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国率先将坦克投入战争开始,这种自带装甲且具备一定火力和机动性的新武器,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成为了陆军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坦克能够增强己方战斗力不假,但是也将如何反制敌军这一严峻课题摆在了各国陆军面前。德国人对这点最有发言权,作为第一个挨装甲铁拳的国家,下至集束手榴弹与倒装弹,上至野战炮和专用的反坦克炮,都成为了德军拿来打坦克的武器。不少国家都在一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里研制了专用的反坦克炮,但是牵引式火炮的机动性终究有限。德军先是掀起波兰,再是闪击法国,既证明了坦克在机动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又迫使其他国家纷纷研制坦克歼击车,其中就包括本期的主角,ZIS-30自行火炮。自30年代起,苏军就研制过一系列坦克歼击车,均没有正式定型,进入部队服役。在战争爆发前夕,苏军甚至考虑过直接给拉长的STZ-5装门57mmZIS-2反坦克炮,充当自行火炮,后来因为装甲过于薄弱,整车重量已经超过悬挂可承载上限及载弹量太少而遭到放弃。等到战事打响,老熟人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乌斯季诺夫在7月1日下令,要求三家工厂在两周内研制出一种37毫米自行高炮,一种85毫米自行高炮兼坦克歼击车,及一种57毫米坦克歼击车,并且只能使用苏军正在使用的卡车或履带式拖拉机充当底盘。1941年5月的57mm ZIS-2反坦克炮原型
57毫米坦克歼击车的研制任务落到了92号厂的身上,由穆拉耶夫领导的设计团队在格拉宾的辅助下开展了设计工作,在短短5天之内就拿出了两种自行火炮设计,即ZIS-30和ZIS-31。92号厂的大名看过ZIS-3那期的应该都知道,是F22及ZIS-3野战炮以及ZIS-2反坦克炮的研制与生产地,格拉宾也是苏联国内的一名著名火炮设计师。ZIS-31
穆拉耶夫
留给穆拉耶夫的选择并不多:STZ-5太短肯定不能用,只能用本地生产的GAZ-AAA三轴卡车或者莫斯科37号厂生产的共青团员履带式拖拉机。7月20日,92号厂完成了ZIS-30和ZIS-31原型车的试制工作,战斗重量均为5吨。ZIS-31虽然在射击时更为稳定,射击精度更高,但是越野机动性完全比不上ZIS-30,且ZIS-30的改动更少,国防委员会最后还是选择了越野机动性更好的ZIS-30,并要求92号厂在1941年结束前就生产3000辆ZIS-30!但是苏军的野望终究无法实现,因为负责生产共青团员拖拉机的37号厂根据国防委员会7月20日的命令,停止了拖拉机的生产工作,准备在8月转产轻型坦克以弥补前线空缺。就算37号开了挂,用控制台刷了3000辆拖拉机出来,92号厂也无福消受:ZIS-2反坦克炮的炮管倍径太长,对生产质量要求较高,导致92号厂的57炮产量居低不高,在1941年只生产了341门。因此,斯大林亲自手写一份命令,将ZIS-30的产量直接削减到了100辆,并要求先对ZIS-30进行测试改进再投产。
最初的计划要求生产3000辆ZIS-30
削减后的生产计划
在实际测试中,ZIS-30的原型车暴露出不少问题:共青团员作为射击平台时不够稳定,射击时总会向后抖三抖,且后部平台空间太小,需要扩充。不过ZIS-30也算是完美符合苏军需求:能打能跑还是个车,因此改进措施也就仅限于给车辆安装驻锄和可折叠底板以增大车组空间。7月下旬的ZIS-30原型车,注意原型车没有驻锄和折叠底板
1941年9月生产的ZIS-30,可以清晰看见驻锄和折叠底板
