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树丫
冬树丫微信:DEC602809655
万宝民间故事三则
□ 周曙辉
周曙辉,娄底文史研究会会员。
倒 峙 屋
在万宝桥头冲有个叫“倒峙屋场”的地方,这里曾经有一座“倒峙瓦屋”,“倒峙屋”的故事也一直在万宝一带广为流传。
相传桥头冲有户刘姓人家,男人和女人结婚十多年来,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和睦幸福。男人勤劳肯干,起早贪黑,女的温柔贤惠,织布纺纱,异常勤劳。在小两口共同努力下,渐渐地积累了一些积蓄,想着结婚以来一直住着茅草屋,便有了起新屋的想法。
于是说干便干, 夫妻两在田里和起了泥,扮起了砖,烧起了窑,从山上砍伐树木做栋梁之材。准备了大半年,到了正式开砌的时候,女人对男人说,要请自己父亲过来包工。原来,女人的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手艺十分精湛。于是男人便亲自跑到岳父家,恭恭敬敬请求岳父过来帮忙建房。想到女儿女婿家建房子是千百年的好事,又见女婿这么诚心,老岳父二话不说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开砌的日子到了,老岳父带了一帮徒弟早早地来到女儿家,从此便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为女儿家建起房子来。女婿忙前忙后,做着小工,女儿也帮忙打下手,不仅如此,每天还认真准备饭菜,用心招待父亲和他的徒弟们。知道自己的老父亲喜欢吃鸡,便隔三差五地杀鸡给父亲吃,还经常变着样式弄,炒、炖、蒸花样百出。前前后后房屋建了两个多月,鸡也吃了一二十只。刚开始吃饭时,老父亲看到鸡,知道女儿特意杀给自己吃的,格外地欢喜。
慢慢地,老父亲发现鸡虽然搞得不错,但挑来挑去,就是不见自己最喜欢吃的鸡菌子(鸡胗)。吃了这么多鸡,一个鸡菌子都冇吃到过,老父亲就有些不高兴了。心想,自己全心全意帮女儿起房子,女儿明明晓得自己最喜欢吃鸡菌子,却故意不给自己吃,一定是小气,躲起来偷偷摸摸自己吃掉了。但碍于徒弟们在场,也不便发作,于是话也变得少了,只是默默地做事。
到了最后圆垛的那天,房子主体已经建好了,剩下的都是瓦匠的活了。吃完酒席,老父亲收拾好工具招呼也不打,头也不回便要走了。女儿见此,急忙跑过来,一把叫住了父亲,将一串熏得金黄的鸡肾子递给父亲,说道,爹爹辛苦了,晓得您最爱吃鸡菌子,我便将它留了下来,熏好做成腊鸡菌子,您老带回家,慢慢吃。老父亲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小肚鸡肠,错怪了女儿,顿时后悔不已。
只见老父亲拿起开山子(湘中方言,称木匠用的斧头)走到一根伞柱(大门前屋檐下的柱子)前,用斧头顶对着柱子连敲三下,大声唸道“倒安伞柱倒发财”。原来,老父亲对女儿一直不给自己鸡胗吃心怀不满,但碍于众徒弟们在场也不好明说,便暗地里起了心思,故意将大门前的一个“伞柱”树根部分朝上,树尖部分朝下,倒峙过来安着。过去木匠师傅们都习鲁班教,懂得一些阴教功夫,如此,会让女儿家财运不畅,以此来惩戒女儿。知道自己错怪女儿之后,于是施法改过。从此女儿家新房建好后,果然一路顺畅,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据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倒峙屋”和倒峙的“伞柱”还保存十分完整。
龙潭大屋只发一代
万宝镇龙潭至今还保留一幢花瓦屋古宅,当地人俗称“龙潭大屋”,是清末湘军将领刘东岩的故宅。当年,刘东岩随同同族、后官至陕西巡抚的刘蓉进入四川剿杀李蓝起义军和太平天国西征军,转战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直隶州知州。
解甲归田后,东岩公利用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俸禄在老家附近买田置地,迅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在尖山寨脚下,选择吉地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大宅。
