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值得一看的建筑,今夏去不去都收一份

文摘   2024-07-10 09:00   北京  




今年七八月巴黎将承办夏季奥运会,如果有计划去现场看比赛也可顺便游览当地风景名胜。巴黎作为历史悠久的欧洲中心城市之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艺术展览馆,市内和周边也有众多风格多样的值得一看的建筑,小编从《透视建筑》中节选了巴黎及周边5座重要建筑的介绍,今年去不去巴黎都可以先收一份!


卢浮宫






第一个不容错过的当然是巴黎城内的卢浮宫。卢浮宫里不仅陈列着来自各个文化传统的绘画、雕塑、器物,展馆本身也是重要的建筑实例,有许多值得观赏的地方。目前我们看到的卢浮宫展馆是1980年代由蜚声国际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扩建后的成果。这一次影响深远的扩建是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推行的“大建筑计划”的项目之一。卢浮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190年菲利普二世为保卫巴黎修建的城堡。城堡的地面部分早已被拆除,但地下残余和护城河遗迹在贝聿铭扩建卢浮宫时被发掘出来,现在观众还可以看到部分城堡基础和墙体。



现有展馆中修建时间最早的是东侧呈正方形合围的叙利馆。它始于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在拆除城堡后建造的宫殿,之后不断扩建,于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期间由负责凡尔赛宫的建筑师们主持建成。而南北相对的德农馆和黎塞留馆建于19世纪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拿破仑三世原计划将南北两翼延长至西面的杜伊勒里宫,但未能完成。

贝聿铭改造了黎塞留馆的部分展陈空间,将原有呈U形分布的建筑群连接起来,并在它们合围的广大的拿破仑庭院的地下修建了入口广场、书店、商店、连通地铁和停车场的出口,使得这一世界最大的美术馆能够更好地为每年的700万—930万访客提供更加便捷、现代化的服务。而在入口上方的玻璃金字塔高22米,由675片钻石形和118片三角形的玻璃板组成,是贝聿铭的经典设计。它不仅给整个入口大厅提供了采光,还成为卢浮宫新的标志,与原有的古典主义建筑群形成了奇妙的现代与古典的对照,很好地体现了博物馆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文化功能。2017年,卢浮宫扩建项目得到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25周年奖。





蓬皮杜中心





巴黎另一座在建筑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博物馆是蓬皮杜中心。它采用了独特的高技派设计语言,以不同色彩在外立面标志出各种管线系统:绿色是水管,蓝色是供暖与空调系统,黄色是电力管线,红色是应急控制线路。这些设备及管线大部分位于屋顶和建筑东侧,仿佛是从钢结构中疯狂生长出来的彩色图案。在实际的使用角度,将管线设备移到建筑外立面上,使得内部画廊空间可以保持完整并完全开放。


建筑的西立面是朝向广场的主入口,长长的、透明的管状自动扶梯倾斜向上穿越整个立面,使排队乘坐扶梯的参观者与广场上的人都成了动态的建筑体验的一部分。建筑主要以钢和玻璃建造,楼板为混凝土板,共7层,面对广场的立面高45.5米,长约166米、宽60米。整个建筑如同一个机械感、未来感十足的发光盒子,自1977年开放后的20年里吸引了1.5亿访客。



它在城市复兴方面的功效立竿见影,不仅为其主要设计师——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赢得了巨大声誉,而且开启了各地以打造标杆性建筑推动区域发展的潮流——前文提到的1980年代巴黎的“大建筑计划”就因此而生。


玻璃之家





巴黎在整个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期都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有卢浮宫、圣母院、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这样的著名公共建筑,还有许多文化名流风格独特的私宅。“玻璃之家”就是一座“厕身”于18世纪建筑之间、“内嵌”在旧有砖石建筑之中的现代主义住宅。


这座奇妙建筑的委托人是一位医生和他爱好艺术的夫人,要求新宅兼具私人诊所和家庭住宅的功能。由于原建筑上层的住户拒绝迁走,设计师只能在18世纪形成的狭长地块上对一座砖石建筑的一至三层做现代主义改造。


设计师皮埃尔·夏洛以室内与家具设计闻名,擅长将钢材和木材结合,做出几何形状、具套嵌结构的新颖家具。玻璃之家内部多样的空间也得益于钢结构的大量应用;而旋开窗、滑动幕墙、折叠楼梯和多处滑轨则体现了设计师对机械的热爱。建成后一层是私人诊所,二三层是住宅。住宅部分的社交空间如起居室、就餐区、休息区等都在二层,夫妇俩的卧室、卫生间等更私密的空间则在三层。男主人让·达尔萨斯医生是一位法国共产党员,1930年代,玻璃之家曾是巴黎艺术家和文化领袖的聚集地。德军占领期间医生夫妇逃离,1944年巴黎解放后又搬回,并继续在此举办政治与文化沙龙。沙龙区域就是起居室兼书房,是玻璃之家中最开阔的空间,设计师将两层打通,一侧通高的巨大书架和另一侧整面的玻璃墙面,构成了女主人安妮举办沙龙的完美背景板。而富有设计感的小物件,如书桌、橱柜、瓷砖、水箱等则在玻璃之家的各处等待参观者发现。