1941年9月20日,正式定型的ZIS-30才缓缓走下了92号厂的生产线。为了给92号厂凑足这100辆底盘,苏军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专门从后方及部队里搜集共青团员拖拉机,修理后再送往工厂。因此就算苏军不对ZIS-30进行测试,92号厂在8月也产不了几辆ZIS-30。实际上,92号厂在1941年10月初就完成了101辆ZIS-30的生产工作,多出来的一辆安装45毫米反坦克炮而非57炮。作为一款紧急研制的坦克歼击车,ZIS-30的设计并不完美,存在诸多问题。ZIS-30全重5吨看起来很轻,实际上已经达到共青团员的承载上限了,车辆的载弹量因此被限制在20发。不过坦克歼击车的核心还是那杆炮,ZIS-30所使用的57神针在问世时能够从远距离击穿所有遭遇的德军坦克正面装甲,穿甲性能强于苏军大量列装的76毫米火炮。倒U型结构取代了原先的车组座椅,其上放置有ZIS-2火炮,水平射界为28度,最大俯仰角为-5至+15度,最大射速为每分钟25发,战斗中的最大射速为每分钟15发,驾驶室正面右侧还有一挺7.62mmDT机枪用以自卫(备弹756发)。防护包括7和10毫米厚的钢板,厚度不厚但至少为车辆提供了一定的防护能力。GAZ-M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0马力,车辆最大行驶行程为150公里。走下生产线后,ZIS-30主要被分配给15个坦克旅和独立第38摩托化步兵团,在坦克歼击连内服役。每个连理论上应该编有8辆ZIS-30,但在实际交付过程中,因为部队组建速度问题,有6个旅都只拿到了4辆。ZIS-30的作战经历则较为模糊,因为ZIS-30是自行火炮,隶属于红军炮兵总局(GAU),所以坦克兵对这些车辆不太上心。在旅级报告中,你经常能看到“57mm反坦克炮”、“共青团员牵引车”、“T-20牵引车”和“装反坦克炮的共青团员”等等称呼。坦克旅根本不关心这些炮兵到底经历了什么,而且有一半的ZIS-30损失于1941年的战斗中,导致苏军上层也不知道这些坦克歼击车到底表现如何。对1941年ZIS-30交付状况进行总结的文件,但该文件漏掉了同样装备ZIS-30的第17坦克旅(T.B.为坦克旅,后面的数字为装备数量),加总17旅的8辆应正好为100辆
1941年10月战斗中损失的ZIS-30
等到1942年初,坦克兵总局才想起来整理ZIS-30的战斗报告,但是当初使用过ZIS-30的部队已经经历过多次重组,最后第4近卫坦克旅的摩托化步兵营提交了一份使用报告,称其车组用13炮敲掉了3辆德军坦克并迫使德军撤退,称赞了ZIS-30具备优秀的瞄具、有效射程最远可达2公里且机动性还能用,炮盾还能够为车组额外提供一部分防护,缺点则是ZIS-30的发动机功率太低导致越野机动性较差(尤其是雪地),载弹太少,且后坐力太大,曾有车组在战况紧急时,未撑起驻锄就直接开火导致车辆倾覆。至于装甲防护薄弱,这主要是因为坦克旅在实战中有时将ZIS-30与坦克分开使用,参与进攻战斗、打击德军阵地和碉堡,正面对线当然会感觉ZIS-30太脆了。据称是第20坦克旅使用的ZIS-30
ZIS-41,某种意义上而言长得和88卡还挺像
为了解决底盘难题,穆拉耶夫曾尝试在ZIS-22M半履带车上安装57毫米ZIS-2反坦克炮,是为ZIS-41,最终因为空间过于拥挤、射击精度和射速较低及发动机频繁过热,未能正式定型。实际接替ZIS-30的,其实是SU-76自行火炮,但是两者的角色并不相同:ZIS-30可以说是专业的坦克歼击车,但是SU-76系列更像一种啥都能干的轻型自行火炮。直到1944年初,ZIS-30仍然伴随苏军参加了前线的战斗,至少有一辆幸存到了战争结束。目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Verkhnyaya Pyshma镇的“乌拉尔的战斗荣耀”博物馆在室内展出过一辆ZI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