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瘦素、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9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依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33)、减少组(n=37)、OP组(n=39)。对比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瘦素、骨代谢标志物与OP的相关性。
结果 OP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占比、促甲状腺激素(TSH)、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瘦素、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CTX)高于正常组与减少组,胰岛素治疗占比、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INP)低于正常组与减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患者、血清瘦素、β-CTX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骨钙素、TPINP与OP呈正相关(P<0.05);血清瘦素、β-CTX与OP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瘦素与骨代谢标志物可反映绝经后T2DM患者早期骨代谢情况,预测OP发生风险;合并甲亢患者、瘦素、β-CTX水平升高、用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水平降低,可能共同参与绝经后T2DM患者OP发生发展。
前言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是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多食等为主要表现,T2DM患者因胰岛素抵抗与微血管病变可能影响骨骼代谢,加剧骨质流失,降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易进一步发展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1-2]。Mohsin等[3]相关研究发现,近60% T2DM患者会出现OP,若未得到及时治疗,轻者会出现骨疼痛或功能受限,严重者会导致残疾,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既往临床多运用骨折风险评估或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诊断T2DM患者是否合并OP,但这些方法未能充分考虑骨质质量与微结构变化,可能低估T2DM患者OP发生风险[4-5],故临床亟需探寻更科学诊断方式,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调节能量平衡与骨骼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其能直接影响骨细胞功能,包括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影响骨骼重建过程[6]。骨代谢标志物能反映骨骼重建与破骨活动动态变化,检测其水平可提供更多关于骨质流失与骨折风险信息[7]。但目前临床关于瘦素对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影响报道较少,故本研究对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绝经后T2DM患者测定瘦素、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并探讨其与OP发生的关系,为早期预防OP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比较
OP组甲亢患者占比、TSH、HbA1c、瘦素、β-CTX高于正常组与减少组,胰岛素治疗占比、25(OH)D、BGP、TPINP低于正常组与减少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P>0.05)。见表1。
2.2 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HbA1c作为偏态分布,结果见表2;以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作为因变量,以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自变量说明见表3),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患者、血清瘦素、β-CTX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保护因素(P<0.05)。见表4。
2.3 瘦素、骨代谢标志物与OP相关性分析讨论
3.1 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危险因素
目前,BMD测量是评估OP主要方法,其中双能X射线吸收计量法被广泛用于测量髋部与脊柱骨密度,能准确地反映骨量变化,是诊断OP黄金标准,但BMD测量是基于二维影像,不能准确反映复杂三维骨结构,可能导致对OP风险评估不够准确,T2DM患者可能存在骨质微结构破坏,而这种破坏在BMD测量中可能不被充分识别,临床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10-11]。故探寻更为简捷可行检测方式,对OP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OP组甲亢患者占比、HbA1c、瘦素、β-CTX高于正常组与减少组,胰岛素治疗占比、25(OH)D、骨钙素、TPINP低于正常组与减少组(P<0.05),与李冬萍等[12]研究结果类似,提示瘦素、骨代谢标志物可科学评估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LEP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不仅在能量代谢中发挥作用,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质代谢,在T2DM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状态,脂肪组织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在OP发展过程中,骨质密度下降与骨微结构破坏可能刺激瘦素分泌,作为一种代偿机制来调节骨质代谢。(2)β-CTX是骨胶原生成的一个标志物,其浓度增高通常表示骨组织形成增加,T2DM患者发生OP过程伴随骨质快速流失与骨重建过程改变,当骨质流失加速时,身体作为一种自然代偿反应,可能会增加骨胶原合成来尝试修复与重建骨组织,从而导致β-CTX水平升高。(3)TPINP是骨胶原合成过程中释放的一种肽段,可作为骨组织生成直接指标,T2DM患者因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状态、微血管病变等因素共同作用,较易导致TPINP水平降低,说明机体成骨活动减少,成骨细胞活性减弱导致骨胶原合成减少,导致OP发生。(4)当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异常升高,加速骨转换速率,增强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速度跟不上骨吸收速度,最终导致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导致OP发生。(5)绝经后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时,虽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可有效控制血糖,但同时可能进一步增加体内胰岛素浓度,加剧胰岛素对骨代谢影响,尤其是在不恰当剂量或使用方式下,可能导致骨形成减少、骨重建失衡,加大OP发生危险。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患者、血清瘦素、β-CTX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保护因素(P<0.05),与程岚等[13]研究结果类似。
3.2 瘦素对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相关关系
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重建速率不平衡、性激素水平下降、营养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对于OP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4-1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骨钙素、TPINP与OP呈正相关(P<0.05);血清瘦素、β-CTX与OP呈负相关(P<0.05),与黄文森等[16]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1)25(OH)D是评估机体维生素D状态关键指标,维生素D在维持骨骼健康与促进肠道对钙吸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水平低下可能导致钙吸收不足,影响骨矿化,从而增加OP风险,故25(OH)D水平与OP呈正相关;骨钙素水平升高说明骨形成增加,在OP患者中可能是对骨质流失一种代偿性反应,故BGP水平增高与OP发生呈正相关;TPINP作为骨胶原形成标志物,其水平升高表明骨形成活动增加,在OP患者中,其水平升高可能反映机体试图通过增加骨形成来弥补骨质损失,尽管存在这种代偿性增加,骨量总体减少仍然导致OP发展,故TPINP水平增高与OP发生呈正相关。(2)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OP患者中其水平降低反映脂肪组织与骨骼间相互作用紊乱,其能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其水平降低可能与骨量减少与骨结构弱化相关,故瘦素与OP呈负相关;β-CTX是反映骨吸收生物标志物,OP患者其水平降低可能代表骨吸收过程减缓,正常情况下,骨吸收与骨形成是平衡的,但在OP发展过程中,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骨质流失,其水平降低可能反映骨吸收减少,与OP风险呈负相关。
3.3 小结
瘦素与骨代谢标志物可反应绝经后T2DM患者早期骨代谢情况,预测OP发生风险;合并甲亢患者、瘦素、β-CTX水平升高用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水平降低,可能共同参与绝经后T2DM患者OP发生发展。本研究不足之处:(1)本研究样本量不足,且样本来源较为单一,可能影响结果普适性。(2)本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可能影响瘦素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其他变量,饮食习惯、体力活动、遗传因素等变量均可对瘦素与骨代谢标志物产生影响,未将这些潜在干扰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故未来研究应考虑采用更大样本量、多中心合作,并尝试纳入更多潜在影响因素,以便更准确描述变量之间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略
END
欢迎关注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