凡尔赛宫





位于巴黎西南方近郊的凡尔赛宫,始于路易十三的狩猎城堡,“太阳王”路易十四雇佣了建筑、室内、园林等方面的多位设计师进行了两次扩建,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也有少量扩建和改造,最终建成的宏伟宫殿和花园及附属园林建筑整体占地约8平方千米。


凡尔赛宫的室内设计主要采用法国巴洛克风格。宫殿的核心区,也是最奢华的部分是围绕大理石庭院的几组建筑和其延伸。大理石庭院的地面遍布大理石镶嵌的图案,其南北两侧的二层分别是王后套房和国王套房,各自包括卧室、餐厅、会议室、警卫室及不同接待厅。这些建筑的屋顶采用了17世纪上半期建筑师弗朗西斯·孟莎创造的一种四坡屋顶,它由复折屋顶构成,能提供更大的室内空间(见下图。而这位孟莎的侄孙、朱尔·孟莎正是路易十四时期第二次扩建的主要设计师。他设计了连接两组王室套房的长达73米的奢华镜厅、延伸的南北两翼,包括北翼富丽堂皇的皇家礼拜堂,以及主宫殿东北方的大特里亚农宫。



凡尔赛宫的园林以大量水体为特色,包括11座喷泉和大运河。运河主体沿着连接宫殿的东西轴线方向伸展约1.6千米。其宽度超过61米,有十字交叉的运河通往北侧的特里亚农宫。路易十四在位期间,会在运河上乘坐贡多拉。如今游客们可以驾驶停泊在西侧港湾内的小船,模仿昔日的王族。




沙特尔大教堂





教堂是参观欧洲建筑时常见的一个门类,尤其是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风格在法国的兴起比意大利早了两个世纪,最早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市郊12世纪中期的圣丹尼斯修道院,而这一风格盛期的典范则是13世纪后半期建成的亚眠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是大家熟知的著名哥特式大教堂,而巴黎西南约80公里处的沙特尔大教堂,因收藏了圣母的斗篷而成为这一地区另一个重要的朝圣地,是13世纪建成的众多法国哥特式大教堂的典型例子。


由于沙特尔大教堂几乎没有经历过加建,它的室内空间与13世纪晚期建成时基本一致,后来成为法国大教堂的标准模式:从西立面宏伟的皇家大门进入后是长长的中厅,其西侧地面上有一个巨大的圆形迷宫图案,象征着朝圣者们在追寻上帝的人生旅途中所遭遇的诱惑与歧路;中厅两侧有突出的南北侧厅,中厅东端连接半圆形的唱诗厅,再往东则是后殿和各种礼拜堂。中厅与唱诗厅的三段式立面也是大教堂设计中的标准模式:每个开间内部都有一个高高的拱,它带有哥特式尖券、束柱和精致的柱头,纤细的肋骨拱看似是从下方的柱子直接升起来的,它将重力向下及向周边由飞扶壁支撑的墙体传递;比较短的二层拱廊使用盲券,巨大的高侧窗上镶嵌有色彩丰富的染色玻璃。


沙特尔大教堂的这些高侧窗与各式玫瑰窗共有176面,主要建于1205―12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被运走了,战争结束后又安装回原位。这些瑰丽的窗户给沙特尔大教堂带来了一种奇妙的空间体验⸺仿佛天国在此间降临。






以上就是小编推荐的巴黎及周边值得参观的建筑,包括了宫殿、私宅、博物馆、教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类型,能带我们领略法国文化艺术不同的侧面。如果今年夏天会去巴黎看奥运会,不妨顺路安排参观!

暂时没有计划去巴黎的读者也不必遗憾,考虑到夏季高温,也许在家享受着空调与冷饮、在《透视建筑:全球50个经典作品剖析》中畅游是更轻松、惬意的选择呢!


△ 点击封面,好书购回家

《透视建筑:全球50个经典作品剖析》

作者:[美]约翰·茹科夫斯基(John Zukowsky)、
[英]罗比·波利(Robbie Polley)
译者:何如
出品:北京大学出版社

为《透视建筑》撰写讲解的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首位建筑部馆长约翰·茹科夫斯基,这位从业40余年的金牌策展人擅长讲精彩的建筑故事,除了介绍建筑的建造过程和建筑师、相关建筑流派的特点,还会穿插重要的历史元素和少为人知的细节。此外,每个建筑配有4幅高清照片和2—4页铅笔素描,并用250*250(毫米)的正方形大开本全彩呈现,照片包括全景图和精彩细节及相关建筑范例,铅笔素描包括平面图、剖视图和建筑细节,插图作者罗比·波利专注于绘制建筑插图30余年,曾为英王查尔斯三世的著作绘制插图。《透视建筑》将你带到建筑立面与装饰的背后,看懂这些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如何建造的,了解其设计思想与建造技术,感受建筑所承载的对理想生活的愿景。



阅读培文
社科、历史、电影、艺术、人文是“培文图书”的焦点,关注当下,紧扣时代,但又保持着“激情的疏离”。希望我们的热忱和冷静, 能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一方培育文心的净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