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也有清真寺,就在网红墙旁边
文摘
旅游
2024-07-12 20:00
广东
中山公园南门(图/无畏)
厦门的中山公园旁边有一个网红咖啡馆,老板别出心裁地在前面一堵白墙上写上了“厦门”两个字和闽南语拼音,引得许多俊男靓女前来排队打卡,好不热闹。
打卡(图/无畏)
就在这个网红打卡点对面的路口,一栋看似普通的大楼上出现三个金色的圆顶,上面挂着新月,正中间写着“清真寺”三个字。没想到,这居然是一座清真寺。
厦门清真寺(图/无畏)
大楼建筑(图/无畏)
清真寺并没有占用整栋大楼,就连入口也开在左边,显得十分低调。进门后就是电梯,乘坐电梯上楼,才真正进入清真寺。四楼是办公室,五楼是水房,六楼才是礼拜殿。电梯只到五楼,然后要走楼梯上六楼,显得狭窄局促。到了六楼的大殿才看到比较宽敞的空间。大殿的布置相当简单,正中央的米哈拉布朝向麦加方向,地板上整齐地铺着一块块地毯。白墙上也只有几幅阿拉伯语书法作为装饰品,别无他物。
角落里的乜贴箱(图/无畏)
大殿(图/无畏)
书法(图/无畏)
别看建筑是新的,但实际上厦门清真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厦门开埠,吸引了来自福建甚至全国各地人,穆斯林的踪影也开始出现了厦门岛。
当时的浙江提督杨继勋就是福州的穆斯林。在他的倡导下,厦门岛上出现了一座传统中国殿堂式的清真寺。同治年间,四川松潘的穆斯林马珍任漳州府知府。他知道厦门的清真寺后,也组织捐资进行扩建。到了1896年,任职福建水师提督的安徽穆斯林杨岐珍捐出四座房屋店铺,用来作为维持清真寺运营的经费(何丙仲, 2004: 277)。这些历史被记录在原存在寺内《厦门清真寺碑记》上,不过如今这块碑不知去向,我只能在《厦门碑志汇编》上找到记录。在鼓浪屿租界上,英国人和在香港一样,雇用了大量的印度穆斯林作为维持治安的巡捕。比起香港(参见:尖沙咀地铁一出来,是香港最大的清真寺),他们在厦门找到了更多的共同信仰者,每逢“主麻日”就到厦门清真寺和中国的穆斯林一起做礼拜(本刊编辑部,2024)。厦门的清真寺和泉州、福州一样,在民国初年也进入衰退期。这时,民国期间复兴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人物唐柯三来到厦门海关任职。唐柯三看到衰败的厦门清真寺,立刻组织募捐活动,募捐范围甚至远至东南亚(何丙仲, 2004: 278)。厦门、福州、泉州的清真寺得到了修缮。
泉州清真寺明善堂的唐柯三匾额(图/无畏)福州清真寺的唐柯三匾额(图/无畏)
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流动。许多西北地区的穆斯林来到厦门,从做拉面馆等小生意开始,逐渐形成了厦门新的穆斯林社区。
1993年,他们就开始重建厦门清真寺,老清真寺被拆除。重建工程历时十年,到2003年才建成了如今这座六层的建筑(杨正军, 2024)。在中国的清真寺,尤其是在南方的清真寺,我每次去都几乎遇不到任何人,在厦门清真寺也不例外。其实,中国的穆斯林分布相当广泛,城市里随处可以可见的兰州拉面馆和“清真”的食物标志。只是我们太习惯吃兰州拉面了,很少去过问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容易忽略这网红墙旁边的清真寺。
清真寺的圆顶(图/无畏)
清真寺(图/无畏)
参考资料:
本刊编辑部."百年风雨路荣辱共担当记厦门清真寺."中国宗教 .03(2015):80-81.
杨正军."城市外来穆斯林关系网络的类型、结构与形成机制——以厦门“西北拉面馆”为中心的人类学考察."青海民族研究 30.03(2019):116-123.
何丙仲. 厦门碑志汇编.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寻路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