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勇||基于大单元的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探究

学术   2024-11-14 00:00   上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推行,大单元教学越来越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项目化大单元教学以某一主题统领,分设几个小单元,对教科书的基础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与构建。历史教师围绕单元主题,精心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为例,尝试说明基于大单元的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策略。

一、单元归整,分项学习

关于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界定,巴克教育研究所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并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八大“黄金准则”,如关注重点知识与成功培养的素质;对挑战性问题的应对;探究的延续性;项目须真实;学生在项目中需要发言与选择的权利;师生对项目要有小结;对项目要有评议和改正;项目化学习成果要公开展示。这些界定对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也可以对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不同模块进行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学习主题。

基于项目化的学习,就必须要有一个引领的主题,要让所有的历史学习都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共有四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我们可以凝练为一个主题大单元“工业革命”,再将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与选择性必修的有关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与重构,分成五个小单元,进行分项学习。

即第一单元设计为“工业革命的产生”,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第二单元设计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资本主义国家以商品为媒介,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从而将世界紧密联系,促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第三单元设计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二: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剥削与压榨,加剧各种矛盾,激起了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第四单元设计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是工业革命影响之三: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社会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断斗争,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五单元设计为“社会生活的变迁”,这是工业革命影响之四: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带来人口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犯罪率提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生将分散的历史知识以项目化大单元的学习方式重新归整,以主题大单元引领,设计一个个高阶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分项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高中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同伴协作与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课标引领,明晰方向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要确保项目化学习的持久性与重要性,这就要求项目化学习应指向课程标准,各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都要与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或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有一定的联系,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起高中学生努力学习的意愿,从而体现学习历史的现实需要与价值。

项目学习不能仅盯着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比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而应该瞄准那些涉及大单元、大概念,有一定趣味和思维难度的课程目标。经过对教科书的分析、课程标准的熟悉、学情的思考,并结合历史项目学习的需要,教师要结合重点知识精巧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趣且能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梳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助推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在项目化单元学习过程,历史教师还要关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程度、学习体会、多元评价情况等,最终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基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五、六两个单元的了解仅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具体情况,高中历史要求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完整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为此,要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性、系统性感知第五、六两个单元的关联,把握单元历史叙述脉络,认识到工业革命虽然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当时工人运动实践,在分析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工业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西方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榨激化了矛盾,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接着,设定各小单元项目的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工业革命的产生”,通过材料分析探究,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视角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因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证据意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世界瓜分,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居杀、疾病和掠夺,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使得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制度不得不在外力的强制下加快解体或改变,并吸收近代以来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文化思想,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初中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高中阶段需要在初中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第三单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西方列强的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引起了被殖民地区人民的强烈不满,抗争不断发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大多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尽管这些运动后来大多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后来最终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也使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让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强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素养。总之,项目化大单元历史学习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开放的国际意识,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机遇和挑战。

三、问题驱动,提升素养

历史学科项目化大单元教学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引领下,精心选择与学生熟悉、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件作为主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时,可将两个单元进行整合,以“工业革命”为大单元主题,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相关联的史料巧妙设问,划分为几个小单元项目,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第一单元项目主题设定为“工业革命的产生”,精选相关史料并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历史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保障、经济优势、科技条件、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方面,引导学生得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工业革命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历史教师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精选相关史料,从多个视角引导学生全方位、客观地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项目主题设定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精选相关史料,并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经济视角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对外殖民侵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三单元项目主题设定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精选相关史料,并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引导学生从政治视角分析工业革命后亚非拉国家逐渐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和原料供应地,面对殖民统治与经济压榨,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

第四单元项目主题设定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精选相关史料,并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思想视角分析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无产阶级迅速崛起并为争取自身权利展开了不懈斗争,这就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时代的需要,推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第五单元项目主题设定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精选相关史料,并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视角分析,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出现了工人居住条件恶化、交通拥挤不堪、环境卫生污染严重、犯罪率提升等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历史学科项目化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不再是仅传授基础知识、无所不知的博学家,而应该是经验丰富的教练、学生学习的良师、探究过程的向导。历史教师要学会用言语激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保持与同伴合作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尝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以主题串联起来,最终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苏西·博斯,约翰·拉尔默.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M].周华杰,陆颗,唐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3]黄杏婵.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设计要点: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10).

[4]郑婷婷.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历史问题链接教学刍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旬·综合),2023(1).

教育牧笛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1.第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2.课堂有效教学实录;3.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学术观点争鸣;4.有效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动态;5.有效教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