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肠”
往往是拿来形容无良商家的
但近日,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医生
还真就碰到了“黑心肠”的病人...
她并不是做了啥坏事
而是因为长期吃这种东西……
小如(化名),一个漂亮爱美的姑娘,可她一直以来有个小小的困扰,就是便秘。为了保持大便通畅,排出肠道毒素,让自己又瘦又美,她从闺蜜那儿得到一个“神药”,一种粉粉的小药丸,宣称:“排毒又养颜,瘦身又安全”。于是她决定试一试,吃下去果然效果明显,排便顿时轻松了,体重也下降了不少。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需要加大药量才能达到通便的效果,只要一停药,她的大便就更加不好了,还出现了腹胀腹痛,脸上也开始长痘痘,这才上医院就诊。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石玲燕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建议她做一个结肠镜检查。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拿到检查报告后,小如惊呆了,她发现她的结肠粘膜像“豹纹”一样,黑乎乎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每天帮肠子排毒,怎么反倒成了“黑心肠”?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结肠黑变病(MC),是一种代谢性,而非炎症性的良性结肠黏膜色素沉着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结肠粘膜的固有层内含有大量脂褐素。
该病在女性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大于男性(更常见于60岁以上),在我国的发生率为0.06%~5.9%,并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我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MC在接受结肠镜人群中检出率为1.78%,检出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总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但≥60岁的男性,每年的增长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85倍,息肉是其最常见并发疾病(发病率为41.72%)。与此同时,它也有低龄化倾向,目前最小的检出年龄仅为14岁。
目前普遍认为长期口服“泻药”是引起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蒽醌类药物为主,并且服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病变范围及程度也越重。临床病例中患者服用含蒽醌类药物最短时间仅为1月,即可出现症状。
该病多见于长期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剂的老年人群。但由于饮食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不少年轻人也深受便秘困扰。也有部分中青年女性追求美容、瘦身、排毒,长时间服用通便茶和减肥药(往往含蒽醌类物质),从而导致结肠黑变病。
★ 中药材
大黄、番泻叶、马齿苋、决明子、芦荟、火麻仁、泽泻、丹参、茜草、何首乌、巴戟天、罗布麻、川芎、黄芥子、虎杖、白花蛇舌草、猕猴桃根、地骨皮等。
★ 中成药
芦荟胶囊、排毒养颜胶囊、麻仁润肠丸、大黄苏打片等。
★ 西药
比沙可啶(不少人从国外买回来声称通便效果很好的小粉丸其实就是它!本例中的患者用的就是这种药)、酚酞片(果导片)、蓖麻油、酵素类产品(实则参杂了蒽醌类药物)等。
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少数病情较重的患者则会出现腹胀、便秘、腹痛、腹泻、肛门垂胀感和粪便隐血等非特异性症状。其中,少数患者会有下腹部隐痛、食欲不佳的症状,不过具体诊断需要通过肠镜和组织病理检查。
在结肠镜下,可以看到结肠黑变病患者的结肠黏膜光滑、平整,病变部位呈浅棕色至深黑色程度不等的色素沉着,表现出网格状、颗粒状、豹纹状或蛇皮样外观,间断或连续性分布,可有白色或粉色的息肉隆起。根据累及范围和着色的深浅可分为Ⅲ度。
目前研究显示,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黏膜出现增生性病变的比例大大增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也相对更高,但与结肠癌的关系争议较大。虽然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的关系仍有待商榷,可由于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明显,结肠癌在老年人群和便秘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两者可能存在伴发或因果关系,因此,一旦发现患有结肠黑变病,要仔细检查是否合并有结肠癌。
现代研究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即“解决便秘”是关键。
1. 长期便秘的患者要先明确便秘的原因。
2. 改善生活方式,增加纤维素和水的摄入,适量运动,避免久坐,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
3. 避免盲目使用蒽醌类药物。
4.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泻药来代替蒽醌类泻剂,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和乳果糖等,必要时加用胃肠动力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等,来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5. 生物反馈疗法在多项研究中取得显著疗效,可以试试。
6. 停止使用蒽醌类泻剂有望使病情减轻甚至痊愈,多数患者可在停用蒽醌类药物一年后好转。
7. 从中医角度看,服用具有疏肝理气功效和补气运脾的方药,也可改善便秘与黑变病——当然,这些药方中要避免蒽醌类物质。
8. 除了内服外,灌肠等外治法效果也不错。
医生提醒:
如果长期出现排便不畅、便秘等情况
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清肠、通便、养颜等保健品
切记要谨慎服用!
▼
来源:消化内科
文字:张怿昕、石玲燕
编辑:王坚连
审核:陈坛辀、黄丽颖
微信平台又双叒更改了推送规则
大家看完文章记得点点“赞”和“在看”
同时右上角星标一下公众号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不会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