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在聊《第二十条》的时候,其实在聊什么?

学术   社会   2024-02-25 07:49   广东  


文|贾晓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律师聊《第二十条》不是在聊法条和构成要件,而是为了争一口气。

说白了:一个电影让正当防卫被唤醒的功劳被检察院给抢了,心里不服,借分析《第二十条》写影评顺便告诉广大老百姓——“大家可别被这电影给骗了!其实韩明那个角色说的话在现实中是我们这些当律师的说的。”

说实话,所谓的“法律共同体”之间的撕逼也不是头一回了,别看律师话最多,但往往是被撕的那一方,而且是被撕得最惨的。


写电影《第二十条》的律师很多,但是说得都差不多,不外乎是围绕法条、案例和剧情加一些吐槽,有些前辈连着发了好几天,可见其心中愤懑。

我一直没写,是觉得你们都写得差不多了。

今年正式融入刑辩环境,作为新人,我还不敢说当“我们”在聊《第二十条》的时候,其实在聊什么;只能说当“你们”在聊《第二十条》的时候,我观察到了什么。

昨天参加了吾辩护的学习会,主题是关于《第二十条》的。


在场的每一位刑辩律师都是专门做刑辩的,甚至只做刑辩。
由于经济体量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这种严丝合缝的专业化在二三线城市并不多见。作为新人,我也不敢班门弄斧,只能狗尾续貂,说说我从外部世界对刑辩律师执业环境和对《第二十条》的感受。



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前途是迷茫的,道路是曲折的,现实是离谱的。”

前几天伍雷写了一篇文章,说他看过自己的当事人在看守所当着他的面吃屎。


不考虑证伪,正常人读到这一段都会五味杂陈。

不只是刑事律师,民商事律师所面临的危险也不能忽视。
比如我就见过我同事为了防身,带鳄鱼皮防弹包去开庭(离婚案子)。



由于我爱写东西,刑辩律师也爱写东西,以文会友,机缘巧合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的刑辩律师。

每每被各位刑辩大律师的朋友圈包围,我就很明显的感受到:刑辩律师可能是律师圈里最爱写文章的一类人,而且以吐槽和呐喊为主,类似于律界“鲁迅”。


我在《公检法律,你们都别瞎吵了》中提过:每个地方的司法环境是不一样的,每个律师的专业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检察官、法官的学历背景、实践经验、专业能力、人品、责任心……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构成了法律共同体中的各路“猪队友”,也构成了刑辩律师各地奔走、呼号、呐喊的愤怒之源。
这片子是最高检牵头的,因此检察院也成了刑辩律师主要吐槽的靶子。
我搜了一些看起来像是检察官或者法官写的东西,有篇文章提到“第二十条”之所以沉睡这么久,原因有两点——一是难以认定,二是责任太大。
翻译一下:一是不好认,二是不敢认。

我简单总结一下人家的说法:

关于“不好认”:

人家说了,你们看的电影都是上帝视角,我们接到的案子往往只有口供,张三说李四先动的手,李四说张三先动的手,我到底算谁头上?

关于“不敢认”:

人家也说了,一旦造成死伤,涉及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还有层出不穷的上访、汇报、调查……这一点正好也是昨天分享会上一位检察官出身的前辈说到的——造成死伤,要上检委会,上了检委会,我们哪怕再心里过不去,再睡不着觉,都决定不了了。

这就是现实。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正当防卫的案子,一群检察官吭吭哧哧研究半天,汇报一级又一级,最后得出了故意伤害的结论。

很可笑,也很无奈。

你说问题出在哪儿?我不知道,也不敢知道。

其实我觉得这个电影还算比较难得的。
别人挑自己的毛病,容易;自己挑自己的毛病,难。
现在人家愿意公开说这个事儿,愿意专门拍个电影说这事儿,高低是有个态度,以后再办正当防卫的案子还是会多少掂量掂量。‍‍‍‍
最后,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好吧。




题外话:
今年我打算做两个节目,先发一个预热:
节目一:不一样的律师
邀请广大朋友来诉说自己不一样的律师故事。这个“不一样”,不需要我觉得你不一样,只需要你自己觉得你不一样,节目会采取直播连线的形式,自信坦然者,真人出镜更好;有所顾忌者,也可以戴面具,形式多样,内容不违法不违规就可以。
节目二:我把TA告了
关于该节目的发心,可以看《花半年要回750块钱,值吗?》这篇文章。
报名方式:发送“节目名+报名+主要内容”至邮箱📮 jiashener@outlook.com

点击👇🏻“用餐”
贾 话 生 活   🥓
贾 话 律 师   🍗

贾 话 热 点
🍕


贾 话 实 务    🧀

贾 话 增 效    🥪



律师贾婶儿
贾婶儿、深圳新青年律师、“10万+”内容创作者、大所市场部负责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经济,我们只做更懂客户的行业律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