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5.01.03 / 杨鑫鑫
脑梗死:预防、识别与治疗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杨鑫鑫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它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变或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脑部缺血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梗死的预防、识别与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HEALTH SCIENCE
脑梗死:预防、识别与治疗
HEALTH SCIENCE
一、脑梗死的基本概述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血流灌注不足或者血管堵塞所导致的脑部缺血性损伤的疾病。它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壁受损,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引发脑梗死。
二、脑梗死的预防
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素则包括高血压、血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等。
1.定期体检与监测:定期体检和监测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建议30岁以上者每年至少测量血压一次,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通过定期的体检和生理指标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2.调整饮食与适量运动: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建议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等食物。此外,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跳绳、慢跑等,可以提高身体抗病能力,有利于减轻体重,降低脑梗风险。
3.控制血压与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则需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血糖水平。
4.戒烟限酒与心理调节: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因此,应尽快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酒精的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分喜、怒、焦虑、恐惧等不良刺激,对预防脑梗死也有积极作用。
三、脑梗死的识别
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不同的脑血管闭塞,其临床特点也不一样。以下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
1.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通常也是首发症状。
2.面部肌肉失控:出现口角歪斜。
3.言语障碍:包括说话不清或理解困难。
4.视力问题:如双眼向一侧凝视或视力丧失。
5.平衡障碍:可能导致跌倒。
6.意识模糊或严重的头痛。
7.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的人群尤其应该警惕上述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脑梗死的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按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脑梗死患者需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疲劳过度,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是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发病6小时以内、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越早溶栓效果越好。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尿激酶等。
3.介入治疗:对于严重血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介入治疗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可能更为适合。这些治疗方法能够疏通血管,恢复脑血流。
4.手术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且病情持续进展,需结合病情采用开颅减压术、脑组织切除术等方法治疗。术后能够恢复大脑血液循环,控制病情进展。
五、脑梗死的康复与预防复发
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心理支持等。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训练。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预防脑梗死复发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结论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发病,应尽快就医,争取超早期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和长期的康复治疗,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脑梗死,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