只见宅邸占地近万平米,青砖灰瓦,共三进五横。前有水塘,前坪,大槽门,马厩,两边各有山字垛墙高耸,各有脚门,进来是凉亭,中间两进为十字厅屋,大天井。整栋建筑气势恢宏,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好不气派。
想到这一切都是天子圣明,皇恩浩荡,于是刘东岩将宅邸命名为“隆覃居”。(后世演变为地名,即龙潭)
相传到了上梁那天,东岩公大摆宴席,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交杯换盏,热闹非凡。正吃着,只听见一阵阵清脆的快板声响,两个穿着破烂,一高一矮,一胖一廋的人在一唱一和,赞着好话,妙语连珠,在酒席间来回穿梭。原来是两个叫花子过来“讨喜”(湘中方言,每逢有人家喜事摆宴席,乞丐过来乞讨叫“讨喜”)来了。东岩公见状连忙吩咐夫人接待一下,要她赶紧打发点什么,千万不能让他们搅了宾客的雅兴。
老夫人来到两乞丐面前,问他们想讨些什么。两乞丐说,听老官家的客气。老夫人随即进到里屋拿出一个布袋,用升子打了一袋米,拿出来递给两乞丐,说道:“打发得一袋几也差不多了吧”
哪知两乞丐见了面露难色,居然嫌少,一个劲地说道:“老夫人大方,还多发两袋几。”
老夫人见乞丐不知好歹,贪得无厌,顿时恼了,将那袋米往其中一乞丐怀里一丢,大声呵道“发得一袋就要得了,还不晓得知足?慢滴,一袋都冇得哩。”
乞丐见状,有气没力地回复说:好咯,发一袋就发一袋咯,一袋总比冇得好。
老夫人闻言,立马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发”就是发财、发家、发人丁,“袋”、“代”同音,发一袋就是发一代,意即自家只能发达一代。顿时懊恼不已,想补救,转眼间,那两乞丐就消失的不见踪影了,怎么也找不到了。原来,这两乞丐是两位神仙变化的,特地来试探刘家。
据说,老夫人一语成谶,自东岩公之子以后,刘家子孙人财都不是太旺,再也没有出过大人物。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当不得真的。
刘利川解军饷
在万宝一带流传着“刘利川解军饷发家致富”的传奇故事。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刘家后人,越传越神乎。
传说,刘利川、刘东岩兄弟跟随曾国藩的湘军攻打太平军,刘利川(排行老二)在军中担任军需官,掌管粮饷军需,经手的饷银数以百万计。见了这么多金银,刘利川一时动了心思,将一批军饷私吞了,后来被曾国藩和朝廷发现了,要捉拿刘利川。见东窗事发,刘利川急忙叫马僮从马栏里牵了一匹骏马,两人背着金银,跨上骏马,往老家方向逃跑。一路狂奔,曾国藩的亲兵则在后面紧追不舍。
跑到半路上突然被一条大河(据说有石头埠河这么宽)挡住了去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眼看就要被追兵追上,情急之下,刘利川拍了拍马脖子对马说道“畜生,畜生,今天如果你救得了我的性命,就用脑壳请三下几(点头三下),如果救不得我,就懒三下(摇头三下)。”结果,那马居然像听懂了话似的,点了三下头。刘利川见此,知道自己有救了。
马僮下马牵着马往回退了十来步,刘利川用马鞭拼命抽打马屁股。那马长嘶一声,向前加速,临河一跃,腾空而起,竟然奇迹般地越过了大河。而紧随身后的马僮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马尾巴,吊在马屁股后面,也跟着越过了大河,直把赶来的追兵惊得目瞪口呆,只能望河兴叹,放弃追捕,回去复命了。
刘利川躲过了追兵,仍然不敢大意,继续一路狂奔三天三夜,最终安全抵达了老家。一到家门口,那马因为奔跑过度,竟然直接倒下,活活累死了。刘利川伤心不已,为了报答马儿的救命之恩,请道士在家为马儿超度,连续做了三天四夜的道场。一边请木匠师傅用最好的木材抓紧制作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将马儿安葬在对面山上,并立了碑,上书“义马之塚”四个大字。此后年年清明上坟挂扫,至今在鳌头仍然留有马坟遗迹。
经此一番,利川二爷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官司并没有了结,后来通过同族刘蓉的关系,刘蓉和曾国藩有姻亲,花钱从牢里买个死囚脑壳顶了罪,才最终销了案。后来刘利川用解回来的军饷买田置地,在老家鳌头建起了规模巨大的鳌头庄园,成为富甲一方的地主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