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树丫
冬树丫微信:DEC602809655
10月12日上午,晚清湘军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梅国华(莫美)做客“娄星文艺讲堂”,应邀作《烧车御史谢振定》主题文史讲座。共有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作家、艺术家、文史爱好者100余人通过报名参加听讲。
本文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梅国华本次讲座的精彩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谢振定除了“烧车”壮举之外的其他“勇猛”之事,能带我们从性格特征、文学成就、学术地位等方面去了解一个鲜活的“烧车御史”。
莫美视角里的谢振定
□ 来源:娄星文艺
“为什么讲谢振定?他是进入《清史稿》的‘娄底第一人’:《清史稿·列传一百九》为曹锡宝、谢振定、钱沣、尹壮图等立传。”梅国华老师在讲座开场便道出了主讲“谢振定”的缘由,介绍自己组织和参与校注岳麓书社《谢振定集》、编撰发表《谢振定年谱》、撰写发表《烧车御史谢振定“勇”垂青史》、长篇纪实文学《守道》即将出版等对谢振定的研习情况。
他认为,谢振定开湖湘经世派先河,直接影响陶澍,间接影响曾国藩。“书香世家,天资聪颖,随父兄读书,少年熟稔《十三经》……”讲座上,梅国华以他撰写发表在湘潭大学出版社《湘学研究》(第17辑)的《谢振定年谱》举例,阐述了谢振定生平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谢振定(1753—1809),字一斋,号芗泉。乾隆十八年(1753)五月初四子时,出生于湖南湘乡锦石三十六都,今涟源市金石镇桃林村。乾隆四十二年(1777)、24岁与三兄谢振宁同科中举,乾隆四十五年(1780)、27岁中进士。乾隆五十九年(1794)、江南道监察御史,乾隆六十年(1795)、署兵科给事中。嘉庆元年(1796)、怒烧和珅之车,史称“烧车御史”。有《知耻斋集》《清史列传》传于世。
讲座分为“历史影响:烧车”、“性格特征:勇敢”、“文学成就”、“学术地位”等四部分,“嘉庆元年,谢振定巡视东城,有乘违制车骋于衢者,执而讯之,则和珅妾弟也,语不逊,振定命痛笞之,遂焚其车。”梅国华援引《清史稿》介绍了谢振定的历史影响,被弹劾革职后,“礼亲王永恩聘其为儿子昭梿教师”“游江南,士人‘争奉筇屐迎’”。“正如谢振定《知耻斋集》所写,知耻斋:常自谓‘人生不外好学力行,但非勇不足以成之’,而能勇实难。”
梅国华通过大量史例,讲述谢振定的“勇敢”和“清廉”。他认为,谢振定的历史影响取决于其性格。谢振定之勇,是孟子所说的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之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梅国华以详实史实例证阐释谢振定的“文学成就”:“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仿《水浒传》英雄排坐次,谢振定列79位;袁枚《随园诗话》:谢振定《游泰山》‘五古数章’,直追韩、杜;法式善《谢芗泉礼部》:万古留此一枝笔,奇气却从肝膈出;李祖陶《国朝文录》收有谢振定《游焦山记》,评点曰:宛然如画,如出东坡先生手。”
谢振定故居(旧貌)
梅国华对谢振定题孔府前堂楼对联赞不绝口,“守道不移金鼎重,居身常抱玉壶清。”他对谢振定《登太华山记》更是推崇有加:“其于义也,为刚为断,是天地清肃之气之所聚而钟也。昔人云,华山如立。余游天下名山多矣,其壁立万仞、绝无依傍者,惟华山为然。”
梅国华指出,谢振定反对空谈,崇尚实用,经世致用的观念非常明显。比如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说其“负经世才,尚气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负经世才,矜尚气节”,唐仲冕评价其为“亲民之官”,周锷也谓之为“讲时务,为经世学”。
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录有谢振定的《察吏八则》,提出考察州县官的八条原则,辨其品、节其用、禁其奢侈、养其廉耻等。如辨其品,指出“庸陋无能,刚愎自是,固不可以牧民,而专意逢迎,应酬周到者,必非认真办事之人”,每一条都非常具体。
谢振定故居(新貌)
“我开场就说,谢振定直接影响陶澍、间接影响曾国藩,传承汇聚才有了湖湘文化的独特之处。”讲座上,梅国华指出,陶澍小谢振定26岁,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与谢振定有七年交集,谢振定去世后,陶澍撰写《祭礼部谢芗泉先生文》:“壮志方长,贻谋伊始;孰云先生,而止于是?”此外,曾国藩撰文《送谢果堂前辈归江南》:“我昔曾读《知耻集》,憾不追逐参翔翱……一朝烧车震都市,骢马御史真人豪。”
梅国华以平实易懂的语言,严谨的学术态度,旁征博引,与现场听众深度还原了“烧车御史谢振定”,“嘉庆十四年(1809)五月十五日,谢振定死前手书:‘正大光明,通天达地’。这八个汉字正说尽了谢振定的一生,如何学习他、研究他,宣传他,是我们要担负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