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和别人争辩后,事后总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并反复在头脑中演练,懊悔不已。
豆瓣上有个“吵架没发挥好”小组,目前已有36.6万余名成员,分享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共同学习“吵架”技艺。
其实,要赢得辩论,成功地说服别人,需要接受大量相关的技巧训练。而莎士比亚正是熟练掌握这种技巧的杰出典范。历史学家、思想史巨擘昆廷·斯金纳在其晚年集大成著作《法庭上的莎士比亚》中,从修辞学视角重新审视了莎士比亚经典法庭剧。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1940年— )人们常常赞美莎士比亚“直接呈现生活”、“忠于生活”,但在斯金纳看来,是莎士比亚建构了一种令人满意的修辞和戏剧效果,这正是文法学校教授的修辞技艺赋予了莎士比亚此种非凡的创作能力。那么,从文法学校的小男孩,到最会法庭辩护的世界文学巨匠,需要哪些步骤呢?
修辞学在西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希腊开始,修辞实践就是西方文化、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罗马,修辞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擅长修辞的人有可能成为元首或统治者。例如,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就是一位非常擅长修辞的政治家。他运用演讲和修辞手段成功地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并最终掌握了罗马帝国的最高权力。在莎士比亚生生活的时代,即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英国,修辞术教育在文法学校中独占鳌头。都铎时期文法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语言教学,从《学龄儿童的教育》 (1588 年)中可见课程设置概况。这本书由威廉·肯普所著,他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来担任过普利茅斯文法学校校长。他在书中建议,学校学习的头5年应当专攻拉丁文,随后学生进入接下来3年的高年级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应当学习逻辑学和修辞学,同时也要不断地训练如何以恰当的修辞体裁使用拉丁文写作“议题”。最后一年除了要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以外,其余课程都是拉丁文。
伊丽莎白时期的文法学校男孩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就被灌输修辞学思想,莎士比亚就是这些男孩之一,16 世纪 70 年代,他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国王新文法学校上学。莎士比亚不仅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这些知识,而且很显然,他后来又在职业生涯中运用了它们。莎士比亚对这种资源的首次运用是在他创作于1594年至1600年前后的五部作品中,也就是叙事长诗《露克丽丝遭强暴记》、《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裘利斯·凯撒》以及《哈姆莱特》。后来他又在接下来的三部戏剧中使用了这些材料,这三部戏剧可能创作于1603年夏和1605 年初,它们是《奥瑟罗》、《量罪记》以及《终成眷属》。除了以上时期之外,莎士比亚从未表现出对法庭雄辩术技巧的丝毫兴趣。然而在以上所列出的这几部作品中,尤其是《哈姆莱特》和他早期创作的詹姆斯一世戏剧,大量涉及诉讼类雄辩术,以至于可以将这些作品视作他的司法戏剧。其中许多关键演说以及戏剧场景序列,都是按照修辞术中关于如何在指控和辩护中组织起有说服力的动因的知识来设计的。对莎士比亚产生影响的整个思想传统包含着大量的方言作品和经典文献。对修辞学的诸项原则的传授一般是通过对一本或其他几本经典手册的学习来实现的。昆体良常被视为进阶教材,但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是《罗马修辞手册》和西塞罗的导论式作品,特别是《论开题》和《论演说术的分类》。《罗马修辞手册》通常被修辞学家视为最有用的参考之一,它在整个伊丽莎白统治时期都是最受欢迎的课本,任何翻开这本书的人都会马上读到其最明确的判断:“演说家需要具备五种技艺,分别是开题、布局、雄辩、记忆与发表。”此外,托马斯·威尔逊在 1553 年出版的《修辞技艺》中为英国读者郑重重申了这种对艺术范围的经典理解。威尔逊的作品是 16 世纪后半叶最受欢迎的方言修辞学论著,它对前拉米斯式的修辞学做了充分的阐述,书中指出,修辞是一项五重技艺,开题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莎士比亚时常直接摘引西塞罗的《论开题》以及作者匿名的《罗马修辞手册》,而且他显然研究过一些当时的新西塞罗式作品,明确提到过托马斯·威尔逊的《修辞技艺》,还很有可能自己花钱买过这本书。有研究指出,一本1580年版的作品将会花掉莎士比亚一个先令。在创作戏剧作品时,莎士比亚必定时常想起某些古典和伊丽莎白时期的修辞术文献,或许在他写作时,这些书就摆在案前。当演说者进入总结阶段时,“就可以开始滔滔不绝地展现雄辩技艺了”。如何展示呢?“放大自己的主张,”昆体良认为,“乃是一切结论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阶段,可以运用辞藻华丽、气势恢宏的句子来包装自己的主张。”这就需要运用到常言,即一些历史悠久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而获得的方式便是自己探寻和收集一些格言警句,以及以便宜和系统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就是“场所”。伊拉斯谟指出,如果要熟练掌握场所,最有效的方式是随身携带一本札记簿, 书中的标题与每个论证场所相关联。这些内容必须被合理地划分,在标题下,一定能找到合宜与不合宜的好处、单向或相互的利益、应得与不应得的接受者,诸如此类。如果喜欢,也可以遵循简单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书商瞅准时机,开始再版各种符合伊拉斯谟描述的传统的文学警句集,也就是所谓格言录。哈姆莱特曾经在威登堡大学学习,可以猜想他在那里学习过基础语法课程、修辞学和逻辑学(所谓三艺)。从16 世纪 20 年代开始,梅兰希通就在威登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包括他对常言的看法在内的课程讲义也在这段时间被出版。剧情发生时,哈姆莱特已经完成学业多时,不过学生时代的许多习惯依然未改。最明显的习惯就是他随身携带着写字板,在他首次遇到幽灵的那幕戏的最后一场中,他便想到了它们。 哈姆莱特将自己的记忆比作写字板,他向幽灵保证自己将会制造一块碑板,将其擦拭得干干净净以确保他记住被要求铭记的事情。但当他曾见到叔父克劳狄斯自信而又和蔼地召见了廷臣们,而现在他被告知克劳狄斯是个通奸者、杀人犯和丹麦王位的篡夺者。隐藏的真相和克劳狄斯表面形象之间的巨大差异给哈姆莱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哈姆莱特拿出自己的记事板,记录下了关于微笑的恶人的句子。“叔父,我把你写下来了。”至此,莎士比亚的创作逻辑已经被梳理得清清楚楚。那么,在上面提到的几部法庭剧中,莎士比亚又是如何具体使用修辞术来推动情节展开?打开《法庭上的莎士比亚》,斯金纳将按照引言、陈述、提证、反驳、总结的顺序,揭开莎士比亚创作过程,带领大家进行一场莎士比亚辩护技巧使用集锦,以及斯金纳为自己观点辩护的双重辩护之旅!
哈姆莱特父亲的灵魂在化作鬼魂后,如同原告向法官申诉般向哈姆莱特发出了“大声疾呼”;而伊阿古在成功欺骗奥瑟罗时,采用了迂回婉转的方式……莎士比亚为何会做如此安排?斯金纳告诉我们,正是文法学校教授的修辞技艺赋予了莎士比亚此种非凡的创作能力。本书资料翔实,逻辑清晰,堪称文艺复兴文化史领域的权威之作,也是读者深入理解莎翁作品的不二选择。作为文艺复兴思想史研究三部曲的终篇,昆廷•斯金纳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的修辞技艺研究,展现了思想史研究的独特方法,示范了一种实践路径,读后给人以丰富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