足底及內壁通施松石綠釉,色澤雅致勻淨。外壁以墨彩隸體書「雪事八詠」詩八首,佈局飽滿,風格簡約而裝飾效果雅緻,詩文後落「乾隆御製」款,下鈐「乾隆宸翰」白文、「惟精惟一」朱文印兩枚,字體結字工整,骨肉勻稱,華美莊重,極具書法功力。所錄八首詩均出自乾隆帝登基前居藩期間的作品,收錄於《御製樂善堂全集》,八首詩分別東郭履雪、蘇卿嚙雪、袁安臥雪、謝庭詠雪、王恭涉雪、孫康映雪、陶榖烹雪、程門立雪,描寫的都是歷史上的名臣才女、大學雅士之典故,也可窺得年輕皇子的抱負、生活情趣以及閒適恬淡的心境。
清乾隆 御製畫琺瑯墨彩「雪事八詠」御題詩小筆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H 9.4 cm
估價 RMB5,600,000-8,600,000
展覽:【弘曆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1.《保利拍賣十五週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藝術研究院編,編號40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2.《弘曆的世界》,保利藝術博物館編,編號97,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備註:晚清重臣上海胡湘林家族舊藏
左右滑動查看拍品細節
與本品極似者有一例,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式作品檔案可見乾隆七年《活計檔》所載之:「洋彩詩意圓筆筒二件、洋彩詩意方筆筒二件」,十七年時,乾隆皆曾詔命使用在位後所作之御製詩詞,而非親王時期《樂善堂全集》所錄之篇章(見嵇若昕,〈從文物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2002年,頁233。)故此式筆筒可能造於乾隆七年,但定不晚於乾隆十七年,並應為出自唐英之手。
《CANS藝術新聞》
近期報導
近期閱讀《CANS藝術新聞》
2024 / 06 No.317
1996年2月創刊的《拍賣年鑑》及兩本專業藝術月刊《CANS藝術新聞》和《當代藝術新聞》,分別於1997年及2005年創刊。《拍賣年鑑》提供全方面的市場數據。《CANS藝術新聞》以古美術為定調、《當代藝術新聞》關注亞洲當代藝術。兩本月刊為提供讀者最新資訊,每月都以快速的節奏更新並跟緊藝術時事,內容字字深入淺出,剖析藝術產業種種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