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图案与污点排列
A. Priscilla dolosa Tavakilian, 2024多像普利昔天牛; B. Atrypanius binoculatus (Bates,1864)双眶阿特莱天牛; C. Priscilla hypsiomoides Thomson, 1864普利昔天牛; D.Heilipodus sp.某种象甲
今天看到了一篇有趣的天牛文章,作者是我认识并合作了多年的,Titan网站的主理人,Tavakilian
大部分科研人员
不会是标题党
也不懂把故事讲得激动人心
我觉得,就不应该对科研人员有这样的要求
科研人员平实严谨地讲出事实
科普人员二次创作再去讲究抓眼球等工作
才是正常正确的途径
不要一直既要又要
结果恐怕是既没有也没有
摘要
这个排列确实有点杂乱
看不出顺序排列的规则
但可以看出,最后三个是公立博物馆
前面都是个人收藏
2种穿同款外套的天牛
它们来自同一种寄主植物
1-2. Priscilla dolosa Tavakilian, 2024多像普利昔天牛;
3-4. Atrypanius binoculatus (Bates,1864)双眶阿特莱天牛;
1种天牛和1种象甲穿同款衣服
它们来自同一种寄主植物
5-6. Priscilla hypsiomoides Thomson, 1864普利昔天牛
7.Heilipodus sp.某种象甲
考虑到在鞘翅目中遇到的非凡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地球湿润的热带森林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它们生物体的快速发展(不受气候灾害的干扰),以及它们的呼吸系统,氧气直接到达细胞水平,而不需要分子中介(如高等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机制支配着这种进化模式的多样性,导致它们目前的外观。其中一个机制是H.W. Bates提出的著名“贝茨拟态”,其中一种物种模仿另一种被认为对捕食者危险或有毒的物种,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模型通常非常常见,而模仿者则相对较少。如Shelford在其1902年的研究中所报告的,在婆罗洲发现的物种甚至可以模仿姿势、动作或警告色的组合。例如,在法属圭亚那,大蚂蚁Paraponera clavata(Fabricius, 1775)有非常痛的刺,而被一种天牛Stenygra angustata(Olivier, 1790)斯特奈天牛错误模仿(has a very painful sting and is mistakenly imitated ),该天牛像蚂蚁一样弯曲触角(Tavakilian在Hequet, 1996 : pl.X, fig. 1)。许多Rhinotragini(天牛亚科)模仿膜翅目,其长长的名单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在这里面对一个不属于贝茨模型的拟态案例,拟态者并没有从保护中获得任何优势。我们认为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偶然的,如此所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滋养植物在这种表型模式转移中的原始作用。我们知道,即使是动物王国中最成熟的生物,也至少与植物共享25%的基因材料。这些基因是存在的,但并不总是被表达,因此我们可以想知道,负责这种拟态的基因是否仅仅通过植物通过细菌-病毒复合体传递给昆虫,而细菌-病毒复合体是大多数侧向或水平基因转移的主要原因。经过复制错误稍微转变后,它们在植物代表的基质中找到稳定性,从而被选择出来,伴随昆虫的幼虫发育。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突出昆虫和植物之间共享的基因的存在,才能对这些假设给出明确的答案。如今,隔离和DNA测序研究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为更好地理解这种巨大生物多样性提供广阔的研究领域。显然,寄主植物在这种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认为,细菌和病毒的组合(由于复制错误)可以帮助将一个生物的少量染色体DNA序列传递到另一个生物上。第五种Nyssodrysternumdiopticum(Bates,1864)(图10),一种来自巴西的Acanthocinini长角天牛族,具有相同的模式,了解其寄主植物将会很有趣。来自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的标本在Larry BezARK的摄影数据库中似乎代表了几种(至少两种)新物种(http://bezbycids.com/byciddb/wde-tails.asp?id=11541&w=n)。Nyssodrysternum diopticum (Bates, 1864)
Priscilla hypsiomoides Thomson, 1864普利昔天牛
Priscilla dolosa Tavakilian, 2024多像普利昔天牛
Etymology.- dolosa means in latin misleading, deceitful (due to its pattern incredibly similar to other already described species).词源.- dolosa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误导的、欺骗的(由于其图案与其他已描述物种极为相似)。Atrypanius binoculatus (Bates, 1864)=Nyssodrysina binoculata (Bates, 1864)双眶黄条天牛
这个思路是出乎我意料的
我会惯性思维地猜测
是因为象甲太硬了不好吃不好消化
所以同一生境里的天牛拟态了象甲
让捕食者以为它也不好吃不好消化
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或者,是两个大黑斑看起来像某种动物的眼睛
可以起到恐吓的作用
警告捕食者勿扰
鞘翅中部有这么一个带点镶边的黑斑的天牛
在中国也有好几种呢
它们都是同一种寄主植物吗?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Annamanum lunulatum (Pic, 1934)
黑斑安天牛
大斑安天牛
大斑安天牛 Annamanum magnum Holzschuh, 2018
Monochamus bimaculatus Gahan, 1888
二斑墨天牛
Xenohammus bimaculatus Schwarzer, 1931
肖墨天牛
Xenohammus nigromaculatus (Pic, 1926)
黑斑肖墨天牛
加入网络图片鉴定正确的话,那就意味着两者是同物异名
还涉及到,这个属的模式种变成次异名了
这需要研究两者的模式标本才能下结论
先搁着
Pseudotrachystola rugiscapus (Fairmaire, 1899)
伪糙天牛
Trachystolodes tonkinensis Breuning, 1943
双斑糙天牛
Trachystolodes 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