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包容我们不足的孩子们——读书体会分享(十)

教育   2024-10-16 16:24   辽宁  
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教育同样如此。一直学习,终身奋进,应该成为教育与教师的常态。

假期,刘卫卫书记带领学校教师一起读了李镇西老师《教育的100种可能(下)》。各位老师在微信群里踊跃交流,积极讨论,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取得了更多的共识。读书、交流中,很多老师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回顾了自己的教育生涯,感慨良多,五味杂陈,有成功的欣慰,也有挫败的遗憾,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

这样的读书活动,在我校已经是第二次了。上次是面对面的开会交流,这次是线上的文字交流。沉默寡言、只在课堂上忘情投入的各位老师都是畅所欲言,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在教育这个话题上,我们有这么多共同语言。这样的头脑风暴,感觉是这样亲切、这样友好,又是这样久违了。开学后,广大教师积极上交自己的读书体会,共计54份。这些读书体会滚烫着我校教师的炽烈的教育情怀,沸腾着汹涌的教育热情,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本公号从中选取特别优秀者,集中展播,欢迎关注。

分享书目















书名:《教育的100种可能(下)

作者:李镇西

心得展示

 
感激包容我们不足的孩子们
高一政治组 郎雪祺
暑假开始了,也有了大把的时间去阅读《教育的100种可能(下)》。上学期阅读上部就让我受益匪浅,李老师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深感染了我;下部在延续教育的诸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展示李老师在不断反思中精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处处都值得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这个答案,可能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我想这个“好”,应该是让家长觉得好,让学生觉得好。学生在将来长大后还觉得你是好老师,在成长的当下也觉得你是好老师。爱之深必为之计深远,这是指向未来;为了他好,就要让他懂得,让他能够认同我是为了他好,这是指向当下。好话要好好说,好事要好好做,好心就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好意。如同李老师在《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一样: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教育的100种可能》上下两册介绍了李镇西老师的36名学生。这里面讲述的大多不是成名成家的顶尖优秀学生事例,而是把很多平凡生活里的普通人,像高中语文老师、公交车司机、医生、警察、摇滚歌手、火锅店老板、足球教练等等这许多并不算厉害的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很多时候,共鸣源自它平凡、平民、平常。比如李老师给自己规定,三天病假的同学,班里一定要有人去慰问;一周病假的同学,老师一定要到家;班级同学中谁有了困难,大家一定一起帮助他。
这些很“接地气”的情节,也发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坦诚自己教育的不完美,犯过的错误,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在教师这个尊严性很高的职业中,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真实了许多。和书中每一个学生的平凡普通一样,它所讲述的方法和事例,都是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的。我们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会有崇高和局限。但是只要我们有心,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
好老师不仅仅是讨人喜欢,还要教得学生好。而这个学生好,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这个兼容并包的“好”,自我要求极高的老师,会非常辛苦。《教育的100种可能》中说到,教育应该刻苦,而不是痛苦。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引领。所以,对于老师们来说,以“好”来自我要求,虽然辛苦,并不痛苦,如果能够看透,甚至能够以苦为乐;而传递到学生那里,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并不痛苦,刻苦就好。无论家境和自身资质如何,人都应该活出个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儿来。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李老师教授的孩子所面临的是没有很好的硬件设施,大部分人家境平凡甚至贫穷,甚至于大量阅读课外书都是奢侈。在这样的穷困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人可能就会失去求学的心思甚至是机会。但是从书中,我们仍能穿越时光,看到李老师竭尽所能散发的温暖和光辉。他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让学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我们也一定能够达成共识,幸福绝不仅是物质条件的丰盈充足,而是李老师所言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
大概李老师的教育目光是超前的,大概焦虑的大多数忘记了教育先贤的语重心长,大概对于幸福的追求,几十年过去,并没有变迁。即使时光变迁,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要好好学习的动力源已经不在了,没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反向激励;很差的软硬件学习环境这个障碍也不存在了,优越的环境孩子们并不觉得是一件需要感恩的事情,反而是理所应当的,包括很多成年人也是这样想的。物质条件最为丰盈的学生们,上进心的缺失是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元素。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命题,在新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激发学生上进,做“为他们的幸福人生赋能”的老师,很难。即使很难,也要去做。毕竟,我们已经比《教育的100种可能》书中列出来的所有学生、老师,容易许多了,不管是各个方面的重视,还是各项条件的便利。更何况,我们还有这样的教育书籍作为引领。那么李老师说过的那些教育的伤痕累累,都是提醒。我们能不能在成为好老师的路上,少犯或者不犯这样的错误,而是真正地去关怀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觉得幸福?这本书的最后,李镇西老师写道:“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
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自己,何其艰难。李镇西老师在从教近四十年的生涯中,反思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情不自禁地对不喜欢的学生冷眼相待,不由自主地挖苦讽刺,或不公正地批评、惩罚……对中等学生(“不起眼”的孩子)的冷落……还有更让学生无法忍受的“老师偏心”。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神,所有的老师包括我,都会和李镇西老师一样,有做得不当甚至是出错的地方。他在反思,我也在反思。所以我常常会和孩子与家长说,我和大家一起成长。这不是谦辞,而是心里话。从业至今,我要当好老师的初心没变,每一天、每一届的教育生活,都是在学习着、反思着、实践着。
我也十分感激包容我不足的孩子们,他们的心胸是那么的宽广,他们的力量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温暖。李镇西老师说:“希望家长和老师通过这个书用另外一个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从容、欣赏、包容,和孩子一起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或者说教育童话。”



供稿:郎雪祺
校对:姚建英
编辑:张   闯
审核:办公室王永和

大连市一O三中学
即时传达招考信息,构建家校沟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